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湖北大悟大磊山金矿矿床成因与控矿构造

发布时间:2018-07-23 20:06
【摘要】:在翔实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湖北大悟大磊山金矿床进行矿区填图,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充分分析大磊山金矿的控矿构造及矿床成因,认为该金矿导矿、配矿构造是一种新的构造类型,二者均不是断裂构造,而是燕山期区域广泛的岩浆活动使得大磊山花岗岩穹窿上隆,导致围岩沿接触面下滑,形成剪切带,该剪切带为后期热液提供了导矿、配矿通道;新元古代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为金矿提供了较高的金元素背景值,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但使金元素活化、迁移,也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金矿的矿床成因是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根据含金石英脉充填煌斑岩脉裂隙的地质特征,利用LA-ICP MS锆石U-Pb定年法获得了煌斑岩成岩年龄为126.8±2.0 Ma,从而限定了大磊山金矿成矿年代。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field geological work, the mining area mapping of the Dali Dareishan gold deposit in Hubei Province is carried out.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and the genesis of the Dareishan gold deposit are fully analyzed, a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old ore is conductive to the gold deposit. The ore-blending structure is a new type of tectonics, both of which are not fault structures, but the extensive magmatic activities in Yanshanian region make the daleishan granite dome uplift, causing the surrounding rock to slide down along the contact surface and form shear zone. The shear zone provides the ore-conducting and ore-blending channels for the later hydrothermal solution, the Neoproterozoic granitic granites provide a high gold element background value for the gold deposit, and the Yanshanian magmatic activity not only activates and migrates the gold elements, It also provides a material source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origin of gold deposit is hydrothermal deposit after the middle and low temperature magma perio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lling lamprophyre vein fissure with gold bearing quartz vein, Using LA-ICP MS zircon U-Pb dating method, the diagenetic age of lamprophyre is 126.8 卤2. 0 Ma, which limits the metallogenic age of Dareishan gold deposit.
【作者单位】: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东华理工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12120114048301)~~
【分类号】:P618.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金矿区域划分[J];西北地质;1986年04期

2 王学求;从第十六届国际化探大会看当前金矿化探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物探与化探;1994年01期

3 毋瑞身;关于“金矿化集中区”的讨论[J];贵金属地质;1996年02期

4 ;蒙古已发现14个金矿化带[J];江西地质科技;1997年04期

5 郭光裕,郭万超;峪耳崖金矿金品位统计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2期

6 李景春,赵爱林,金成洙;划分金矿化集中区的基本准则[J];地质与资源;2002年03期

7 王义文,朱奉三,宫润潭;胶东金矿集中区金矿成矿年代学研究[J];黄金地质;2002年04期

8 邹为雷,曾庆栋,李光明;胶东发云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金矿类型辨析[J];矿床地质;2003年01期

9 倪培兵;断裂活动对金矿形成的作用机理[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S1期

10 马中平,魏宽义;陕西镇安丘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J];西北地质;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韦龙明;黄建军;杨世瑜;李惠;李福东;吴烈善;邹湘华;钟昆明;;重要类型金矿床(体)快速定位预测示范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2 裘有守;;我所金矿地质研究工作的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87年

3 李永;;图古日格金矿与齐求Ⅰ金矿地质特征对比研究[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河南省灵宝市安底金矿接替资源勘查[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5 段瑞焱;吕英杰;;中国金矿床的时控分布特点[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9)[C];1984年

6 林宝钦;沈而述;张立东;商翎;K·H·波尔森;R·布罗米克尔;S·B·格林;K·A·贝克尔;L·W·戴蒙德;D·马歇尔;;中国辽西地区与加拿大赖斯湖地区金矿类型及其地质条件的对比[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8)[C];1989年

7 苗来成;翟裕生;朱成伟;关康;罗镇宽;;花岗岩类侵入体与金矿化关系探讨——以胶东招掖成矿带为例[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雯婷;敬荣中;唐艳萍;;新疆伊尔曼得、小于赞金矿综合物化探方法技术研究[A];依托国家资源战略、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做大做强域内企业、共谋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2013(桂林)第六届中西部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河北省青龙县夏杖子金矿普查地质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10 姜庆钱;;浅谈湖北阳新县杨柳山金矿找矿认识[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4黑色金属勘查技术及进展分会场[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明;中国金矿研究成大会热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记者 李超;黔西南找金前景广阔[N];中国黄金报;2007年

3 艾满乾;陕西铧厂沟金矿向深部开拓[N];中国矿业报;2007年

4 李超;黔西南含“金”量高[N];西部时报;2007年

5 通讯员 汪德胜 任明哲 林江 记者 马雨农;凤飞万里觅金州[N];安康日报;2011年

6 记者 滕艳 特约记者 徐丛荣;内蒙古中西部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张琰 吕刚玉 张小涛 殷登;唤醒沉睡千年的金凤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秦锦丽邋余婉雯;咬定“异常”不放松[N];中国矿业报;2008年

9 刘文国;贵州“找金”研究取得新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刘文国;贵州龙潭组地层煤里裹金[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小文;海南抱伦金矿矿床成因与深部矿体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姜丽莉;滇西北甭哥金矿床岩浆作用与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3 赵俊伟;青海东昆仑造山带造山型金矿床成矿系列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刘亚剑;山东省龙口南部地区金矿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胡华斌;鲁西平邑地区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夏勇;贵州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成矿特征和金的超常富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朱炼;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金矿地物化遥综合成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8 杜子图;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对金矿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9 曹烨;冀西灵寿县石湖金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及深部远景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丰成友;青海东昆仑地区的复合造山过程及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建宏;黑龙江高松山金矿床成矿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喻聪骏;云南富宁水合口金矿控矿构造分析及找矿预测[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超;新疆北山地区大青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谢志远;内蒙古浩尧尔呼洞金矿床构造控矿解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徐林娜;铜陵刺山矽卡岩金矿地质学和矿物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刘海明;甘肃合作市岗岔金矿成因矿物学与成矿流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7 张骞;云南西部新近系砂砾岩型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张晓伟;豫西萑香洼金矿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9 符家骏;黑龙江省争光金矿矿床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张兴康;豫西吉家洼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214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4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