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盆地隐伏断裂浅层反射地震探测及断层活动性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ct the concealed active faults in the Lhasa intermountain basin, using th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seismic sour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election of seismic source, the design of observation system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oncealed faults under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is area. Data processing and data interpretation, the basic method of fault identification, the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Niangre fault, Nalinlaka fault, Lhasa fault, bottom fracture strike, tendency, buried depth of the upper fracture point and its vertical projection position on the surface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Niangre, Nalinlaka, Lhasa and bottom trending faults are develop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ity of Lhasa, and Nianghot fault and bottom fault are nearly vertical or high angle northward, which are reverse strike-slip or strike-slip faults. The Nalinlaka fault and Lhasa fault tend to be nearly vertical or high angle southward, which are also reverse strike-slip faults, while Niangre, Nalinlaka, Lhasa and bottom grafts are all active faults of late Pleistocene, with an average vertical slip rate of 0.27 ~ 0.40 mm / a. It provides basic data for the study of active faults in the Lhasa basin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 and fills up the gaps in the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data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地震局;河北地质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北省地震局;
【基金】: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1-4-11)资助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虹桥,钟以章;沈阳城区隐伏断裂探测与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1年02期
2 张启胜,李滔;青海西部四条隐伏断裂的特征[J];高原地震;2001年04期
3 喻虹桥,石盛昌;沈阳城区隐伏断裂展布特征及其活动性分析[J];东北地震研究;2002年01期
4 韩晓光,许光炳;房县盆地内部隐伏断裂与鄂西北地区地震活动[J];国际地震动态;2004年06期
5 罗永健;T3振荣;;信息处理与隐伏断裂[J];上海地质;1984年03期
6 张大其;;利用测汞技术研究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J];地震学刊;1991年01期
7 黄广思,孔凡健,古成志,韩锡勤;研究隐伏断裂的一种新方法——跨断裂地面光谱测量的应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年02期
8 蒋国芳;蒲江—德阳隐伏断裂带通过成都市区位置的研究[J];四川地震;1994年02期
9 石玉春,,倪琦生,吴俊奇,马宏伟,王年生;用放射性方法研究隐伏断裂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10 江兴旺,张骏;关于隐伏断裂测氡解译的一些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办法的探讨[J];高原地震;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昌森;章振铨;;上海隐伏断裂及其活动性[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钱洪;唐荣昌;;成都平原隐伏断裂活动性研究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3 吴其■;路凤香;刘庆生;周伟;;归州—丹东隐伏断裂的发现及其与郯庐断裂的关系[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胡平;刘保金;白立新;母红旺;张杰;丁彦慧;罗华春;冯锐;;奥林匹克公园地区隐伏断裂综合探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张伯崇;祁英男;陈睿;李宏;;自流井背斜隐伏断裂带上地震活动性成因机制的讨论[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6 徐佩芬;李世豪;杜建国;凌苏群;郭慧丽;田宝卿;;微动探测:地层分层和隐伏断裂构造探测的新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7 韩铮;张金成;;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在城市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王天意;宋洪伟;侯征;刘国辉;;城市强干扰背景下浅层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9 许汉刚;刘建达;宋文荣;宋建军;张四维;;喀斯特地区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程志平;;软弱地层探测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学龙;高分辨率低功耗浅层地震勘探仪器的研究与实现[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春成;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伊克托里布拉格矿区隐伏断裂的确定及其对成矿的作用[D];新疆大学;2015年
2 朱剑;地气测量探测隐伏断裂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吕少辉;隐伏断裂的地气场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海军;浅层遥控地震勘探数据采集及传输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徐佩;浅层地震勘探仪的无线传输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6 蒋伟;浅层地震勘探中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杨柳;浅层地震勘探中的无线同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赵家福;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曹旭;时频分析方法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10 武娇阳;浅层地震勘探在城市活断层勘查中的应用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45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4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