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羌塘盆地托纳木—笙根地区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试验

发布时间:2018-07-26 14:36
【摘要】: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表层结构变化剧烈,羌塘盆地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高信噪比二维地震资料.因此,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激发在北羌塘凹陷与中央隆起带之间的托纳木—笙根地区开展了420 km的高密度高覆盖宽线地震采集试验.可控震源激发参数:振动台次3台1次、扫描频率6~84 Hz、驱动幅度70%、扫描长度18 s.井炮激发参数:单井高速层下7 m激发,最浅井深18 m,药量18 kg;组合方式激发为2口井×15 m×12 kg或3口井×12 m×8 kg.2串检波器沿测线线性图形为最佳接收因素.井炮激发的覆盖次数介于360~960次之间,观测系统为4L3S、3L3S和2S3L;可控震源激发的覆盖次数介于960~1920次之间,观测系统为4L3S、3L3S和2S3L;炮间距介于30~120 m之间.试验结果:(1)采用井炮和可控震源激发的"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技术,首次在羌塘盆地托纳木—笙根地区获得了一批质量优良的、可用于地质构造解释的地震剖面;(2)尽管可控震源单炮记录无法与井炮相比,但其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技术能获得质量优于或等同于井炮的地震资料;(3)羌塘盆地托纳木—笙根地区适合于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联合的宽线采集方案,可控震源覆盖次数1000次左右,井炮覆盖次数360次左右,观测系统3S3L或者2S3L即可.
[Abstract]: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e drastic change of surface structure, satisfactory two-dimensional seismic data of high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have not been obtained in Qiangtang basin. Therefore, a 420 km high density and high coverage wide line seismic acquisi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onamu-Shenggen area between the north Qiangtang depression and the central uplift zone by vibroseis and well gun excitation. The excitation parameters of vibroseis are as follows: vibration table 3 times, scanning frequency 684 Hz, driving amplitude 70 and scanning length 18 s. The firing parameters of a single well are as follows: 7 m below the high speed layer of a single well, 18 m in the shallow well depth, 18 kg in charge, and 2 脳 15 m 脳 12 kg in combination or 3 脳 12 m 脳 8 kg.2 string geophone in 3 wells as the best receiving factor. The frequency of well gun excitation is between 360 and 960, the observation system is 4L3Sn3S and 2S3L, the frequency of vibroseis excitation is between 960m and 1920, the observation system is 4L3Sz3L3S and 2S3L,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two guns is between 3010m and 120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by using the "high density, high coverage and wide line" acquisition technique excited by the well gun and the vibroseis, a number of excellent quality have been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Tonamu-Shenggen area of Qiangtang Basin. Seismic profiles that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geological structures; (2) although vibroseis single gun records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well guns, But its high density and high coverage acquisition technology can obtain seismic data with better quality than or equal to that of well gun. (3) Tonamu-Shenggen area of Qiangtang Basin is suitable for the wide line acquisition scheme of vibroseis combined with well gun. The number of vibroseis covers about 1000 times and the well gun covers about 360 times. The observation system 3S3L or 2S3L can be use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石化中南石油局第五物探大队;
【基金】:国土资源部陆域能源矿产地质调查计划:西藏托纳木—笙根地区油气地质调查([2015]01-01-01-002)资助
【分类号】:P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利;张琳;刘平;;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在厚砾石层覆盖区中的试验对比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2期

2 赵殿栋;;塔里木盆地大沙漠区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及展望——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MGT地区的试验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5年04期

3 丁伟;胡立新;何京国;赵国勇;段卫星;刘丽娟;;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研究及应用[J];石油物探;2014年03期

4 李忠雄;廖建河;程明道;王孝勋;余文科;雷阳;马龙;;羌塘盆地托拉木-笙根地区地震采集技术试验[J];石油物探;2013年05期

5 邸志欣;丁伟;王增明;敬朋贵;刘斌;陈吴金;;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石油物探;2012年06期

6 于世焕;赵殿栋;秦都;;桂中山区宽线地震采集观测系统优选[J];石油物探;2011年04期

7 王栋;贺振华;孙建库;李兵;王晓阳;代云松;;宽线加大基距组合技术在喀什北区块复杂山地的应用[J];石油物探;2010年06期

8 薛海飞;董守华;陶文朋;;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的参数选择[J];物探与化探;2010年02期

9 潘树林;高磊;陈辉;陈光明;李轩波;;可控震源地震记录初至拾取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0年02期

10 罗仁泽;梁黎明;吴希光;周翼;陈猛;;宽线大组合理论及其在黄土塬地震采集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昌旭;周滨;张建峰;李江;王志亮;吴尧;;拖缆前后源双向同时激发采集新技术探索[J];石油物探;2017年03期

2 崔宏良;王瑞贞;陈敬国;张学银;程展展;王嘉;;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的数值模拟法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2期

3 李忠雄;卫红伟;马龙;尹吴海;叶天生;;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2期

4 孙哲;王梅生;王建锋;王秋成;接铭丽;;地震采集异常道实时监控技术与应用[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7年02期

5 李忠雄;叶天生;马龙;卫红伟;;羌塘盆地托纳木—笙根地区高密度高覆盖宽线采集试验[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2期

6 乔贞;罗世伟;;宽线大组合联合观测采集技术及应用[J];石化技术;2017年02期

7 聂明涛;;尼日尔A区块采集方法研究与应用[J];非常规油气;2017年01期

8 马吉静;;界面波传播规则的多样性或不规则性——反射波、折射波判读目标体存在偏差的原因探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1期

9 周会鹏;丁美青;张恩泽;胡雄武;;夯击震源多道地震面波信号识别试验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10 孙海川;刘永亮;李健;;二维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以潮水盆地HW勘查区为例[J];物探与化探;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恩华;赵邦六;王喜双;黄永平;;中国石油可控震源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应用与展望[J];中国石油勘探;2013年05期

2 邬达理;;多源地震资料重叠炮信息消除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3年05期

3 刘振武;撒利明;董世泰;韩晓泉;;地震数据采集核心装备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4期

4 贺海洋;蒲晓东;王新全;安树杰;孙梦;;复杂地区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黄永平;刘飞;闫杰;刘亚峰;温铁民;雷云山;李献民;王兆磊;刘壹雁;简锐;;准噶尔盆地腹部沙漠区可控震源高密度采集试验[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1期

6 黄明忠;李培明;王彦娟;;独立同步激发数据两步法邻炮干扰压制技术研究[J];石油物探;2012年05期

7 陶知非;刘兴元;王志杰;;可控震源低频能量激发在低频地震数据采集应用中的误区[J];物探装备;2012年04期

8 张洁;周辉;张红静;;可控震源高保真采集数值模拟及炮集分离[J];石油物探;2012年02期

9 田新琦;周彤;王志明;周辉;;滑动扫描可控震源地震数据谐波干扰的消除方法[J];石油物探;2011年06期

10 纪友亮;周勇;王改为;路琳琳;;下扬子地区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及储层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京;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西藏羌塘盆地早期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0年01期

2 张忠民,柳彬德,周书欣;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侏罗系沉积特征研究[J];世界地质;2000年03期

3 李才,翟庆国,程立人,徐峰,黄小鹏;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5年04期

4 南征兵;李永铁;郭祖军;;新构造运动对藏北羌塘盆地油气保存条件的影响[J];海相油气地质;2008年01期

5 熊盛青;丁燕云;李占奎;;西藏羌塘盆地的重磁场特征及地质意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6期

6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杜佰伟;西藏羌塘盆地———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首选目标[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2年01期

7 叶发旺;方茂龙;王树红;;西藏羌塘盆地及其东南周边地区放射性特征[J];现代地质;2008年05期

8 李才;翟刚毅;王立全;尹福光;毛晓长;;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羌塘地区近年来研究进展评述(代序)[J];地质通报;2009年09期

9 张志攀;祝有海;苏新;;羌塘盆地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2011年07期

10 罗本家,戴国汉;羌塘盆地油气有利勘探区块[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占武;高锐;李秋生;匡朝阳;李朋武;贺日政;王海燕;熊小松;;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区深部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庆全;刘冬琴;何展翔;杨高印;;重磁电在羌塘盆地早期勘探中的作用[A];地球物理调查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谭富文;王剑;王小龙;;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纪沉积演化及含油气分析[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尹福光;;羌塘盆地侏罗系石膏几种产出类型的新发现及其意义[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彭智敏;陈明;陈文彬;;羌塘盆地石油地质条件分析[A];亚洲大陆深部地质作用与浅部地质—成矿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8年

6 高锐;李永铁;李明;张研;薛爱民;李秋生;卢占武;贺日政;李朋武;管烨;白金;;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油气地震方法试验与构造保存条件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匡朝阳;高锐;贺日政;李秋生;李朋武;卢占武;;南羌塘盆地地震勘探采集方案确定[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曾思红;胡祥云;李建慧;蔡建超;黄一凡;;羌塘地块中部的深部电性结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李忠雄;马龙;;羌塘盆地托拉木-笙根地区地震采集技术试验[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10 陈建生;;地下水能够进入地幔构造中循环?——羌塘盆地河流湖泊渗漏补给鄂尔多斯/华北平原/内蒙高原的同位素证据[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桂花;羌塘盆地油气调查获新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2 李金水;西藏羌塘盆地二维攻关项目生产试验顺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记者 张三民 通讯员 李永奎;青海油田完成羌塘盆地勘探工作[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王淡宜 拉巴次伦;西藏高原羌塘盆地是个“聚宝盆”[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记者 王淡宜 拉巴次仁;羌塘盆地初步证实蕴藏大量油气[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张三民 通讯员 李永奎;青海油田羌塘勘探工作圆满结束[N];青海日报;2010年

7 李晓明;羌塘盆地又现液体油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记者 李晓明;羌塘盆地又现液体油苗[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9 杨靖;羌塘盆地油气宝藏待开垦[N];中国石化报;2012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张明春 本报通讯员 任淑珍;世界屋脊的求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进军;西藏羌塘盆地地质构造分析及其与油气保存关系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罗生龙;南羌塘盆地改则—荣玛地区侏罗系沉积、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曾思红;羌塘地块深部电性结构研究及动力学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4 周亚楠;青藏高原拉萨块体与羌塘块体三叠纪古地磁研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16年

5 卢占武;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岩石圈结构及其对油气远景的影响[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年

6 刘国成;羌塘地块壳幔结构及其相互作用模式[D];吉林大学;2014年

7 伍新和;西藏羌塘盆地中生界含油气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8 贾建称;羌塘盆地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特征与动力学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宋春彦;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10 付修根;北羌塘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波;西藏羌塘荣玛乡东一套火山岩的年龄、源区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韦熠;西藏羌塘中部南羌塘增生杂岩沉积环境分析及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泉;西藏羌塘荣玛地区亚丹片岩变形变质特征及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何亚东;藏北羌塘荣玛乡地区晚古生代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王文国;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莫永欣;羌塘盆地冻土区钻探岩芯微生物群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7 杨耀;南羌塘盆地构造属性与油气资源远景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甘子塬;羌塘盆地鲤鱼山—长梁山地区二叠—三叠系烃源岩特征及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朱府升;羌塘盆地中部构造裂缝发育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10 王忠伟;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沉积转换特征及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146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46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