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新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结构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6 17:17
【摘要】: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是目前公认的高精度分选粗煤泥设备,它是利用粗煤泥在设备中受到的离心力完成分选。FHMC200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是北京国华科技集团研发的分选设备,本次试验以该型号设备为基础对象,通过采取其改变溢流口、底流口和入料口径的措施,增大了其处理量。取溢流口因素2个水平,底流口因素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选取最佳结构搭配,试验结果以处理量、可能偏差、数量效率、实际分选密度和总错配物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直观分析方法、极差分析方法和方差分析方法检验因素水平的显著性,对试验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选择最佳水平组合,优化结构参数。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底流口直径的增大,可能偏差先略有降低后大幅升高,实际分选密度逐渐降低,总错配物含量逐渐增大,数量效率逐渐降低;2、溢流口直径M1mm,底流口直径70mm,为最佳结构参数组合,其处理量比原FHMC200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增加了约19.5%。
[Abstract]:The slurry heavy medium cyclone is recognized as a high precision separation equipment for coarse slime. It is the separation equipment developed by Beijing Guo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which uses the centrifugal force of coarse slime to complete the separation of .FHMC200 type coal slime heavy medium cyclone. This test takes this type of equipment as the basic object, by adopting the measures of changing the overflow port, the bottom flow port and the inlet caliber, the processing capacity is increased. Two levels of overflow factors and four levels of bottom outlet factors were taken to carry out orthogonal experiments, and the optimum structure was selected.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were as follows: treatment capacity, possible deviation, quantity efficiency, actual sorting density and total mismatch content. Through visual analysis method, range analysis method and variance analysis method to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factor level, the test index is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optimum level combination is selected, and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ameter of the bottom outlet, the possible deviation decreases slightly and then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the actual separation density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total mismatch content increases and the quantity efficiency decreases. 2, the diameter of overflow port M 1mm and the diameter of bottom outlet 70 mm, which i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its handling capacity is about 19.5g more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FHMC200 coal slime heavy medium cyclone.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D94;TD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正义;重介质旋流器选煤评述[J];选煤技术;2003年06期

2 陈艳春;;我国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发展现状与今后研究的重点[J];选煤技术;2006年04期

3 钱爱军;;新型磷矿重介质旋流器的研究与应用[J];矿业工程;2009年04期

4 陈中丰;陈秀宏;封会芳;;重介质旋流器的研究与改进设计[J];中国煤炭;2009年12期

5 韩应信;;实例分析重介质旋流器选煤自动化[J];民营科技;2010年02期

6 王金生;;新型磷矿重介质旋流器的数值模拟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0年11期

7 朱薇薇;;重介质旋流器选煤自动化研究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8 宁石茂;;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技术探究分析[J];科技传播;2012年22期

9 栗超;刘文秋;李海军;;基于新入料形式的圆筒形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04期

10 ;重介质旋流器选矿奻生u"成功[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6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齐正义;;重介质旋流器选煤评述[A];首届全国选煤年评论文集[C];2003年

2 李瑞和;刘峰;李秀丽;李叶强;张文生;周媛媛;;大型高效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简化工艺设备及自动化的研究与实践[A];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企业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彭荣任;魏杰锐;;低下限高效重介质旋流器选高硫难选煤新工艺[A];全国首届旋流器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智;;三产品无压重介质旋流器损坏探讨[A];全国首届旋流器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付永胜;徐学卫;岳文琪;雷利伟;;重介质旋流器人料方式与压力控制策略[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6 吕秀丽;张力强;;重介质旋流器安装角度与物料排出关系的研究与实践[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峰;钱爱军;郭秀军;;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A];2005年全国选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雷;;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的因素浅析[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9 彭荣任;魏杰锐;;中心(无压)给料圆筒形重介质旋流器选煤机理及效果分析[A];全国首届旋流器分离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杜焕铜;师文虎;;影响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因素分析[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50周年暨2012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鹏;新型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结构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进鹏;新型大直径六给介重介质旋流器的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秀军;重介质旋流器的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及能耗影响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4 陈肖龙;重介质旋流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5 苏壮飞;煤泥重介质旋流器结构及工艺参数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陈浩;超大型无压给料两段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在动力煤选煤厂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宏方;太西洗煤厂重介质选煤专家知识库开发[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张家银;煤泥重介质旋流器在选煤厂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9 孙庆芳;基于SPSS软件的重介质旋流器分选主要工艺参数的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10 耿森;重介质旋流器中氧化铝陶瓷衬里的耐磨性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8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68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