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产地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谱学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几种不同产地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谱学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年
几种不同产地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谱学特征研究
董雅洁
【摘要】:琥珀是中生代白垩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松柏科和豆科植物的树脂,,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而石化形成的一种天然有机混合物。本文以波罗的海、多米尼加、缅甸、辽宁抚顺四种产地的琥珀及其仿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测试样品的基本宝石学参数、红外吸收光谱、固体核磁共振碳谱,剖析琥珀中所含C官能团的种类和特征,寻找不同产地琥珀与其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为琥珀的鉴定与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琥珀是一种石化树脂,而市场上常见的天然树脂是一种半石化树脂,两者的成熟度不同,导致两者在有机物化学键的饱和程度上存在差异。红外光谱中,1705-1728cm-1范围内的吸收峰是由C=0官能团伸缩振动引起的,不同产地的琥珀该吸收峰位置略有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琥珀形成的地质年代、环境以及树种的不同。 再造琥珀的红外光谱与天然琥珀较为接近,因此,仅通过红外光谱测试并不能将两者区分开,须结合显微镜下放大检查的方法,寻找再造琥珀典型的“血丝”状结构等区分二者。天然树脂的红外光谱在3078cm-1处存在由C-H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谱带,而琥珀样品则无。合成树脂所含的官能团种类和数量与琥珀有较大的区别,通过比对二者的红外光谱可以有效地区分。 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用于测定分子结构,对琥珀采用13C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测试,可获得成分中碳骨架的信息,从而剖析不同产地、不同时期形成的琥珀所处的环境差异,探索随着琥珀年龄的增长,其内部碳官能团所发生的变化。琥珀和天然树脂的成熟度不同,二者在不饱和碳的共振信号区(δ=100×10-6-160×10-6)的谱峰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该区域的共振信号可以作为鉴定琥珀与天然树脂的一个辅助依据。但由于琥珀和天然树脂的有机组成十分复杂,个别样品的成分存在差异性,13C核磁共振分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化学结构特征,却并不是普遍适用,鉴定时最好能结合其他测试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19.28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士峰;巩江;侯宝龙;李智选;仝瑛;骆蓉芳;吴一飞;;琥珀的药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杨剑芳,董小萍,郭力,李惠莲;琥珀的化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2年04期
3 肖诗宇,徐世球;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及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年04期
4 亓利剑,袁心强,陈铭,林嵩山;处理琥珀和树脂的ESR行为及~(13)C NMR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5 钟华邦;中国的琥珀资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6 亓利剑;袁心强;曹姝;;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表征及其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4期
7 马扬威;张蓓莉;柯捷;;压制处理琥珀的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1期
8 彭国祯;朱莉;;多米尼加琥珀[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3期
9 徐红奕;杨如增;李敏捷;毛婧芳;;琥珀的有机元素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年01期
10 朱莉;邢莹莹;;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艳丽;胡高飞;王梅;严宝珍;郭灿雄;;特质琥珀的固体核磁共振碳谱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庞颖;[N];中国黄金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彤;[N];长春日报;2006年
3 陈婷;[N];经济参考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士峰;巩江;侯宝龙;李智选;仝瑛;骆蓉芳;吴一飞;;琥珀的药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2 杨剑芳,董小萍,郭力,李惠莲;琥珀的化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2年04期
3 亓利剑,袁心强,陈铭,林嵩山;处理琥珀和树脂的ESR行为及~(13)C NMR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4 亓利剑,袁心强,彭国祯,王永钱;天然与人工处理琥珀的三维荧光光谱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1期
5 陈全莉;亓利剑;张琰;;绿松石及其处理品与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1期
6 彭国祯;朱莉;;多米尼加琥珀[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3期
7 徐红奕;杨如增;李敏捷;毛婧芳;;琥珀的有机元素分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年01期
8 朱莉;邢莹莹;;琥珀及其常见仿制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1期
9 胡爱萍;狄敬如;孙静昱;;用漫反射红外光谱鉴定具猫眼效应的宝石[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01期
10 胡爱萍;孙静昱;韩晓岚;毛卫;;采用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鉴别注胶翡翠[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晶晶;;漫反射红外光谱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快速区分具猫眼效应宝石[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启云;河南南阳独山玉的宝石学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陈全莉;绿松石的再生利用工艺和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3 杨林;贵州罗甸玉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婉;云南龙陵小黑山地区“黄色系列玉髓”的宝石学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张亚楠;古玉白沁作伪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春燕;辽代出土琥珀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杨剑芳;眠安胶囊的工艺与质量标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彭品伟;人胆结石的微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初步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6 程丽;四种产地软玉的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朱晓芳;天然琥珀及其仿制品的谱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陈卓;湖北竹山绿松石与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绿松石宝石学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臧文霞;利用微生物发酵麻疯果油粕生产生物有机肥的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翟剑波;掺杂稀土元素的纳米晶硅薄膜的发光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剑芳,董小萍,郭力,李惠莲;琥珀的化学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2002年04期
2 丘志力,陈炳辉,张瑜光;柯巴树脂与琥珀的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3 肖诗宇,徐世球;琥珀的宝石学特征及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0年04期
4 亓利剑,袁心强,陈铭,林嵩山;处理琥珀和树脂的ESR行为及~(13)C NMR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5 张盛弘;加热处理可以改变折射率?[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6 钟华邦;中国的琥珀资源[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7 S.Fernandes,M.Khan,G.Cheudhary,陈征;特殊宝石的红外吸收光谱汇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02期
8 亓利剑,袁心强,彭国祯,王永钱;天然与人工处理琥珀的三维荧光光谱表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1期
9 亓利剑;袁心强;曹姝;;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表征及其应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5年04期
10 马扬威;张蓓莉;柯捷;;压制处理琥珀的鉴定[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ack Ogden;李柯函;;宝石学——演绎五千年的科技与文明[J];中国宝玉石;2009年03期
2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年征订通知[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2年03期
3 沈才卿;;新版《系统宝石学》问世[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6年04期
4 ;重要启事[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年01期
5 ;重要启事[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0年02期
6 陆太进;陈涛;;国际珠宝学术交流活动——美国宝石学院(GIA)第五届国际宝石学峰会侧记[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1年03期
7 刘国彬;;宝石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3年01期
8 申柯娅,王昶;中国宝石学研究十年新进展[J];矿物学报;2000年04期
9 周佩玲,曾彤;玳瑁的宝石学特征[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10 亓利剑,裴景成;中国宝石和宝石学研究现状与进展[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俊峰;;红外光谱宝石数据库的建立及意义[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2 史清琴;张金富;王世勋;;加强云南宝玉石资源的勘察及保护[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3 闻广;荆志淳;;中国古玉地质考古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4 施加辛;;发展云南珠宝产业的思考[A];银龄睿智——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论文选编[C];2006年
5 苑执中;彭明生;李勋贵;;辐射处理彩色金刚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马玉胜;马雪;;吉林省安绿玉宝石矿物学特征及其质量评述[A];2011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春云;;论和氏璧是玉、美玉、宝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自进 张利群;[N];中国黄金报;2010年
2 江晨;[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记者 周自进;[N];中国黄金报;2007年
4 记者 俞家骅;[N];中国黄金报;2008年
5 记者 高茹琨;[N];中国黄金报;2008年
6 庞颖;[N];中国黄金报;2007年
7 周祺/译;[N];中国黄金报;2005年
8 周祺 译;[N];中国黄金报;2007年
9 阿力;[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N];中国特产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耿;浙江诸暨淡水养殖珍珠的宝石学和优化处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2 王小慧;巴林石的矿物学与宝石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范陆薇;宝石级红珊瑚的成分和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4 余悠;钻石原石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旭;基于SVM的均匀色空间中宝石绿色分类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栾丽君;湖北郧县绿松石宝石学及呈色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3 邹妤;陕西蓝田玉的宝石学特征研究及其社会经济价值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陈鸣鹤;俄罗斯查罗石玉的宝石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尹蓉;卢龙红刚玉的颜色成因及优化条件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涂彩;激光诱导离解光谱技术及其宝石学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范春丽;青龙玉的玉质分析及储量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8 王蓉;宝石颜色测量的新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9 张佰峰;GY-Ⅳ型黄金成色仪在珠宝玉石检测中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8年
10 滕巍巍;仿鸡血石的合成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几种不同产地琥珀及其仿制品的宝石学和谱学特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7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