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界面滑移脱黏的锚杆合理锚固长度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anchoring length of anchor rod in different surrounding rock conditions of coal roadway,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and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formula of anchor rod in elastic stage are derived based on the slip and debonding failure mode between anchoring agent and surrounding rock interfa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conditions of slip and debonding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nchoring agent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ing the reasonable anchoring length of the anchor rod is put forward, which is both safe and economical, and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nchor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anchor ro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sign flow of reasonable anchoring length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timate elastic bearing capacity of anchor rod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shear strength [蟿]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nchoring agent and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iffness K _ 1 is the key control factor of the critical anchoring length. The interface parameter [蟿] K1 measured by short anchor drawing test under different surrounding rock conditions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design load and reasonable anchoring length of anchor r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choring length of anchor rod based on the slip debonding desig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anchor agent and surrounding rock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used at present in coal roadwa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reasonable anchoring length calculation method and design flow is verifi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51474208) 河南省高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No.2014KF-04)~~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军杰,侯永勃,孙玉宁,周建荣;锚杆回收机具的研究和应用[J];煤矿机械;2004年07期
2 戴雪晴;宫能平;;钢筋缠绕加捻新结构锚杆[J];煤矿机械;2007年12期
3 毛平淮;戴雪晴;;缠绕锚杆的试验与改进[J];矿山机械;2008年09期
4 郭增池;;回收锚杆的修复方法研究[J];煤炭技术;2009年12期
5 李世平;;锚杆应变的实测与分析[J];煤炭学报;1983年01期
6 刘长武,丁开旭;注浆浆液对锚杆抗腐性的影响[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0年03期
7 李相钦;水力膨胀式锚杆的应用[J];建井技术;2001年02期
8 万世文,王志清,苗田,张存库;两种可切割锚杆的使用评价[J];煤;2001年01期
9 孔恒,马念杰,王梦恕,张成平,杨振茂;新型金属粗尾高强度锚杆[J];煤;2001年06期
10 马念杰,张玉,陈刚,周仁德,卢正鑫,魏惠平,周希明,金书忱,孙卫国,郭贵宝;新型玻璃钢锚杆研究[J];煤矿开采;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银平;靳熙;;右旋等强锚杆钢筋的生产实践[A];河南省金属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任非凡;徐超;谌文武;;南竹加筋复合锚杆承载特征现场试验[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诗光;;玻璃钢锚杆制造技术浅析[A];第十六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成禹;赵喜斌;张继奎;;管式锚杆提高破碎围岩支护效果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陆庭侃;戴耀辉;;全长锚固锚杆在回采巷道层状顶板的工作特性[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善冲;;矿用碟状异形锚杆托盘的研究与应用[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杨善冲;;矿用碟状异形锚杆托盘的设计与应用分析[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建智;;软岩中全长锚杆托板效应与参数探讨[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9 黄教文;胡振东;;浅析层状岩体中端头锚固锚杆的支护[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郝建斌;门玉明;汪班桥;;粘性土中锚杆应力传递特征及时间效应试验分析[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颖敏翟金伦;锚杆回收有了专用钻杆[N];中国矿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晨;NPR锚杆冲击拉伸动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丁潇;巷道围岩离层下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及支护设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3 薛道成;煤矿巷道锚杆无损检测技术及在西山矿区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4 张选利;柔性注压锚杆锚固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5 孙冰;不同围岩中锚杆锚固系统的低应变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义;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与巷道围岩稳定性预测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年
7 赵一鸣;煤矿巷道树脂锚固体力学行为及锚杆杆体承载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泉;充气锚杆的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朱初初;基于能量分析的锚杆与锚索协同支护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陈鑫源;深部高应力巷道锚杆支护优化设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冯剑锋;锚杆锚固系统应力波分形机制及其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周思远;面向物流的锚杆自动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6 李海洋;不同锚固长度下锚杆锚固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廷博;分布式光纤锚杆全长监测的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文锡;锚杆对围岩力学性质参数及受力状态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赵敏;锚杆锚固长度对锚固效果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王龙;锚杆托盘与混凝土喷层耦合作用试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3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7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