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ZigBee和DSP的矿井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11 21:45
【摘要】:综采工作面是矿井生产的核心场所,液压支架对综采工作面起重要支护作用,防止顶板上面的岩石掉落危及人身设备安全,从而为井下采煤工作提供安全的工作空间。为了科学管理矿井煤矿安全生产、减少顶板事故,采煤现场急需对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支护状况进行监测。传统的压力监测系统存在测量精度低、工作效率不高等缺点,而较为先进的液压支架监测系统采用的有线传输机制又有布线复杂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综采工作面的实际环境,将现有发展比较完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井下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系统中,以期改善现阶段井下监测系统有线传输存在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几种无线通讯技术,结合综采工作面的特殊环境,选择了适用于液压支架压力监测的ZigBee技术。然后根据井下无线传输的特点,确定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压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并对系统进行了整体设计。本文所研究的监测系统以液压支架压力作为监测对象,由终端采集节点、路由节点和中心分站(Sink节点)三部分组成。以降低开采面事故为出发点,并在设计上实现优化降低监测系统功耗,本文在硬件上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软件上实行了降低功耗的策略。终端采集节点安装在每个液压支架上,用来监测支架压力,路由节点负责将收到的数据通过多跳的方式传给Sink节点,Sink节点将收到的压力数据在液晶屏上进行显示,同时通过RS485传给上位机。对节点间的通信及终端节点的监测可靠性和功耗进行了测试,试验表明本系统具有运行稳定、体积小、低成本、测量精度高等特点。监测可靠性降低了开采面事故发生,提高了人身设备安全;降低功耗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Abstract]:Fully-mechanized mining face is the core of mine production. Hydraulic sup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pporting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preventing the falling of rock on top of roof from endangering personal equipment safety, thus providing safe working space for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work. In order to manag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scientifically and reduce roof accidents, it is urgent to monitor the support condition of hydraulic support in fully mechanized coal face. The traditional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has some shortcomings, such as low measuring precision and low working efficiency, while the wire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used in the more advanced monitoring system of hydraulic support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complicated wiring, so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actual environment of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The exis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th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of downhole hydraulic suppor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wire transmission in the downhole monitoring system. Firstly, sever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of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ZigBee technology suitable for pressure monitoring of hydraulic support is select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wireless transmission, the network topology of min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determined, and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system is carried out. The monitoring system studied in this paper takes the pressure of hydraulic support as the monitoring object.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erminal acquisition node, routing node and central sub-station (Sink nod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ccident of mining surface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this paper optimizes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s the strategy of reducing the power consumption in the software. The terminal acquisition node is installed on each hydraulic support to monitor the pressure of the support. The routing node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mitting the received data to the Sink node Sink node through multi-hop way to display the pressure data on the LCD screen.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RS485 to the upper compute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odes and the monitoring reliability and power consumption of terminal nodes are tes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le operation, small volume, low cost and high measurement precision. The reliability of monitoring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mining surface accidents, improves the safety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reduces the power consumption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system.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3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育文;侯月玲;王素梅;;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研究[J];煤矿机械;2009年01期

2 姬宣德,何大庆;基于DSP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设计[J];矿山机械;2004年08期

3 李可;米捷;;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黄明;;基于DSP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设计[J];煤炭工程;2011年04期

5 贺代春,刘教民,王震洲;基于DSP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欧阳慧平,章小印,顾涛;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潘伟维;刘康;杨大志;;嵌入式计算机和DSP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年08期

8 姬宣德,申彦杰,苑涛;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DSP实现[J];矿山机械;2004年12期

9 董爱华;李清改;;基于DSP的配电线路故障测距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朱彦伊;徐胜;魏宗坤;管庆;;基于DSP的多传感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J];安防科技;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军;王旭东;周永勤;马春红;;基于DSP的12/8极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实现[A];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玉泰;李念强;孙传伟;;基于DSP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的算法研究及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蔡满军;吴惕华;;基于DSP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A];中国自动化学会全国第九届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谢卫才;于庆莲;匡秀洪;谢澍;刘可;;基于DSP的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A];第十五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徐建德;马瑞卿;郭绪猛;;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实现[A];第十二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何降彪;梁雨时;王世琥;;基于DSP模糊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静;潘春德;徐秀国;曲忠俭;;基于DSP的微机保护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煤矿自动化学术年会和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赵慧民;庄宏成;沈伟;;指纹成像技术及其在DSP中的一种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9 付子义;冯红梅;;基于DSP的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垂直运输系统信号检测与处理研究[A];2006年全国直线电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智勇;林莘;;基于DSP的微机型输电线路距离保护原理与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万江洪;中国DSP市场超过126亿元[N];中国电子报;2004年

2 水益;DSP把家庭影院搬入汽车[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陈富勇;DSP市场需求时代已经来临[N];西部时报;2004年

4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 万江洪;手机拖累DSP市场 今年增速再度趋缓[N];中国电子报;2005年

5 ;摩托罗拉:关注DSP三大应用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3年

6 ;DSP市场增速不减[N];中国电子报;2004年

7 ;基站DSP供应商加快推出新一代产品[N];中国电子报;2007年

8 浩军;无线将左右DSP市场[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9 李松青;DSP:移动互联网的核心引擎[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10 ;英特尔新DSP频率提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任坤;DSP编译器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赵丹培;频域下的目标跟踪方法及其在DSP中的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傅志中;红外扫描成像动目标检测跟踪技术与DSP实时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4 何瑾;金融印鉴真伪识别新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林超;主要DSP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及沿海市售海产品污染调查[D];吉林大学;2014年

6 赵庆亮;基于DSP的自动平衡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增毅;基于DSP的多路数控电源的设计和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昌伟;基于DSP的太阳能驱动桁架式喷灌机全数字控制动力系统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铭明;基于FPGA与DSP的棉花异纤检测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史存伟;基于DSP的电液调节阀动态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李响;基于DSP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杨光吉;基于DSP的球碟转子式陀螺仪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赵旭林;基于DSP模拟器的外设并行与运行监控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冷斌;基于DSP的空气源冷热水一体机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杜秋晨;基于DSP的纸币识别系统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贾利红;基于DSP的高速轨道扣件检测算法研究及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78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78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