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8 18:16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煤矿水害特征及防治技术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科技大学》 2011年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李娜娜  

【摘要】:本文针对赵官煤矿下组煤的安全开采问题,.对井田下组煤层(11煤、13煤)底板徐、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及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系统收集井田已有的勘探资料、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采用归纳分析法推算q~H的关系特征,从而推断其它钻孔的q;通过相似维量化井田的构造指标,评价了徐、奥灰含水层的构造复杂程度;综合考虑单位涌水量、埋深、构造复杂程度、井田漏水钻孔资料和以往的—些物探资料,构建多源信息复合模型,预测徐、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分析了灰岩含水层突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灰岩的水压、地质构造、隔水层厚度和含水层富水性;在考虑底板隔水层厚度、岩性组合形式和构造、水压、开采活动等多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煤层的沉积特征,综合评价了底板隔水层阻水性能。以赵官煤矿11煤开采受徐水的突水威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经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底板突水影响因素进行定量评价,确定影响11煤开采时徐灰突水的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即:地质构造(0.1),水压(0.15),厚度(0.25),富水性(0.5),利用这种定性与定量并举的方法确定底板突水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综合评价11煤层开采时徐灰突水危险性;通过与突水系数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预测的情况更符合赵官井田的实际情况,由此可见,这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的结果更加客观、可靠,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赵官煤矿下组煤开采时的徐、奥水突水危险性的预测中。评价结果为煤矿下组煤开采时有效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D74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家德;熊光宏;;百善煤矿西北部采区煤层底板富水机理浅析[J];安徽科技;2007年09期

2 杨天鸿,徐涛,冯启言,唐春安;脆性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演化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3 卜昌森,张希诚,尹万才,曲修术;“华北型”煤田岩溶水害及防治现状[J];地质论评;2001年04期

4 夏筱红;杨伟峰;崔道伟;刘浪涛;赵娟娟;赵朋朋;;采场底板岩石渗透性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3期

5 王录合;王新军;;瞬变电磁技术探测含水层富水性的研究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4期

6 魏军;题正义;;灰色聚类评估在煤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7 中国生;江文武;徐国元;;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王连国,宋扬;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9 管恩太,武强,冀焕军,李鑫,宋金叶,李培玉;煤矿底板突水的多源地学信息复合模型研究——以焦作演马庄矿为例[J];工程勘察;2001年04期

10 李富平;煤矿回采工作面突水预测的方法探讨[J];河北煤炭;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韦宏鹄;;碳酸盐岩含水层涌水量预测模型[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文泉;矿井(底板)突水灾害的动态机理及综合判测和预报软件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忠昶;矿井底板岩层阻水性能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2 刘贵;古城煤矿深部厚煤层条带开采煤柱稳定性及对村庄的影响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3 隋岩刚;兖州煤田奥灰水文地质特征及对下组煤开采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永贵;山东省煤矿水害特征及防治技术途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孙晓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李忠建;兖州矿区下组煤开采防治水关键技术参数与突水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7 于小鸽;基于信息融合的底板突水预测[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8 任仰辉;复杂条件下底板采动效应特征及水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俊华;余国锋;;远距离卸压开采关键层位置效应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吴定州;余国锋;孟祥瑞;;低透气性煤层松动爆破增透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汪义国;;近距离煤层群被保护层开采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梁运培;采场覆岩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6 袁海利,芮勇勤,袁臻,黄晓燕,李永斌,王玉标;岩溶地下洞河诱发路基空间失稳机理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7 贺广零;;基于厚板理论的水平煤层顶板临界厚度的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8 张明聚;郜新军;郭衍敬;;海底隧道突水分析及其在翔安隧道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9 张心彬;程久龙;李丽;薛重生;;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在矿井奥灰突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10 孙莹洁;杨强;孙秀娟;;基于MapObjects的矿井突水评估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缪协兴;钱鸣高;;采动覆岩中的灰色结构[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3 张少春;张西民;;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判据的建立及应用[A];陕西省煤炭工业科技成果评估探讨论文集[C];2004年

4 党浩宇;;柠条塔煤矿矿井防治水技术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杨庚年;;董东煤矿奥灰水防治的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尹润生;刘宝振;;软岩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理论分析与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7 尹润生;刘宝振;;泾河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高度实测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8 曹代勇;周云霞;戈连柱;王荣亮;;集约化矿井生产安全地质保障信息系统开发的若干问题[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韩德品;;矿井直流电法检测工作面注浆效果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10 刘金辉;;沿空小煤柱强动压托顶煤巷道支护技术与应用[A];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技术与实践[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吴小平;TEM中宽频激励源及单脉冲测深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浩;罗布泊盐湖卤水硫酸钾矿床特征及其化学工艺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闫秋艳;煤矿概率流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9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王红胜;沿空巷道窄帮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瑞华;李粮店煤矿水文地质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轶;浅埋深弱粘结薄基岩采面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阻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家勇;安林煤矿炮放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胡艳卉;矿井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曹恒将;考虑动载的巷道顶板离层及控制的FLAC3D模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雄,刘俊杰,吴寅,张震斌;矿井水资源化与生态环境安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2 戴筠;C~3Ⅰ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J];兵工学报;1998年04期

3 王永成,王宏飞,杨成梧;目标属性信息相关时融合识别的实现方法[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4 宫辉力;郑州市地下水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和优化管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6期

5 韩立岩;周芳;;基于D-S证据理论的知识融合及其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胡伏生,杜强,万力,田开铭;岩体渗透结构与矿坑涌水强度关系[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7 高卫东,渠立权;基于GIS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J];测绘通报;2003年12期

8 冯雅君,张纪勇,王文林;采煤工作面突水预测专家系统研制[J];测绘通报;1996年01期

9 温淑瑶,马占青,周之豪,马毅杰;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10 李东升,王炜,黄冰树;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J];地震;199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志鹏;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2 田景文;地下油藏的仿真与预测[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

3 胡耀青;带压开采岩体力水学理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4 董国凤;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尹会永;潘西煤矿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2 苏宝成;华丰煤矿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郭爱国;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条件下的地表沉陷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4 贾林刚;露天矿开采影响下的地表移动变形的模拟预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建国;朱振雷;刘劲;;南屯煤矿下组煤防治水技术综合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9年S1期

2 刘劲;;南屯煤矿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煤矿现代化;2010年05期

3 李忠建;魏久传;郭建斌;徐建国;隋岩刚;;运用突水系数法和模糊聚类法综合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4 李东升;孔祥安;徐鸿超;;鲍店煤矿第I区下组煤带压开采条件评价[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5 王峰;张国玉;安伯超;邱军;;隆源井田下组煤水害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6期

6 李娜娜;施龙青;李忠建;曲志超;官云章;;主成分分析法在底板突水影响因素评价中的应用[J];煤矿开采;2011年02期

7 李忠建;魏久传;尹会永;徐建国;施龙青;张彬;;底板突水影响因素评价新方法——无量纲信息融合法[J];中国矿业;2010年01期

8 程明;带压开采工作面底板突水分析与防治[J];河北煤炭;1995年03期

9 刘伟韬,张文泉,高延法,倪罗平;底板突水预测专家系统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10 王书华;赵明坤;王松森;张良;;白庙矿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的评价及防治措施[J];煤矿开采;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强;万剑华;张丽;;基于模糊聚类法的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虎维岳;尹尚先;;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灾害发生的采掘扰动力学机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吴基文;姜振泉;张朱亚;;淮北矿区煤层底板突水的岩体结构控制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4 孙尚云;朱慎刚;;1026工作面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黄大兴;蔡东红;甘圣丰;;刘桥一矿Ⅱ623工作面底板突水及注浆治理[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胡艳卉;张文泉;任仰辉;颜文珠;;安徽五沟煤矿1016面底板突水GMS模拟模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施龙青;于小鸽;尹会永;魏久传;朱鲁;刘同彬;;“下四带”理论及其在底板突水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8 姜华;陈崇柱;潘光明;;10层煤开采底板突水原因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2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9 李子林;魏久传;刘同彬;翟培合;朱鲁;贺国宪;施龙青;李锋;尹会永;;受水威胁工作面底板水情动态监测技术[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经明;董书宁;刘其声;;煤矿突水灾害的预警原理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尚勇 记者刘宏;[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贾世芳 崔建勇;[N];科技日报;2009年

3 玉亮 洪涛 延颖;[N];河北日报;2007年

4 赵双胜 王旭斌;[N];长治日报;2007年

5 记者 赵卫华 李仁堂;[N];中国煤炭报;2005年

6 记者 王新生 通讯员 庆良;[N];中国矿业报;2008年

7 张延颖 贾世方;[N];科技日报;2009年

8 薛局;[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记者 常素莉 通讯员 王洪涛;[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10 张延颖;[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牛建立;煤层底板采动岩水耦合作用与高承压水体上安全开采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3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孙晋非;突水预测预报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5 刘树才;煤矿底板突水机理及破坏裂隙带演化动态探测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6 黄存捍;采动断层突水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葛颜慧;岩溶隧道突水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娜;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伟征;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兴;固液耦合作用下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俊;工作面底板突水机理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原伟强;焦村矿水文地质条件及二_1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自学;徐庄煤矿深部采区8煤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及防治[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于志鹏;断层组合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及其防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韩云春;基于采动效应研究的注浆工作面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煤矿水害特征及防治技术途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9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