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相似模拟试验台设计及验证

发布时间:2018-08-20 16:52
【摘要】:泥石流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地质灾害类型,而尾矿库溃坝形成的泥石流除产生巨大破坏力外,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分析其流态演进过程设计了泥石流相似模型试验台。本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相似模拟试验台采用全透明技术以观察泥石流的流态演进过程,同时在传感器对应位置外侧固定量尺,以记录泥石流流动过程中泥深的动(泥石流淹没高程)静(泥石流结束后滞留泥浆高度)态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5大优点,主要体现在弯度调节、坡度调节及闸门装置3大系统,并通过相似模型试验与前人研究成果对比,验证了此试验台的可行性,对完善矿山泥石流流体力学理论及矿山泥石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意义。
[Abstract]:Debris flow is a very destructive type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debris flow caused by dam break of tailings reservoir will caus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 in addition to producing huge destructive force.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ebris flow, a similar model test-bed for debris flow was designed. The tailings reservoir dam-break debris flow simulation test-bed adopts the fully transparent technology to observe the flow evolution process of debris flow, and immobilizes the scale outside the sensor's corresponding position. In order to record the dynamic (submerged elevation) of mud flow in the process of debris flow, the static state of mud flow (the height of remaining mud after the end of debris flow) was record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it has five advantage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systems: bend adjustment, slope regulation and gate devic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est bench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similar model tes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It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perfecting the hydrodynamic theory of mine debris flow and the work of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mine debris flow.
【作者单位】: 重庆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4049) 重庆市教委科技研究计划项目(KJ1501328) 重庆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cstc2016jcyj A0319) 重庆科技学院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YKJCX1620714,YKJCX1620742)
【分类号】:TD92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乔兰;屈春来;崔明;;细粒含量对尾矿工程性质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04期

2 宋志飞;崔琴焕;王群;易亚楠;赵瑞华;;尾矿坝稳定性精细化评价方法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12期

3 陈星;朱远乐;肖雄;贺治国;;尾矿坝溃坝对下游淹没和撞击的研究[J];金属矿山;2014年12期

4 潘建平;刘湘平;王宇鸽;;不同颗粒级配尾砂稳态强度特性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年06期

5 于广明;宋传旺;潘永战;李亮;李冉;路世豹;;尾矿坝安全研究的国外新进展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态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1期

6 周科平;刘福萍;胡建华;高峰;;尾矿库溃坝灾害链及断链减灾控制技术研究[J];灾害学;2013年03期

7 张力霆;;尾矿库溃坝研究综述[J];水利学报;2013年05期

8 敬小非;尹光志;魏作安;张千贵;王孟来;;基于不同溃口形态的尾矿坝溃决泥浆流动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9 陈日东;刘兴年;曹叔尤;郭志学;;泥石流与主河汇流堆积的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10期

10 熊道锟;徐世民;;泥石流拦挡坝之虞[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孟来;尾矿坝溃后流动过程及防护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敬小非;潘昌树;谢丹;龚秀兰;张小顺;;尾矿库溃坝泥石流相似模拟试验台设计及验证[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年07期

2 徐新瑞;张海龙;邓德学;郑彬彬;;添加物增强土质尾矿坝边坡稳定性试验研究[J];金属矿山;2017年07期

3 姜清辉;胡利民;林海;;尾矿库溃坝研究进展[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年04期

4 汤文超;黄解军;徐亚琪;唐聪;任乐萌;;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J];矿山测量;2017年03期

5 李强;张力霆;齐清兰;;基于流固耦合的尾矿库三维失稳形态及稳定性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6 李志平;彭振斌;何忠明;袁维;;透镜体影响尾矿坝安全性的规律及其简化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7 程良;李宏儒;马辽;王神尼;张盼;;垂直—水平联合排渗系统对某尾矿坝排渗效果的影响研究[J];地下水;2017年03期

8 周汉民;董威信;崔旋;;一种新型尾矿废石联合排放方法[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7年03期

9 尹亮亮;;基于Autobank的某金矿尾矿库坝体稳定性分析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09期

10 林天翔;熊凯;李莹丽;周芯如;卫婉莹;;室内水槽溃坝模型试验及FLOW-3D模拟分析[J];山西建筑;2017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廖威林;尾矿库溃坝尾砂下泄数值模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朱宁;金河矿业公司勐桥铁矿李子菁尾矿库溃坝状态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倪旭;尾矿坝溃坝过程与影响范围的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飞禹;林旭;王军;;砂土颗粒级配对筋土界面抗剪特性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2 李萍;李同录;王红;梁燕;;非饱和黄土土-水特征曲线与渗透系数Childs & Collis-Geroge模型预测[J];岩土力学;2013年S2期

3 潘建平;刘湘平;朱洪威;徐水太;;尾矿坝地震液化评价可靠度模型及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2期

4 刘海明;曹净;杨春和;;国内外尾矿坝事故致灾因素分析[J];金属矿山;2013年02期

5 李强;张力霆;齐清兰;周占磊;;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某尾矿坝失稳特性及稳定性分析[J];岩土力学;2012年S2期

6 梅涛;肖盛燮;;基于链式理论的单灾种向多灾种演绎[J];灾害学;2012年03期

7 曹平;;尾矿库稳定性及灾害防治[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2年07期

8 朱建群;孔令伟;高文华;潘江鹏;;南京砂的稳态特征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9 敬小非;尹光志;魏作安;张千贵;王孟来;;基于不同溃口形态的尾矿坝溃决泥浆流动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3期

10 齐清兰;张力霆;李广晶;;复杂地形尾矿库三维渗流场的数值模拟[J];水力发电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志刚;“三软”煤层炮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护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任永康;千秋矿放顶煤采场上覆岩层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洛锋;高地应力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及支护机理试验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愿;秧田箐尾矿库稳定性分析与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田维军;缓倾斜中厚磷矿床地下开采采场矿压显现及上覆岩层变形破坏规律[D];重庆大学;2010年

6 钟小彦;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和VOF法的渗流场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中华;教学二矿软煤巷道围岩稳定性与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8 袁昌耀;冶金渣槽冷却水幕喷嘴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9 徐玲君;新型X宽尾墩—台阶溢流坝—戽式消力池流场的三维数值模拟[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慧谦;尾矿库堆坝试验研究及稳定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尚贤;泥石流运动规律在矿山含泥矿石水采水运中的应用[J];云南冶金;1977年04期

2 杜建华;匡忠祥;宋卫东;王永清;;井下泥石流发生机理数值模拟研究[J];金属矿山;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2194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194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0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