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露天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9 21:23

  本文关键词:露天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太原理工大学》 2013年

露天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付晓强  

【摘要】:露天矿爆破振动危害及边坡稳定性历来是露天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技术,并一直是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研究领域。如何在保证矿山安全、高效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降低爆破振动效应,控制爆破振动危害,一直是国内外爆破领域科研技术人员面临的重大课题。 目前,对于露天矿山爆破振动效应的预防和控制问题,仍然是以爆破振动监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为主。从大量的爆破工程采集得到的振动监测信号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爆破振动信号与其他振动信号不同,属于典型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例如振动持续时间较短、突变很快和振动峰值衰减迅速等特点。随着爆破振动信号分析技术手段和分析仪器的不断发展,以及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对爆破振动信号认识的深化,提出了包括傅里叶变换、小波和小波包变换、HHT变换、反应谱分析等众多的爆破振动分析方法。由于爆破振动信号自身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全面反映爆破振动信号特征的综合分析方法。应用比较成熟的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和STFT(短时傅里叶变换)分析方法,在爆破振动信号优势频率识别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对于非平稳信号的处理,却突显出很多弊端,例如其不能将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特征很好地结合。而另一种分析方法,小波和小波包变换和分析,弥补了傅里叶分析的缺陷,其不仅能够给出非平稳信号的时域特征,而且能够清晰表征信号的频域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再后来出现的HHT(希尔伯特变换)分析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HHT变换,能够从时间-频率-能量的角度揭示爆破振动信号所包含的信息特征量,完善了爆破分析手段的多样化。反应谱分析方法是一种动力学响应的分析过程,通.过插值解析,可以分析得到爆破振动强度随频率和周期的变化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软件开发的进步,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了研究和预测爆破振动效应最有效的手段,其对露天边坡等涉及到复杂本构模型的求解,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强大优势,必然会在爆破振动下边坡体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研究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通过结合多种分析手段,本研究着重对灵石露天矿实际工程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先进的SLOPE/W软件,对边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从频率方面,露天爆破振动信号随着爆心距加大,爆破振动主频率有往低频发展的趋势,而且在振动三向分量中,边坡的高程选择放大作用各不相同。(2)从爆破施工方面,通过小波分析方法,获取了微差雷管精确的延期时间间隔,并采用小波包分析,得到了爆破振动信号不同频率段三向能量衰减规律。(3).从爆破安全方面,通过HHT分析方法,验证了雷管早爆现象的事实。通过采用不同的谱分析,得到了能量随时-频等参量的分布状态。(4).从矿区建筑物的保护方面,采用反应谱分析方法,得到了随着阻尼比系数的增大,结构响应幅值降低的结论,并分析了边坡高度对反应谱的放大不仅体现在幅值上,而且也体现在对优势频率带的扩展方面。(5).从边坡稳定性方面,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得到了边坡体不同部位的应力、应变状态,评价了边坡体的安全状态以及对边坡稳定的相关影响因素。 本文以灵石露天矿山爆破开采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对现场采集到的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揭示爆破振动信号所包含的特征信息。在对爆破振动信号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不同地形条件下,爆破振动信号的传播规律和衰减特性。为优化爆破参数、合理设计爆破网路、保证矿山安全生产、实现矿山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根据。最后对爆破振动激励下,边坡体的稳定性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客观再现边坡体的动态响应过程和安全系数随时间的稳定性趋势,为露天矿山爆破开采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指导与理论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D235;TN911.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熙太 ,任建民;爆炸波分析及其波谱[J];爆炸与冲击;1982年04期

2 李夕兵;张义平;刘志祥;左宇军;王卫华;;爆破震动信号的小波分析与HHT变换[J];爆炸与冲击;2005年06期

3 王思敬;岩石边坡动态稳定性的初步探讨[J];地质科学;1977年04期

4 马瑞恒,钱汉明,娄建武,唐献述,周翔;时频分布在爆破震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工程爆破;2004年02期

5 李宝山;张义平;王税睿;;基于HHT方法在英坪矿Ⅱ号坑的爆破振动分析[J];工程爆破;2010年02期

6 赵宝云;刘保县;万贻平;;爆破震动对某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1期

7 范军富;宋子岭;王东;;白音华一号露天煤矿合理帮坡角的确定及边坡稳定性评价[J];科技导报;2011年28期

8 钱守一;李启月;;微差爆破实际延迟时间的HHT瞬时能量识别法[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2年02期

9 李洪涛;杨兴国;舒大强;卢文波;高星吉;;不同爆源形式的爆破地震能量分布特征[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宋光明,曾新吾,陈寿如,吴从师;爆破振动小波包时频特征提取与发展规律[J];有色金属;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先锋;况龙川;孔凡林;杜清超;;爆破震动安全判据评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楼晓明;郑俊杰;马建军;蔡路军;;隧道微差爆破振动速度及应力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3 赵锦桥;李廷春;崔积弘;;隧道掘进爆破地震频谱特性分析[J];爆破;2005年04期

4 曹孝君;张继春;吕和林;;频率对爆破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J];爆破;2006年02期

5 张智宇;栾龙发;殷志强;庙延钢;;起爆方式对台阶爆破振频能量分布的影响[J];爆破;2008年02期

6 罗学东;肜增湘;吕乔森;谭贤志;;小波变换在蒙库铁矿爆破振动信号时频分析中的应用[J];爆破;2010年01期

7 史秀志;董凯程;曾志林;陈小康;;基于二次型变换的深井爆破振动信号时频特征分析[J];爆破;2010年01期

8 费鸿禄;马诺诺;;坝基开挖爆破振动频带小波能量分析[J];爆破;2010年03期

9 李启航;栾龙发;张智宇;李祥龙;;城镇复杂环境下的顶管隧道爆破[J];爆破;2012年02期

10 谢飞鸿;汪旭光;于亚伦;罗冠炜;;混凝土结构烟囱爆破拆除的动力响应特征分析[J];爆破器材;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剑;张路青;王学良;;水平层状岩体边坡动力响应中的结构面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龙源;晏俊伟;徐全军;高振儒;娄建武;周春华;;爆破振动信号小波分析和分形机理研究[A];中国工程爆破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爆破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魏海霞;陈士海;王海亮;;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速度响应的现场测试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徐学勇;陈蜀俊;雷静雅;江胜华;;基于小波包变换的爆破震动信号能量分析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洪涛;卢文波;舒大强;;隧洞开挖爆破地震反应谱特征研究[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薛守义;张镜剑;王思敬;;岩体边坡动态有限元与程序[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7 洪海春;徐卫亚;;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综述[A];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简文彬;胡忠志;洪儒宝;李润;;交通荷载下土坡响应测试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许振浩;李术才;张庆松;李利平;张霄;高阳;原小帅;;组合爆破法TSP超前地质预报研究[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10 郭斐;;雅砻江锦屏一级电站高边坡稳定性分析[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海霞;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虎;纤维爆炸索水下爆炸特性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邓龙胜;强震作用下黄土边坡的动力响应机理和动力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龚成明;黄土工程边坡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白泉;基于小波变换的随机荷载模拟与结构动力反应分析[D];东北大学;2009年

9 赵体;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临界加速度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卜发东;软土地区土密实度瞬态锤击测试及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诺诺;露天矿爆破振动强度物理量分析及其时频特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楠楠;准预裂爆破技术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徐振洋;小波分析方法和HHT法在友谊隧道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中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欣桐;安县桑茶路边坡稳定性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5 蒋先贵;绵竹市文家沟滑坡过程三维离散元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孟小伟;浅埋隧道下穿密集民房爆破减震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高云娇;阵列声波测井信号的Page时频分布特征[D];吉林大学;2011年

8 蔡汉成;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其破坏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学东;黄土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华;高威力机械化预装安全乳化炸药的研究与应用[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义平;李夕兵;赵国彦;;爆破微差延时的EMD识别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龙源,娄建武,徐全军;小波分析在结构物对爆破振动响应的能量分析法中的应用[J];爆破器材;2001年03期

3 林大超,施惠基,白春华,张奇;爆炸地震效应的时频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3年01期

4 娄建武,龙源,方向,周翔;基于反应谱值分析的爆破震动破坏评估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3年01期

5 凌同华,李夕兵;地下工程爆破振动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的小波包分析[J];爆炸与冲击;2004年01期

6 李夕兵;张义平;刘志祥;左宇军;王卫华;;爆破震动信号的小波分析与HHT变换[J];爆炸与冲击;2005年06期

7 中国生;徐国元;熊正明;;基于小波变换的爆破地震信号能量分析法的应用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6年03期

8 赵明阶,叶晓明,吴德伦;工程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小波方法[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何正友,钱清泉;基于小波变换的信号奇异性指数计算方法及其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0年03期

10 谭善文,秦树人,汤宝平;Hilbert-Huang变换的滤波特性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义平;爆破震动信号的HHT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读者问答[J];中国矿山工程;1984年06期

2 张绪珍;;深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监测[J];矿业工程;1991年01期

3 王宝岚;影响公益明铁矿一号矿体边坡稳定性因素的研究[J];包钢科技;1993年04期

4 朱青山;爆破震动下露天矿台阶边坡稳定性能量分析法[J];金属矿山;2005年09期

5 朱吉春;;浅谈福建省连城锰矿四号矿段台阶边坡的控制与管理实践[J];中国锰业;2006年03期

6 李运堤;;浅谈露天开采矿山的边坡稳定与监测[J];湖南冶金;1992年04期

7 许庆达;;大气降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概率分析[J];金属矿山;1982年12期

8 袁厚有;爆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观测与计算[J];化工矿物与加工;1988年02期

9 宋群;;南山铁矿凹山采场边坡稳定性研究成果鉴定会[J];金属矿山;1988年02期

10 周先明,陈钟文;西边坡稳定性治理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199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同元;胡光伟;;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朱大勇;张四维;;边坡稳定性计算新方法[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3 徐克林;周叔举;;德兴铜矿边坡稳定性破坏概率计算与分析[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4 易萍华;;黄河小浪底水库消力池边坡稳定性破坏概率分析[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5 牟会宠;;大冶铁矿扩帮区边坡稳定性研究要点[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6 李九呜;徐克林;;南芬露天铁矿深部开采边坡稳定性的计算与分析[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7 张新敏;蒋中明;樊火;王桂尧;;考虑开挖效应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向喜琼;卢桂海;李亮;;基于GIS的边坡稳定性计算[A];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晖;屈春来;王可佳;;水厂铁矿修改设计边坡稳定性研究[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鹏;刘浩宇;应秀梅;徐椿景;傅向荣;;抗滑桩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如春;[N];广东科技报;2002年

2 申玉秀;[N];通辽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曾实;[N];四川日报;2009年

4 本版编辑 本报特约记者 杨莹 张志杰 贾海 张伟革 通讯员 付晖 万会斌 整理;[N];人民长江报;2006年

5 本报通讯员 杨莹 张志杰;[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史志强 翟平国 刘戈;[N];解放军报;2009年

7 袁仁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唐伯余 何生英;[N];金华日报;2005年

9 孙守亚;[N];中国水利报;2002年

10 许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红保;基于岩体断裂损伤模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建强;云南龙江特大桥桥基区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军;多重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嵇晓雷;基于植被根系分布形态的生态边坡稳定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张鹏;基于GIS的复杂条件下露井联采边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6 席本强;废弃矿山垃圾填埋场边坡稳定性及加固防渗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买合木提·巴拉提;动水条件下破损岩体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应用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9 沈世伟;吉林省东南部山区地质环境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王光进;超高台阶排土场散体介质力学特性及边坡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鹤;云南省盈江地区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张迎宾;边坡稳定性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永涛;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帆;岩质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锚固优化[D];西华大学;2010年

5 吕金昕;金沙江其宗水电站引水洞出口边坡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鹏辉;降雨入渗对土石混填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7 梁丰田;渝黔高速公路边坡开挖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付晓强;露天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德志;爆破振动对岩质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王龙;攀钢东山头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方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露天矿山爆破振动信号分析与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0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20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