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暨衢州市项目招商对接会论文集》20
本文关键词:熔融改性强化铜渣铜铁分离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六届尾矿与冶金渣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暨衢州市项目招商对接会论文集》2015年
转底炉处理铜渣回收铁、锌技术研究
刘占华 王欣 曹志成 薛逊 吴道洪
【摘要】:本研究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将铜渣球团在高温条件下直接还原得到金属铁,再通过熔分和磁选方式将铁回收,得到铁产品可作为炼钢原料使用。在本试验研究中,通过基础试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转底炉中试验证试验。转底炉中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燃气熔分"流程处理铜渣,可获得TFe 94%以上、铁回收率93%以上的熔分铁水;采用"转底炉直接还原—磨矿磁选"工艺处理铜渣,可获得TFe 90%以上、铁回收率83%以上的金属铁粉。目前,神雾转底炉处理金川铜渣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在进行工程化,该技术的成功推广将为铜渣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
【分类号】:X758
【正文快照】:
1 刖g 随着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与此同时,有色金属冶炼行业产生的大量冶炼渣则多堆存在渣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铜猹即1000 ~ 1500万fi,这些大量的废渣不仅占用土地,而且造成巨大的金属资源浪费,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凯;程相利;齐渊洪;甄常亮;师学峰;;配碳还原回收铜渣中铁、铜的影响因素探讨[J];环境工程;2012年02期
2 张体富;邓戈;解琦;;铜冶炼渣的资源化利用[J];冶金能源;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爽;倪文;王长龙;李德忠;王红玉;;铜尾渣深度还原回收铁工艺研究[J];金属矿山;2014年03期
2 王冲;郑敏;王华;朱道飞;冯晓琼;;柴油在氮气存在条件下还原铜渣中磁性铁的模拟[J];化工进展;2014年05期
3 刘瑜;吴彩斌;雷存友;余浔;周斌;;从冶炼渣选铜尾矿中综合回收铁新工艺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4年05期
4 王琛;田庆华;王亲猛;李栋;郭学益;;铜渣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研究进展[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4年06期
5 王巍;黄松涛;杨丽梅;徐政;李岩;;废杂铜冶炼渣性质与浸出试验结果分析研究[J];稀有金属;2013年06期
6 张东阳;王林生;赖华生;王俊;;从FRHC法炼铜炉渣中回收铜的试验研究[J];中国有色冶金;2015年05期
7 郭天宇;崔庆勇;孔伟;张博隆;;红透山铜矿渣选铜试验研究[J];有色矿冶;201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正启;熔融改性强化铜渣铜铁分离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远望;智利铜炉渣贫化方法概述[J];世界有色金属;2001年09期
2 郭德兴,胡曦;铜渣在劈离砖生产中的应用[J];佛山陶瓷;2002年02期
3 曹洪杨;张力;付念新;夏凤申;隋智通;冯乃祥;;国内外铜渣的贫化[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9年01期
4 曹朝真;郭培民;赵沛;庞建明;;煤基铁矿粉催化还原试验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2010年10期
5 黄自力;罗凡;李密;李倩;张敏;;从炼铜水淬渣中回收铁的试验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9年03期
6 吴礼杰;转炉渣中有价金属的选别[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1年04期
7 宗力;水淬铜渣代砂混凝土[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方立武;洪新;李长荣;陈华;;电场作用下铜渣中金属铜滴迁移行为的研究[J];上海金属;2006年06期
9 王红梅;刘四清;刘文彪;;国内外铜炉渣选矿及提取技术综述[J];铜业工程;2006年04期
10 王治玲,吴涛,季玲;铜渣综合利用的试生产实践[J];新疆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林楠;铜渣中有价组分的选择性析出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渝生;郭玉华;许海川;谢国海;;我国转底炉工艺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浅析[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0年04期
2 朱荣;任江涛;刘纲;万天骥;徐萌;;转底炉工艺的发展与实践[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3 殷惠民;;用转底炉法处理钢铁厂尘泥[J];江苏冶金;2008年06期
4 何鹏;许海川;;日钢2×20万吨转底炉生产实践[J];环境工程;2011年S1期
5 张鲁芳;;我国转底炉处理钢铁厂含锌粉尘技术研究[J];烧结球团;2012年03期
6 王敏;薛逊;曹志成;王静静;古明远;;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天津冶金;2013年01期
7 胡俊鸽;杜续恩;周文涛;;工业化转底炉炼铁技术的现状及评述[J];烧结球团;2013年01期
8 赵金生;;引进转底炉及其应用[J];铸锻热;1993年02期
9 佘雪峰;王静松;韩毅华;张欣欣;薛庆国;;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综合数学模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10 王广;薛庆国;孔令坛;;转底炉珠铁工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J];中国冶金;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恩;李先旺;范小刚;李菊艳;王小伟;;转底炉关键技术解析[A];2013年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孔令坛;;试论转底炉的功能[A];2006年中国非高炉炼铁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段东平;韩宏亮;周娥;李婷;;转底炉工艺珠铁形成机理的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4 孔令坛;任大宁;;转底炉冶炼珠铁新工艺[A];第七届(200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报告与分会场特邀报告)[C];2009年
5 翁荣平;;马钢转底炉系统试生产过程的实践摸索[A];2011年全国冶金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1年
6 吴道洪;曹志成;贾岩;;低品位、难选冶、复合矿和冶金固废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及综合利用技术[A];2012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2年
7 曹志成;王欣;薛逊;吴道洪;;含锌粉尘转底炉直接还原及工程化[A];2014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上)[C];2014年
8 孔令坛;郭明威;;我国第一台金属化球团转底炉[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渝生;张友平;;转底炉直接还原炼铁工艺的发展[A];2006年中国非高炉炼铁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韩宏亮;段东平;陈思明;李婷;;转底炉珠铁工艺处理高磷鲕状赤铁矿的研究[A];2012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刚;[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郭玉华 齐渊洪 王海风 周继程;[N];中国冶金报;2010年
3 唐恩 李先旺 范小刚 李菊艳 王小伟;[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4 尹刚;[N];中国冶金报;2010年
5 刘文权;[N];世界金属导报;2013年
6 孔令坛 朱荣 郭明威 万天骥;[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7 广文;[N];中国冶金报;2006年
8 盖鑫磊 摘译;[N];中国冶金报;2006年
9 张伟 王再义 张宁 王相力;[N];中国冶金报;2011年
10 王迅;[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萌;转底炉煤基热风熔融炼铁工艺的基础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6年
2 刘松利;钒钛铁精矿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与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胡途;钒钛磁铁精矿转底炉多层球还原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甘宇栋;转底炉工艺形成珠铁的机理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3年
2 李国亮;转底炉均匀布料的离散元模拟及实验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王乙生;转底炉布料试验系统结构及运动参数控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付国伟;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在转底炉炉床转动中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4年
5 苑鹏;生物质用于转底炉直接还原工艺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6 华朋;基于InTouch的某钢固废处理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15年
7 赵春龙;莱钢股份转底炉工程施工项目管理[D];长安大学;2015年
8 王贤君;转底炉处理冶金含锌尘泥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熔融改性强化铜渣铜铁分离技术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2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2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