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褐煤储量丰富,但由于其表面特殊性质及持水特性,目前褐煤的资源利用率较低。褐煤变质程度最低且极易泥化,产生的煤泥因表面疏水性弱、孔隙发育好而难以浮选。对褐煤进行改性处理是提高其浮选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机械热压是近年来对褐煤改性处理的有效方法。热处理可以减少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从而提高疏水性;机械压力的作用可以使褐煤孔隙坍塌,减少了孔隙对药剂的吸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机械热压处理褐煤作用机理,本文以锡林浩特霍林郭勒褐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机械热压设备对煤样进行改性处理,分析处理前后的性质变化,同时进行煤泥浮选试验,探究处理前后煤样可浮选差异,进一步完善机械热压处理褐煤作用机理。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首先对锡林浩特霍林郭勒褐煤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研究,采用XRD和XRF对褐煤中所含矿物组分分析,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对褐煤进行工业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XPS对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进行分析,压汞仪、比表面积测试仪及扫描电镜对褐煤孔结构特性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褐煤中主要矿物质为高岭石和石英,其含量分别占矿物质总量的60%和28%。褐煤表面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碳氧键含量达到22%。褐煤中含有大量的孔结构,其大孔孔体积达到0.285ml/g,且煤样表面非常粗糙。因此褐煤表面疏水性差,可浮性差,药剂消耗量大,直接浮选效果较差。(2)采用机械热压机对锡林浩特霍林郭勒褐煤进行处理,设置热压机的压力及温度,分别探究温度和压力对褐煤浮选效果的影响。同时探究了机械热压的原理及作用机理。采用实验室浮选机分别对热压前后褐煤进行浮选试验,并对热压前后褐煤的浮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相同精煤灰分条件下,热压后褐煤浮选精煤产率高于原煤直接浮选精煤产率,在热压设置为9MPa-200°C条件下处理的褐煤样品浮选精煤产率比原煤浮选精煤产率高约21%,机械热压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浮选效果。(3)探究了热压前后褐煤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发了哪些变化,选取具有代表性煤样对其表面性质变化情况进行定性分析。经过热压机处理后煤样中水分含量减少,由原煤中水分含量27.86%降低至20.45%。表面含氧官能团变少,原煤中碳氧键含量22.06%,热压后减少至10.23%。总孔体积减小,由原煤中总孔体积0.56ml/g减少至0.13ml/g,另外扫描电镜观察煤样表面变得较光滑且有棱角。(4)为了更深层次了解热压机对褐煤浮选界面作用机理,本文探究了经过热压后褐煤表面自由能的变化情况,研究了捕收剂与煤样在水中的界面相互作用自由能。采用KRUSS100表面张力仪及DSA100接触角测量仪等设备,运用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等,检测并计算了热压前后煤样及捕收剂表面的非极性Lifshitz-vander Waals作用(2和极性Lewis酸+碱-作用,并计算了煤-水-捕收剂之间的界面自由能?(2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热压后煤样表面总自由能降低,原煤表面总自由能为47.18mJ/m2,热压后煤样总表面自由能最低降至43.59mJ/m2。煤-水-捕收剂之间的界面自由能?(2也降低,其中在热压条件为12MPa-200°C处理的褐煤表面能比原煤低2.59mJ/m2。通过探究机械热压对褐煤表面及孔隙的影响,并探究其对褐煤浮选改善的影响机理,为褐煤浮选提质提供借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D849.2;T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露露;桂夏辉;王婷霞;;热压对褐煤表面结构的影响[J];煤炭技术;2016年07期
2 王永田;田全志;张义;邢耀文;李树磊;魏锦扬;;低阶煤浮选动力学过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3 任阳光;王浩;郑剑平;王继伟;王楠;;微波辐照对褐煤表面含氧官能团及孔隙结构的影响[J];煤炭工程;2016年02期
4 贺琼琼;苗真勇;万克记;黄少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褐煤中碳氧形态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6年01期
5 贺琼琼;苗真勇;万克记;黄少萌;;维多利亚褐煤的机械热压脱水过程研究[J];煤炭工程;2015年12期
6 张一昕;王彬彬;马江;王双超;刘志佳;尚晓玲;武建军;司崇殿;;振动热压脱水过程中褐煤孔结构变化规律研究[J];煤炭工程;2015年09期
7 程宇;;低阶煤浮选试验研究[J];选煤技术;2015年03期
8 赵洪宇;郑星;付兴民;贾晋炜;徐国欢;鲁明元;曾鸣;舒新前;;热压脱水对褐煤结构及其热解特性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5年05期
9 赵鹏;李文博;梁江朋;谷小会;;低阶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J];洁净煤技术;2015年01期
10 郑星;欧阳聪聪;叶子铭;曾鸣;;褐煤热压脱水实验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万永周;褐煤热压脱水工艺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桂夏辉;煤泥分选过程强化及两段式分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李延锋;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卫藩婧;提质过程中褐煤表面物理化学结构的调变及其对水分复吸行为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洪家峰;神华褐煤热压提质工艺参数优化的问题分析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甜甜;伊泰低阶煤煤泥浮选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李霞;基于不同能量形式干燥的褐煤孔结构及吸附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夏浩;低阶煤的微波热解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培;蒙东褐煤热压脱水机理与经济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
本文编号:
2257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25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