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新型高预应力锚索及锚注联合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10-22 15:54
【摘要】:针对现有支护材料及工艺难以适用于深部软岩巷道大变形的支护难题,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发了新型高预应力锚索及其配套工艺,该新型锚索可施加初始预应力达70~100 k N,杆体延伸率10%~12%,可有效阻止开挖后围岩的快速变形,保持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并具有成本低、强度高、不易松动等优点;依据典型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提出了以新型高预应力锚索和注浆锚杆为核心的联合控制技术,即支护初期采用以新型高预应力锚索为主,金属网、混凝土喷层为辅的柔性支护;后期进行全断面注浆,内外结合,从根本上提高支护强度。经现场试验证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锚索受力状态,降低围岩变形速率,缩短围岩变形时间,围岩最终变形量只为原支护方案的30%左右,锚索平均受力提高了近4.7倍,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fficult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supporting 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are difficult to be applied to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deep soft rock roadway, a new type of high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d its supporting technology a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laboratory test. This new type of anchor cable can apply initial prestress up to 70 ~ 100kN, and the elongation of the rod body is 10 ~ 12.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apid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fter excavation, maintain the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high strength and not easy to loosen. According to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surrounding rock in typical deep soft rock roadway, the combined control technology with new type high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d grouting anchor rod as the core is put forward, that is, the new type of high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d metal mesh are adopted in the initial supporting stage. The soft support with concrete shotcrete layer as auxiliary, the whole section grout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side and outside are carried out in the later stage, so as to improve the support strength fundamentally. The field test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ress state of anchor cable, reduce the deformation rate of surrounding rock, shorten the deformation time of surrounding rock, the final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is only about 30% of the original support scheme, and the average force of anchor cable is increased nearly 4.7 times. Good support effect has been obtained, which has important value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中心;山东金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力稳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51379114)
【分类号】:TD3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西文;预应力锚索治理滑坡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2 李剑锋;南屯矿研制出预应力锚索产品[J];煤矿机械;2002年07期

3 聂细生;李忠社;;预应力锚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11期

4 吕富雪;黄海;;预应力锚索及钢管桩在滑坡抢险加固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7年12期

5 卞俊威;孙雪琦;;预应力锚索在省道327线滑坡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1期

6 张华;预应力锚索整治高边坡病害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3年04期

7 邹金锋,李亮,阮波;预应力锚索在加固滑坡中的优化设计[J];矿业工程;2003年06期

8 刘世锋;预应力锚索在何群峡段危岩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9 李侠萍;;预应力锚索端锚抗滑桩综合治理大型滑坡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6期

10 陈韶光;高鹏;胡毅夫;;预应力锚索地梁内力计算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景富;刘宏;;预应力锚索在公路边坡支护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余坪;余渊;;预应力锚索的试验研究[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3 王新民;王泽国;;土质边坡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施工技术[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姚占魁;方利成;郑翔;;预应力锚索在高边坡病害治理中的应用[A];锚固与注浆新技术——第二届全国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梁炯均;;预应力锚索力学机制与注浆问题[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6 朱本珍;郑静;孙书伟;;预应力锚索地梁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综述[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杨文;;预应力锚索有关问题的分析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陶春胜;叶勇;林娟娟;郑炜;张雷;;预应力锚索防治高边坡地质灾害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廖正环;黄晓华;;公路高边坡工程中的预应力锚索技术[A];中国公路学会’99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10 赵国梁;;预应力锚索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实践[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太原西山古交指挥部开发公司 王天明;小孔径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技术与应用[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程卫星 段国俊;浅谈高强锚杆及小直径预应力锚索在霍西煤田开发及应用[N];科学导报;2006年

3 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 薛康生;公路局花大钱保安全[N];泉州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思明;预应力锚索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蒋楚生;路堤(肩)式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结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超;预应力锚索锚固力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薛洁;预应力锚索对周边锚杆有效性影响[D];重庆大学;2015年

3 尹建伟;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注浆材料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唐均;预应力锚索长期耐久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侯育森;抗震预应力锚索性能研究及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6 夏雄;预应力锚索地梁的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7 周波;预应力锚索技术在渝怀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蔡虹;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在渝怀铁路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9 张若楠;川藏路滑坡地段预应力锚索锚固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10 周丞;地下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7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287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