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线激光和ARM的输送带纵向撕裂监控系统设计

发布时间:2018-11-01 12:50
【摘要】:针对输送带运行过程中易发生纵向撕裂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纵向撕裂检测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线激光和ARM的输送带纵向撕裂监控系统。采用"一"字线激光器向输送带下表面投射激光条纹,利用嵌入式处理终端S3C2440控制面阵CMOS摄像头采集图像,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检测到纵向撕裂时将纵向撕裂图像和报警信号通过Wi-Fi发送给PC机监控软件和手机监控软件显示。设计了监控系统硬件、嵌入式处理终端软件、故障检测算法、PC机监控软件和手机监控软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远程在线监测输送带纵向撕裂过程,具有图像处理效率高、实时性好、布线简便、可远程监控等优点。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longitudinal tear is easy to occur in the running process of conveyor bel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ethod of longitudinal tear detection based on machine vision, and designs a kind of belt longitudinal tear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line laser and ARM. The "one" word line laser is used to project laser stripes to the surface of the conveyor belt, and the embedded processing terminal (S3C2440) is used to control the area array CMOS camera to collect the image, and the image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When the longitudinal tear is detected, the longitudinal tear image and alarm signal are sent to the PC monitor software and the mobile phone monitor software through Wi-Fi. The hardware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embedded processing terminal software, fault detection algorithm, PC computer monitoring software and mobile phone monitoring software are design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remotely monitor the longitudinal tearing process of conveyor belt,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efficiency of image processing, good real-time performance, simple wiring, remote monitor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市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4164) 天津市科技特派员资助项目(15JCTPJC56900)
【分类号】:TD52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六一;黄友锐;曲立国;;基于ARM的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高压侧保护器的研制[J];工矿自动化;2008年02期

2 段锦程;石永华;俞国庆;梁斌;;基于ARM的机器人自动焊接控制系统[J];电焊机;2011年07期

3 周明龙;田丽;武昌俊;程晶晶;;基于ARM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信分站的设计[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张治斌;阎连龙;;基于ARM的网关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上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7年04期

5 叶慧丹;李良光;李云;;基于ARM的变电站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研究[J];煤矿机械;2013年03期

6 徐怀亮;刘晓升;王宜怀;朱巧明;;一种ARM指令集仿真器的实现与优化[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年02期

7 陈广大;刘德君;李远芳;赵海鹏;;基于ARM的矿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3年07期

8 边巍;刘奎武;;基于ARM的带线缝合针打孔机数控系统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2年08期

9 ;非洲彩虹矿业ARM将提升铁矿石产能至1600万t[J];现代矿业;2012年03期

10 刘卫红;聂松辉;;基于ARM & FPGA的数控裁切机控制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波;全书海;;基于ARM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仪表信息系统设计[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第七届(2006)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杰;张仁杰;陈鹏;郑哲;;基于ARM的蔬菜大棚智能无线监控装置的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3 陈昌龙;徐家栋;;基于ARM的太阳能交通诱导屏实现[A];2008全国LED显示应用技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8年

4 陈鹏;张仁杰;郑哲;李杰;;基于ARM的语音识别家居控制装置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5 赵胜欢;刘守会;;ARM及其嵌入式系统在LED屏幕中的应用[A];2006年全国LED显示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彩红;洪青阳;陈晓阳;陈燕;;基于ARM的嵌入式说话人确认系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杨靖;李捍东;;基于ARM和CPLD的嵌入式数字图像处理系统[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周晓萌;侯朝焕;朱昀;;基于ARM和FPGA的声纳波形产生系统设计[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9 吴兴存;程乃平;宇天航;;一种基于ARM的高动态GPS接收机的设计[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李昂;程耕国;;ARM处理器启动过程详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永杰;嵌入式:英特尔归来 挑战ARM[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记者 王如晨;苹果收购ARM:难以承受之重?[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许磊;苹果大可不必买ARM[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本报记者 霍光;ARM不是微软的救世主[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5 杨宇良;ARM移动芯片的新霸主[N];电脑报;2011年

6 Tiernan Ray;ARM在后PC时代抗衡英特尔[N];人民邮电;2011年

7 见习记者 吕文龙;英特尔落地智能手机 无苹果、三星难追ARM[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陈炳欣;ARM再向英特尔发起挑战[N];中国电子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刘亚杰;英特尔再战ARM[N];通信产业报;2012年

10 记者 周源;64位ARM处理器终于来了![N];网络世界;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春雷;基于ARM的砂轮动平衡控制器及其系统软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罗路;基于ARM平台的语音降噪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3 刘锴;基于ARM平台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4 罗浩;基于ARM和无线射频技术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D];南昌大学;2015年

5 田汉卿;基于ARM平台远程控制的宠物喂养系统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曾皮亮;基于ARM的短波模拟设备软件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张明;基于ARM及wifi的内燃机数据采集测试系统设计[D];江苏大学;2015年

8 李德振;基于ARM的3D打印机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陈超;基于ARM的自动气象站手持测试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黑龙江大学;2014年

10 于鹏;基于ARM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03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303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