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不同风化年限的淮南矿区煤矸石理化性质变化规律

发布时间:2018-11-21 17:22
【摘要】:堆存于地表的煤矸石在遭受风化以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变化往往具有一定规律。该文选取淮南矿区潘北、潘一及新庄孜煤矿5个不同风化年限的煤矸石采样区进行分层采样。通过对135个样品的相关理化性质测试,对比分析了不同风化程度下煤矸石主要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矸石在电导率、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一定规律:随着风化年限的增加,煤矸石电导率与pH值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则不断增高。新鲜煤矸石的3项指标在2a内具有较快的降低速率,其中电导率在2 a内可降低30%,pH值下降接近10%,此后的降低变化速率则较缓慢。阳离子交换量在2 a内可增加17%,在后期的变化中则表现为缓慢上升趋势。在剖面变化特征方面,通过对30和30~60 cm之间的上下两层对比分析发现位于上层的电导率与pH值普遍略高于下层,阳离子交换量则为上层略低于下层。其中p H值的上、下两层的变化差距较小,仅在0.1~0.3之间。煤矸石的电导率、pH值,以及阳离子交换量等3项指标的时空变化均与风化作用的时间或风化程度密切相关。从植物生长条件角度出发,上述理化指标的变化均有利于煤矸石的复垦利用。
[Abstract]:After being weather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al gangue deposited on the earth's surface can be changed greatly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and these changes often have certain regularity. In this paper, five coal gangue sampling areas with different weathering years in Panbei, Panyi and Xinzhuangzi coal mines are selected for stratified sampling. Based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135 samples, the ma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al gangue under different weathering degre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coal gangue, such as conductivity, pH value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has certain regularity: with the increase of weathering time, the conductivity and pH value of coal gangue decrease, and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increases continuously. The three indexes of fresh coal gangue decreased rapidly within 2 years, and the pH value of fresh coal gangue decreased by 30% in 2 years, but the change rate was slow after that. The cationic exchange capacity increased by 17% in 2 years, and slowly increased in the later period. In terms of profil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ductivity and pH values in the upper layer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ower layer, and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is slightly lower in the upper layer than in the lower layer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between 30 and 30 ~ 60 c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pH is small, which is only between 0.1 and 0.3.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pH value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coal gangu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weathering time and degree of weather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lant growth conditions, the changes of the above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are beneficial to the recla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al gangue.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4013,41372369)
【分类号】:TD8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荀兰平;;煤矸石山的治理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06年34期

2 荀兰平;;煤矸石山的治理方法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2期

3 张成梁;杜永吉;李美生;吕皎;袁良红;;自燃煤矸石山热能资源及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4 王伟;张洪江;张成梁;郑国强;李美生;;煤矸石山植被恢复影响因子初探——以山西省阳泉市280煤矸石山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2期

5 郑国强;张成梁;张洪江;王伟;李美生;张勇;;温度对煤矸石山水分及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山西省阳泉市煤矸石山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3期

6 魏忠义;王秋兵;;大型煤矸石山植被重建的土壤限制性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1期

7 张庆利;渠立权;;煤矸石山生态复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8 ;本溪市煤矸石成为制砖业的主要资源[J];辽宁建材;2009年10期

9 于桂芬;杨亚平;王淑娟;;潞安煤矸石山治理后植被衰退防治技术研究[J];煤;2011年06期

10 刘相国;;防止煤矸石山的自燃[J];环境保护;198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刚;张恩;马霄;李威特;;煤矸石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探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丽娜;刘金辉;张峰;;煤矸石山的综合治理[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弘弛;;山西晋城地区无烟煤矿区自燃煤矸石山治理实践[A];煤矿固体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4 张成梁;黄艺;袁良红;王书宏;;自然煤矸石山生境构建技术[A];工程绿化理论与技术进展——全国工程绿化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章煜;王涛;皮明建;;浅谈平顶山煤矸石山治理方法及原理[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2年卷[C];2012年

6 隋淑梅;徐颖;;对矿区煤矸石山植被恢复限制性条件的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7 郝成君;翟子陆;王岩;;煤矸石有效成份的化学提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朱玮;刘晶;李伟文;徐茂岭;;滕州市煤矸石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止对策和措施[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赵广东;王兵;苏铁成;李刚;白秀兰;;极端困难立地植被综合恢复技术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10 ;自燃煤矸石山注浆灭火技术[A];煤矿固体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勇;煤矸石砖厂为何吃不饱[N];人民日报;2005年

2 黄朝武;淄博:让煤矸石从“沉睡”中“苏醒”[N];农民日报;2006年

3 任润山 薛喜忠;煤矸石铺上高速路 企业实现合作共赢[N];中国煤炭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元友邋陈玮英;绿化煤矸石山平煤二矿变废为宝书写神奇[N];中国企业报;2008年

5 刘国荣;洪山殿煤矿综合利用煤矸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通讯员 司成钢 记者 侯忠江;本溪煤矸石成了资源“香饽饽”[N];科技日报;2009年

7 吴敏 郑金富 何兴明;邵武:300万吨煤矸石派上新用场[N];闽北日报;2009年

8 张韶军;煤矸石寒区筑路技术有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9年

9 记者 杜发强;我省首条煤矸石制砖生产线正式投产[N];平凉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吴正楠;1500万吨煤矸石的出路[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姜利国;煤矸石山中多组分溶质释放—迁移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2 许丽;阜新矿区煤矸石山生境演变特征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张成梁;山西阳泉自然煤矸石山生境及植被构建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高杨;自燃煤矸石山隔离层覆压阻燃参数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5 黄文章;煤矸石山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曹启坤;自燃煤矸石在水泥、混凝土及路基中应用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祥雨;温度影响下煤矸石内铁离子迁移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常贺;淮北煤矸石在高等级公路路基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窦琳;风化作用下煤矸石中重金属释放的地球化学效应[D];长安大学;2015年

4 闫帅;煤矸石山人工植被恢复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5 王妮妮;沈抚地区煤矸石在辽东北地区普通公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郭旋;煤矸石的微波加热特性及其煤层气脱氧工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邢纪伟;成庄矿3~#和15~#煤矸石氧化特性及堆放参数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董擎;煤矸石堆体内部水分运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4年

9 贺文俊;煤矸石风化强度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10 玄令志;煤矸石粗骨料抗冻植被混凝土试验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347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347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