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湖南崇阳坪地区石英脉型钨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发布时间:2018-12-14 22:59
【摘要】:崇阳坪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区内出露有中华山、崇阳坪、瓦屋塘3个岩体,且在岩体内已发现了初具规模的寨溪山、上茶山、牛角界、沙溪等钨矿床,主要矿化形式为浸染状、细脉状白钨矿、黑钨矿化,常见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等,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主要为白钨矿)。区内崇阳坪岩体LAICP-MS锆石U_Pb年龄为(214.2±1.7)Ma,瓦屋塘岩体年龄为(223.1±2.1)Ma,形成于印支期,研究区内的钨矿(化)体均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体接触带上,空间上与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关系密切,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这填补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不能形成独立钨矿的空白。文章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区找矿取得的进展,主要从以上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分析该区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模型。
[Abstract]:The Chongyangp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section of Nanling. There are three intrusions in the area, such as Zhonghua Mountain, Chongyangping, Wawutang, and the initial scale tungsten deposits such as Zhaoxishan, Upper Chashan, Niujiajie and Shaxi have been found in the rock body. The main mineralization forms are dyed. Thin-vein scheelite, wolframite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 of common surrounding rock, such as quartz, potassium feldspar, albite, electric petrochemical, green mud, etc., belong to quartz vein type tungsten deposit (mainly scheelite). The LAICP-MS zircon U_Pb age of the Chongyangping pluton is (214.2 卤1.7) Ma, Wawutang age is (223.1 卤2.1) Ma, formed during the Indosinian period, and the tungsten ore (mineralization) bodies in the study area all occur in the contact zone of the Indosinian granite body. The spa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rusive body of the monzogranite, and the mineralization and diagenesis are basically at the same time, which fills the gap that the Indosinian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could not form independent tungsten ore.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bining the progress made in prospecting in this are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ungsten deposits in this area from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ove deposits.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metallogenic model of quartz vein tungsten deposit in this area is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七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P618.6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肃有色金属地质勘察院在北祁连山发现大型钨矿床[J];稀有金属快报;2004年03期

2 刘引霞;;世界钨矿床资源研究[J];甘肃科技;2008年21期

3 杨明桂;曾载淋;赖志坚;吴新华;;江西钨矿床“多位一体”模式与成矿热动力过程[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3期

4 杨静;杨明;;浅论黑龙江省连珠山热液金锑钨矿床的成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0期

5 谭运金;苏亚汝;;华南地区钨矿床地质找矿回顾与展望[J];中国钨业;2009年05期

6 朱习君;;我国钨矿床研究现状[J];四川地质学报;2011年04期

7 金耀华;杨博泉;;云南文山老君山白钨矿床之成因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43年Z1期

8 李兆麟;对华南钨矿床研究的几点建议[J];地质与勘探;1981年07期

9 陈尊达;脉钨矿床矿质搬运-沉淀过程的讨论[J];地质与勘探;1982年09期

10 谭运金;广东莲花山斑岩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J];地球化学;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谭运金;;花岗岩型钨矿床[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0)[C];1985年

2 谭运金;苏亚汝;;华南地区钨矿床地质找矿回顾与展望[A];建国60周年中国钨业科技进步与发展文集[C];2009年

3 谭运金;;华南地区内生钨矿床的钨矿物成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国钨工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4 缪应理;陈智明;涂长寿;朱加景;;滇东南老君山南捞铜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A];云南省有色地质局建局6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3年

5 刘家齐;常海亮;;论大明山钨矿床的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4)[C];1989年

6 熊群尧;李岩;;浙江昌化夏色岭钨矿床形成机理的初步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3年

7 ;国际学术交流[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5)[C];1982年

8 陈玉峰;董银峰;肖泽忠;;甘肃小独山西钨矿床成因探讨[A];建国60周年中国钨业科技进步与发展文集[C];2009年

9 干国梁;;江西黄沙脉钨矿床成矿流体性质的初步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91年

10 邹国庆;孔凡兵;陶和平;;赣东北地区八字脑锡钨矿床成矿特征初步分析[A];加强地质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2006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王怀智 郑红星 董靖东;河南首次发现黑钨矿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郭传义;钨矿床有了新家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王怀智 郑红星 董靖东;河南:首现黑钨矿床[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4 彭波;祁连山发现大型钨矿床[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5 高青霞;呼伦贝尔浅覆盖区发现一大型白钨矿床[N];中国矿业报;2013年

6 佟伯侠;珲春发现一特大型白钨矿床[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记者 郭传义 周志兴;赣南应重视破碎带型钨矿床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8 刘茂强 李广明 陈文辉;湖南首次发现大型斑岩型钨矿床[N];中国矿业报;2014年

9 记者 王琼杰 通讯员 王俊;选择重点区域 实施整装勘查 促进找矿突破[N];中国矿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华雷;吉黑东部钨矿成因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D];吉林大学;2014年

2 冯佳睿;云南麻栗坡南秧田钨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陈祥;赣南黄沙脉状钨矿床容矿断裂构造系统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林奎;滇东南南秧田白钨矿床电气石石英岩的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王元翔;广西博白三叉冲钨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阮昆;大湖塘石门寺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4 何珍明;赣南左拔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晓蕾;中国典型钨矿床地质找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夏旭丽;中国典型钨矿床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石洪召;云南麻栗南秧田元古界层控白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8 胡朋;内蒙沙麦钨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王冠;云南麻栗坡南秧田白钨矿床痕量稀土元素的测定及分布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雷恩;吉林珲春杨金沟白钨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79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379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f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