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型稀土矿石颗粒粒度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Abstract]:Seepage and slope stability are two basic problems in in-situ leaching of ionic rare earth deposits,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bas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olute and particle migration and soil erosion play a key role.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onic rare earth o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variation law were studied by leaching experiment sieving analysis and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ionic rare earth ores is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of ore forming parent rock, weathering degree, soil erosion and particle vertical migration, in-situ leaching activities, etc. When the content of quartz is high,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ore tends to be bimodal, that is, the content of coarse fraction (2 mm) is higher and the content of fine component (0. 2 mm~2 mm) is relatively low. In situ leaching,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particle vertical migration are easy to be caused, and landslide disaster is easy to be induced. (2)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weathering degree and the vertical migration of the particles, the parabola morphology of the rare-earth ore particle content ri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3) in situ leaching can promote the further weathering of rare earth ores and accelerate the vertical mig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thus affecting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rare earth ores.
【作者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稀土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30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1B07)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407036)
【分类号】:TD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恋;吴开兴;陈陵康;朱平;欧阳怀;;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成矿特征概述[J];中国稀土学报;2015年01期
2 刘亦晴;张建玲;;赣南稀土资源开发偿还“环境负债”的市场治理机制研究[J];稀土;2013年05期
3 黄紫彬;蔡昶;袁宪强;王强;;浅析原地浸矿开采的离子型稀土矿山安全问题[J];稀土;2013年04期
4 罗嗣海;袁磊;王观石;胡世丽;王小玲;;浸矿对离子型稀土矿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5 李慧;徐志高;余军霞;张越非;池汝安;;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矿石性质及稀土在各粒级上的分布[J];稀土;2012年02期
6 ;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oil water and salt under mulched drip irrigation in Xinjiang of China[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6期
7 伍红强;尹艳芬;方夕辉;;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开采及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年06期
8 程建忠;车丽萍;;中国稀土资源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J];稀土;2010年02期
9 李永绣;张玲;周新木;;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J];稀土;2010年02期
10 矫滨田,鲁晓兵,王淑云,陈晓清,崔鹏;土体降雨滑坡中细颗粒运移及效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珂萌;牛文全;汪有科;薛万来;张子卓;;微咸水微润灌溉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1期
2 赵阳;于瑞莲;胡恭任;林晓辉;刘贤荣;;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 in PM_(2.5) of Nanchang, China[J];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7年01期
3 周莉;黄龙;;常化工艺对稀土微合金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组织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6年24期
4 许秋华;孙园园;周雪珍;刘艳珠;李静;李永绣;;离子吸附型稀土资源绿色提取[J];中国稀土学报;2016年06期
5 张兆雪;王瑞祥;熊家春;温功玉;廖根;谢博毅;;碱熔预处理对废旧稀土荧光粉中稀土提取的影响[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6年06期
6 苑鸿庆;李社宏;缪秉魁;严松;粟阳扬;;广东惠东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2016年06期
7 尹升华;谢芳芳;;基于Green-Ampt模型离子型稀土柱浸试验入渗水头的确定[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年12期
8 李婷;朱易春;康旭;龙焙;;海绵铁还原微污染源水中硝酸盐氮的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6年11期
9 曹毅;关锌;;中国南方离子型稀土现状浅析[J];中国矿业;2016年11期
10 吴开兴;朱平;张恋;赵仲芳;陈明勇;苗帅升;胡孝景;张泽;宋泉;;江西龙南乡标稀土矿石干筛法和水洗筛分法颗粒粒度分析[J];中国稀土学报;2016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飞鹏;肖惠良;陈乐柱;鲍晓明;蔡逸涛;张洁;朱意萍;;赣南陂头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成矿地质特征[J];中国稀土学报;2014年01期
2 刘亦晴;许春冬;;“钻石模型”框架下的江西稀土发展分析[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3 罗仙平;钱有军;梁长利;;从离子型稀土矿浸取液中提取稀土的技术现状与展望[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5期
4 黄德林;郝江军;;多元视角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融资新探[J];环境保护;2012年16期
5 赖丹;边俊杰;;稀土资源税费改革与资源地的可持续发展——以赣州市为例[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6 田君;唐学昆;尹敬群;罗仙平;;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取过程中基础理论研究现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7 邱廷省;伍红强;方夕辉;;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优化与分析[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8 池汝安;田君;罗仙平;徐志高;何正艳;;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基础研究[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9 李建康;陈振宇;陈郑辉;侯可军;赵正;;江西赣县韩坊岩体的成岩时代及成矿条件分析[J];岩矿测试;2012年04期
10 袁柏鑫;刘畅;;江西赣州稀土之痛[J];中国质量万里行;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青;江西离子型稀土矿开发现状与对策[J];稀土信息;1999年08期
2 ;赣州市承担制定钨和离子型稀土矿国标[J];稀土信息;2008年09期
3 谌立新;;赣州负责钨和离子型稀土矿国家标准的制修定工作[J];功能材料信息;2008年Z1期
4 游宏亮;;对离子型稀土保护性开发的建议(一)[J];稀土信息;2009年11期
5 ;福建离子型稀土矿储量全国居前[J];福建质量管理;2010年11期
6 ;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7 苏继国;;螺旋—压滤洗提离子型稀土工艺[J];江西有色金属;1987年01期
8 罗冠文;;南方离子型稀土生产状况及发展对策[J];矿产保护与利用;1989年06期
9 喻庆华;湖南省离子型稀土矿的特点及其开发前景[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89年01期
10 张方構;对提高离子型稀土矿开发利用途径的探讨[J];稀土;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孟庆江;;江西离子型稀土开发与应用的方向和重点[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吉祥;;离子型稀土矿的形成过程及其一些规律的探讨[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3 赵淑权;谈明光;黄士斌;;离子型稀土资源的研究与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李永绣;;南方离子型稀土开采技术现状与应用调查——(Ⅰ)矿山开采技术与资源环境保护措施[A];2007年中国稀土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谢来福;;不断推进转型升级 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赣州离子型稀土产业发展道路与展望[A];第二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专家报告集[C];2010年
6 李永绣;焦小燕;何小彬;胡平贵;辜子英;;离子型稀土绿色开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主要问题[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永绣;周新木;;离子型稀土高效分离与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新进展[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晏波;黄海明;肖贤明;;离子型稀土冶炼废水资源回收及达标排放处理工艺研究及经济分析[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9 甘宗安;;搞好稀土开发应用,实现绿色开采[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饶振华 冯绍健;离子型稀土发现、命名与提取工艺发明大解密[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2 胡萍;赣州制定离子型稀土矿标准[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盛晓明 龚涛;国检中心成立离子型稀土矿工作组[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4 姜小毛 周益民;赣州制定全国离子型稀土矿标准[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孔峥臻 熊昊;全国离子型稀土矿工作组入赣[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6 小月;广东江门发现“国宝级”离子型稀土矿[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0年
7 盛晓明 饶钦富;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离子型稀土矿工作组成立[N];中国冶金报;2009年
8 王迅;江西赣州承担制定钨和离子型稀土矿国标[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金国军 通讯员 盛晓明;江西理工大学着力培养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利用高端人才[N];中国工业报;2014年
10 记者 王永珍;福建离子型稀土矿储量全国居前[N];福建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吴承优;离子型稀土矿渗滤浸出过程模拟与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邹丽萍;低品位离子型稀土矿提取过程优化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满军;离子型稀土矿地下掘进浸取一体化装置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4 余攀;离子型稀土新型浸矿剂遴选及浸矿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伟;南方离子型稀土废弃地景观生态恢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朱华磊;难处理离子型稀土矿新型浸取剂浸出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7 陈园园;离子交换法从离子型稀土矿山尾液中回收稀土工艺及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8 黄群群;浸矿过程中离子型稀土矿体渗透性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866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386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