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藏南色岗辉绿岩墙群年代学及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6 00:55
【摘要】:岩浆岩对于间接研究构造背景和大地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受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藏南地区的岩浆活动极为强烈,但在靠近主中央逆冲断裂带(MCT)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内,目前报道的岩浆岩出露则相对较少。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正是位于该成矿带东部,在勘查区内发现众多的侵入岩浆岩体或岩脉/墙,具有典型的双峰式岩浆岩特征。对区内的色岗辉绿岩墙群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铁镁质岩浆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38~134 Ma),并显示较高的TiO_2含量和Nb/Y比值,极度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不相容元素,与洋岛玄武岩(OIB)的特征非常一致,为较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色岗辉绿岩群应为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地层围岩不同程度混染下的产物,大地动力学机制可能与古Kerguelen地幔柱的活动相关。该项研究有助于解读藏南地区中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及形成机理。
[Abstract]:Magmatic ro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irect study of tectonic setting and geodynamic mechanism. Influenced by the collision orogeny of Indian plate to Eurasia, the magmatic activity in southern Tibet is extremely strong, but in the Tethys Himalayan antimony gold metallogenic belt near the (MCT) of the main central thrust fault zone, At present, relatively few magmatic outbursts have been reported. The integrated exploration area of Zaxikang Pb-Zn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etallogenic belt. Many intrusive magmatic bodies or veins / wall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exploration are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ypical bimodal magmatic rocks.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and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the Xiegang diabase dike group in this area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ferromagnesian magmatic rocks were form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138Cretaceous) and show high TiO_2 content and Nb/Y ratio. The extreme enrichment of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s (LREEs) and incompatible elements is ver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ceanic basalt (OIB) and is the product of a large scale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e xiegang diabase group should be the product of the basic magma caus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the soft mantle during the rising process, and the geodynamic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of the paleo-Kerguelen mantle plume. This study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Mesozoic tectonic-magmatism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in southern Tibet.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202067)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010000150016-05)
【分类号】:P597.3;P61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小韵;郝晓光;胡小刚;徐汉卿;吴鹏飞;刘根友;;藏南地名佐证门巴与珞巴的民族归属[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2期

2 刘文灿,梁定益,王克友,周志广,李国彪,张祥信;藏南康马地区奥陶系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3 赵文金,万晓樵;藏南定日地区Cenomanian/Turonian界线附近的生物古海洋事件[J];地质科学;2003年02期

4 蔡波;;藏南——世界屋脊上的蛇类天堂[J];大自然;2013年03期

5 李国彪,万晓樵,其和日格,梁定益,刘文灿;藏南岗巴—定日地区始新世化石碳酸盐岩微相与沉积环境[J];中国地质;2002年04期

6 熊国庆;蔡习尧;伍皓;江新胜;;藏南日喀则地区白垩纪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9年10期

7 黄荣才;;藏南隆子—措美一带构造特征浅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2年S1期

8 刘焰,Wolfgang Siebel,李剑,肖序常;藏南定日地区主中央冲断层与藏南拆离系的特征及其活动时代[J];地质通报;2004年07期

9 岳永君,,蒋忠惕,武长得,李冀湘;藏南深反射测线附近地表地质观察研究成果[J];地球学报;1996年02期

10 夏军,钟华明,童劲松,李运怀,徐生发,鲁如魁,邱军强;藏南洛扎地区晚侏罗世乃乡组的建立及日当组中Cyclesthriopsis的发现[J];安徽地质;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威;;藏南幔源岩石的塑性变形及上地幔流变特征[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2 朱同兴;冯心涛;邹光富;李建忠;;藏南喜马拉雅地区海相白垩系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李冀湘;岳永君;赵文津;W.S.F.Kidd;M.Edwards;武长得;K.D.Nelson;;INDEPTH-Ⅱ地表地质有关藏南滑脱体系的新证据[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颜仰基;江新胜;;藏南喜马拉雅带晚三叠世沉积相时空展布及其地质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饶靖国;喻洪津;;藏南地区的泥盆系[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6)——地层·古生物——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3年

6 林彬;郑文宝;冷秋锋;唐晓倩;王艺云;杨超;徐云峰;唐攀;;藏南扎西康矿区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测年[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蔡华伟;姜宝玉;;青藏高原侏罗纪双壳类生物古地理探讨[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杨志军;周永章;付伟;何俊国;;藏南现代热泉系统硅华的研究及其意义[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弟成;潘桂棠;莫宣学;廖忠礼;江新胜;赵志丹;王立全;段丽萍;;藏南色龙二叠纪玄武岩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张金阳;廖群安;;藏南两条淡色花岗岩带:成因及对喜马拉雅山隆升的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单宝收;藏南镇时兴“绿色储蓄”[N];青岛日报;2007年

2 张忠德 张力;藏南:“芳香农业”效益很诱人[N];中国特产报;2011年

3 本报专稿 石江月;外媒中印藏南必有一战[N];世界报;2012年

4 黄建国;藏南的文艺轻骑兵[N];西藏日报;2007年

5 王丽艳 韩丽 赵乐峰;改良一万三千亩土地 惠及三千七百户农民[N];青岛日报;2012年

6 杜朝平;藏南地区:印度狂修公路[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本报专稿 陈光文;印度超级火炮进驻藏南[N];世界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修棉;藏南白垩系沉积地质与上白垩统海相红层[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海龙;藏南群让埃达克质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赵胜楠;藏南江孜所金白垩纪放射虫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黄勐;中印藏南领土争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陈曦;藏南江孜地区海相白垩系化学地层学[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23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423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