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煤层巷道蝶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猜想

发布时间:2019-05-11 23:16
【摘要】:根据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理论,分析了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蝶叶瞬时急剧扩展的突变特征,提出了煤层巷道蝶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猜想,认为煤巷冲击地压是由于巷道围岩蝶形塑性区的蝶叶瞬时爆炸式扩展引起的,阐明了该类型冲击地压形成、演化及发生的力学本质和物理过程。提出了蝶叶突变型冲击地压发生的必要与充分条件,建立了煤层巷道冲击地压判定准则,合理解释了巷道顶板冲击、底板冲击、煤帮冲击等不同类型的冲击地压发生机理。该猜想能够预见巷道冲击地压发生时必然产生至少1个、最多4个巨大的蝶叶塑性区的未知现象,可以获得煤巷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预测的关键指标和可测参量。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butterfly plastic zone in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the sudden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antaneous and sharp expansion of butterfly leaf in butterfly plastic zone of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are analyzed, and the mechanism conjecture of butterfly rock burst in coal seam roadway is put forward.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rock burst in coal roadway is caused by the instantaneous explosion expansion of butterfly blade in the butterfly plastic zone of surrounding rock of roadway, and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mechanical essence and physical process of rock burst of this type are expounde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the occurrence of sphenoid abrupt rock burst, establishes the criterion for determining the rock burst of coal seam roadway, and explains reasonably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types of rock burst, such as roof impact of roadway, impact of bottom plate, impact of coal slope and so on. This conjecture can predict the unknown phenomenon of at least one and up to four huge butterfly leaf plastic zones when rock burst occurs in roadway, and the key indexes and testable parameters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rock burst in coal roadway can be obtained.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434006,51234005)
【分类号】:TD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一山;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几个哲学问题[J];岩土工程界;2000年01期

2 朱清安,史蒙;冲击地压的混沌特性及动力模型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蓓,吴继忠,Bernard DRZEZLA;采矿地质因素评定冲击地压危险[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1年01期

4 王晓涛,张成训;新汶矿区防治冲击地压初探[J];中国煤炭;2001年04期

5 王庆阳,张德利,李国宏;冲击地压的发生与防治[J];煤矿安全;2002年07期

6 董礼,张中,闫庆峰;西安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何全洪;砾岩运动与冲击地压的关系探讨[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8 李希勇,张修峰;典型深部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2期

9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地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J];岩土力学;2003年S2期

10 张若祥;冲击地压的最新分类与防治对策[J];煤;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庆明;;浅析某矿冲击地压[A];地下工程经验交流会论文选集[C];1982年

2 李兴亚;;忻州窑矿冲击地压发生原因与特点分析[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3 车用太;鱼金子;王琦;王尤培;黄积刚;马志峰;;山东某煤矿的冲击地压及其灾害与防治[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4 徐曾和;章梦涛;;冲击地压失稳理论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0年

5 王来贵;潘一山;梁冰;章梦涛;;冲击地压的分叉分析[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6 齐庆新;刘天泉;;冲击地压的煤岩层结构破坏与摩擦滑动机理初探[A];第四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94年

7 章梦涛;;我国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8 齐庆新;康立军;毛德兵;王永秀;;我国冲击地压现状与研究进展[A];采矿工程学新论——北京开采所研究生论文集[C];2005年

9 闫宪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应用与实践[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余进荣;李保延;王冬泉;;关于防治冲击地压工作的几点认识[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杨晓东;河南拟建冲击地压防治工程研究中心[N];中国煤炭报;2010年

2 文诚 记者 张益龙;龙煤集团全力防治矿井“冲击地压”新患[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鹏 魏明尧;冲击地压——煤矿的冷血杀手[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晓东;与冲击地压的正面较量[N];中国煤炭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曰文;章教授谈冲击地压[N];中国煤炭报;2001年

6 傅玉祥 韩荣军 梁卫东;华丰矿科学防治冲击地压[N];中国煤炭报;2004年

7 记者 彭晓和;防治冲击地压灾害效果显著[N];抚顺日报;2007年

8 宁建民;华丰煤矿综合防治冲击地压矿井获新生[N];经理日报;2008年

9 宁建民;华丰矿冲击地压预报防治达国际先进水平[N];经理日报;2008年

10 李玉帮;应用计算机信息预测冲击地压[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潘一山;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1999年

3 兰天伟;大台井冲击地压动力条件分析与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郭建卿;液固全耦合爆破致裂防治冲击地压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旭宏;大同矿区“三硬”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代高飞;岩石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及冲击地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潘立友;冲击地压前兆信息的可识别性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9 宋维源;阜新矿区冲击地压及其注水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成云海;微地震定位监测在采场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青;阜矿集团五龙煤矿冲击地压事故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2 任勇杰;新汶矿区深部冲击地压防治与管理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公衍梅;基于损伤的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及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4 郭晓朋;不同类型采场冲击地压危险预测体系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5 杨胜利;老虎台煤矿冲击地压多指标信息融合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陈伊涛;千米深井厚煤层开采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及卸压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7 李帅;姚家山千米深井冲击地压灾害预测和防治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田波;地下工程开挖诱发冲击地压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林东;跃进矿集中开采条件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徐厚学;江合煤矿煤岩层冲击地压危险性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4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474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c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