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高密度电法在倾倒变形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3 09:51
【摘要】:倾倒变形是水电边坡比较常见的一种倾倒变形现象,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利用地球物理属性对倾倒变形程度进行定量化分级比较少见。本文利用不同分区的岩体间电阻率值的差异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苗尾水电站右坝肩边坡倾倒变形进行分级。为了消除岩石自身形成的背景电阻率值影响对岩体质量分级定量化,本文对二维地质模型正演获得了背景电阻率的分布规律。在测量电阻率的基础上除以背景电阻率得到了与倾倒变形程度有关系数a。最后通过与地质调查的方法对比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并成功获得倾倒变形等级定量化指标。
[Abstract]:Toppling deformation is a common phenomenon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of hydropower slope, which has obvious zoning. It is rare to quantitatively classify the degree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by using geophys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toppling deformation of the right dam shoulder slope of Miaowei Hydropower Station is classified by using the high density resistance metho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of resistance value between different rock masse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background resistance value formed by the rock itself on the quanti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rock mass quality,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background resistance is obtained for the forward modeling of two-dimensional geological model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measuring the resistance, the coefficient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dividing the background resistance.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are prov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geological survey method, and the quantitative index of toppling deformation grade is obtained successfully.
【作者单位】: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分类号】:P6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林达明;尚彦军;金维浚;叶茂;;岩石物性与岩体结构物性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6期

2 黄小刚;黄晓葛;白武明;;碳酸盐化橄榄岩的电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3 姚银佩;李夕兵;宫凤强;彭康;;加权距离判别分析法在岩体质量等级分类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4 白彦波;张良;李渝生;;苗尾水电站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程度分级体系[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5 刘艳章;盛建龙;葛修润;王水林;;基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的岩体质量评价[J];岩土力学;2007年05期

6 原国红,陈剑平,马琳;可拓评判方法在岩体质量分类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7 丁多文;;岩体结构分形及应用研究[J];岩土力学;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俊莅;巨能攀;赵建军;;高密度电法在倾倒变形分级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2 黄晓葛;王欣欣;陈祖安;白武明;;上地幔矿物和岩石电导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05期

3 周宗青;李术才;李利平;石少帅;;岩体质量等级分类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4 马奎前;黄安琪;陈民锋;;基于可拓理论的海上油田注采效率综合评价[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翟俊莅;刘逸峰;王庆武;;基于三维有限差分法的水库边坡稳定性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7年03期

6 冯涛;;水电施工中岩体质量智能化分类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年03期

7 李学兰;董艳辉;李帝铨;;基于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地球物理反演解释优化方法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6年06期

8 赵超;马俊超;万黎明;余宏明;;基于层次可拓分析法的采空区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6年06期

9 韩增强;王川婴;施华堂;丁刚;胡胜;王益腾;;空间坐标系下地下岩体结构面数学描述方法初探[J];岩土力学;2016年S2期

10 钱兆明;任高峰;褚夫蛟;秦绍兵;;基于PCA法和Fisher判别分析法的岩体质量等级分类[J];岩土力学;2016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小刚;黄晓葛;白武明;;碳酸盐化橄榄岩的电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2 郭颖星;王多君;李和平;刘在洋;于英杰;;高温高压下麻粒岩电导率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11期

3 李朋;周文戈;龚超颖;范大伟;魏舒怡;谢鸿森;;高压下华北北缘二辉麻粒岩电导率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4 王吉亮;陈剑平;杨静;;距离判别法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宫凤强;李夕兵;高科;;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突变级数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宫凤强;李夕兵;张伟;;隧道围岩分级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及应用[J];铁道学报;2008年03期

7 谢本贤;陈沅江;史秀志;;深部岩体工程围岩质量评价的IRMR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赵琳;罗汉;刘京;;加权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及其权值确定——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智能推荐[J];经济数学;2007年02期

9 孙建国;;阿尔奇(Archie)公式:提出背景与早期争论[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2期

10 宫凤强;李夕兵;;膨胀土胀缩等级分类中的距离判别分析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鲍杰;李渝生;曹广鹏;王洁;;澜沧江某水电站近坝库岸岩体倾倒变形的成因机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3期

2 谢莉;李渝生;曹建军;刘根亮;;澜沧江某水电站右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的数值模拟[J];中国地质;2009年04期

3 白彦波;李湘军;余鹏程;李渝生;;苗尾水电站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的力学机制与发展过程[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4 刘应龙;任光明;陈强;徐波;;反倾层状岩体倾倒变形强烈程度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8年12期

5 白彦波;张良;李渝生;;苗尾水电站坝肩岩体倾倒变形程度分级体系[J];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6 韩贝传,王思敬;边坡倾倒变形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1999年03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夏敏;任光明;李果;吕生弟;刘荣清;;陡倾顺层斜坡倾倒变形破坏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柏永岩;;玄武岩斜坡倾倒变形破坏的工程地质研究[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良甫;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特征及演化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剑梅;反倾层状岩体倾倒变形的力学机制分析及其早期识别指标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金星;顺层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3 赵永辉;澜沧江古水水电站争岗巨型滑坡形成机理及演化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潇敏;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倾倒变形二维坡面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83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483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