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区域适用性评价——以济宁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9-09-24 12:13
【摘要】:在黄河沿岸的采煤沉陷地运用和推广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区,分析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时主要影响因素,并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熵权法构建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区域适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宁市为例进行示范与验证。通过构建的评价体系将济宁市所有煤矿分为适用区、较适用区和不适用区三大区域,其中适用区主要位于市域的中北部地区,该区域具有:距离黄河以及黄河采砂点较近、管道输沙时泥沙保证率高、区域地形地势起伏小等特点,且由于采煤沉陷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少,急切需要进行土地复垦以提高当地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的现实需求。该方法可用于济宁市以及滨黄河流域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矿区采煤沉陷地的布局、选址于规划研究。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C04B03)
【分类号】:TD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瑞勇;;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的实践[J];科技传播;2011年23期

2 李刚;刘玉浩;;黄河泥沙化害为利浅议[J];科技资讯;2011年03期

3 庾莉萍;子荫;;黄河泥沙构成“城摞城”[J];民防苑;2004年03期

4 冷元宝;宋万增;刘慧;;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辩证思考[J];人民黄河;2012年03期

5 邵芳;王培俊;李恩来;蒋知栋;乔志勇;刘东文;陈亚凯;;沉沙排水措施在黄河泥沙充填复垦中应用的可行性[J];能源环境保护;2013年03期

6 吕保义;张勇;邹强;;黄河泥沙中污染物浓度的分析[J];内蒙古水利;2005年04期

7 王培俊;胡振琪;邵芳;蒋知栋;乔志勇;刘东文;陈亚凯;;黄河泥沙作为采煤沉陷地充填复垦材料的可行性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06期

8 和瑞勇;黄河泥沙颗粒分析回归数学模型的探讨[J];中国粉体技术;2002年05期

9 郝戬;利用黄河泥沙围出“渤海湖”的初步设想[J];地球信息科学;2001年03期

10 李北罡,郭博书,李景峰,武晓丽;黄河泥沙对锌的吸附作用的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厚广;王娜;;提升黄河泥沙利用经济效益研究[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厚广;王娜;;推进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探讨[A];颗粒学最新进展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吴海亮;李继伟;刘娟;武见;;黄河泥沙利用的方式、途径和潜力[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园园;李军良;;黄河泥沙资源化开发及利用研究[A];2012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汇总[C];2012年

5 胡春宏;曹文洪;;黄河泥沙问题及其治理方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胡春宏;;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与模式研究进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特邀报告集[C];2008年

7 耿明全;吕秀环;郑慧;;黄河泥沙资源化处理及利用途径探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8 胡春宏;陈绪坚;陈建国;;黄河泥沙分布现状与优化配置研究[A];Collection of 2009 International Forum on Water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2009年

9 罗勇;窦希萍;罗肇森;;气动冲淤法治理黄河泥沙的一点思考[A];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和瑞勇;;激光粒度分析技术在黄河泥沙颗粒分析中的开发应用[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冷元宝 宋万增 刘慧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用”是处理黄河泥沙的必由之路[N];黄河报;2012年

2 王静琳;让黄河泥沙变害为利[N];中国水利报;2012年

3 赵咸榕;黄委发布《二○一一年黄河泥沙公报》[N];黄河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 众;建设节约型社会 把资源放对[位置][N];菏泽日报;2006年

5 山东省东明县副县长 穆绪刚;开发黄河泥沙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N];市场报;2006年

6 董振国;山东利用黄河泥沙实施“造地工程”[N];中国特产报;2007年

7 肖秋平 杨秀菊 赵书梅;黄河泥沙的综合利用[N];黄河报;2007年

8 董振国;山东利用黄河泥沙大规模“造地”[N];粮油市场报;2007年

9 宋万增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工力所副所长兼工程技术与泥沙资源利用研究室主任 刘慧 冷元宝;黄河泥沙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N];黄河报;2012年

10 裴自勇;循环采集利用黄河泥沙[N];黄河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城;利用黄河泥沙研制新一代陶瓷酒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贾亚军;黄河泥沙的自然沉淀特性及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40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40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1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