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黔北小林华矿区高阶煤层气藏特征及开采技术

发布时间:2019-09-30 19:25
【摘要】:为了揭示黔北小林华矿区煤层气成藏特征,从构造、水文地质、含煤性、储集性、封盖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区煤层气赋存的基本地质条件,并研究了主力煤层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煤层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上、下2个煤组的5层主要煤层中,煤层单层厚度较薄,累计厚度较大,煤阶为3号无烟煤,煤岩原生结构较完整;煤储层埋深适中、含气量高、吸附性强,储层压力梯度平均为0.87 MPa/100 m,孔隙连通性较好,孔隙度平均为2.95%,渗透率平均为0.03 mD,并提出了目标煤层、钻井工艺、压裂改造、合层排采等方面的建议。该矿区高阶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且下煤组煤层总体优于上煤组煤层,适宜进行煤层气地面开发。
【图文】:

示意图,位置,金沙,向斜


?目前,贵州省的煤层气研究主要集中于六盘水煤田的盘江矿区和织纳煤田的织金区块,黔北地区很少涉及[6],更缺乏对小林华矿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研究。本次研究主要对黔北小林华矿区的煤层气成藏特征进行系统评价,并深入总结开采经验技术,以期对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煤层气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煤层气藏特征1.1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小林华矿区位于黔北金沙—黔西向斜的西北翼,地层走向为NE70°,地质构造较简单,整体呈一宽缓的向斜构造。北部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单斜构造,仅在南部地区表现为次一级的向斜褶皱(图1)。矿区南部新华向斜北翼地质控制程度高,完成煤田地质钻孔32个。地质钻孔资料揭示: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地层在矿区内基本保持完整,断层不发育,局部钻孔偶见小断层,断距一般小于10m;地层倾角较平缓,浅部地层倾角一般为22~27°,深部地层图1小林华矿区构造位置及矿区地质简图Fig.1TectoniclocationandgeneralizedgeologicmapofXiaolinhuacoalmine三叠系中统三叠系下统二叠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断层背斜轴线向斜轴线地层界线煤层露头线矿界钻孔研究区参数井开发井组00.51.0kmNP2m9#P3mP3lT1yT1mJ302303J402002T2sT2sT2sT1mXC-1新华向斜00.51.0kmN斜娄关山背斜向华新斜背厂纸斜向西黔金沙—背斜底安金沙AA'A—A'地质剖面示意图新华向斜金沙—黔西向斜AA'10000-1000海拔/mT2T1PSO∈301201101J102102202302203J103103105104304J305003001J401404金沙1井405502406J30450

等值线图,煤层厚度,埋深,等值线


煤组煤层的结构相对较简单、厚度较稳定相吻合。表2金沙1井4号煤煤岩类型及裂隙发育层间非均质性特征Table2LithotypesandinterlayerheterogeneitycharacteristicsofNo.4coalseaminwellJinsha11.3.2煤层空间展布及埋深特征小林华矿区32个地质钻孔所揭露的煤层情况表明,上煤组煤层厚度发育较不稳定,尤其4号煤的煤层厚度变化极大,总体表现为煤系浅部煤层较厚,煤系深部煤层较薄甚至尖灭(图3);下煤组煤层厚度一般为1.5~2.0m,煤层在全区的空间展布连续且稳定,因此下煤组煤层的厚度条件总体优于上煤组煤层。图34号煤层厚度及埋深等值线Fig.3ContourmapofthicknessandburialdepthofNo.4coalseam煤分层编号4#-14#-24#-34#-44#-54#-64#-7分层岩性煤煤炭质泥岩煤煤煤煤分层厚度/m0.130.290.360.300.400.700.26煤岩类型半亮型半暗型—半暗型半亮型半暗型暗淡型裂隙密度/(条·cm-1)1.41.2—0.22.01.00.2钻孔煤层厚度等值线/m向斜轴线煤层埋深等值线/m煤层厚度/m斜新华向
【作者单位】: 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59队;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基金】:贵州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黔北综合试验区金沙地区煤系地层‘三气’综合评价及共探共采选区研究”(编号:2016-03)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黔北二叠系煤系地层‘三气’资源勘查评价试验”(编号:12120114020201-05)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TD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国,郭秀钦,桂宝林;老厂矿区煤层气勘探煤层综合对比[J];云南地质;2004年04期

2 吴拓;;利用测井曲线估算煤层灰分[J];企业技术开发;2010年11期

3 张兵旗;权新昌;;浅谈澄合矿区各煤层硫分变化趋势及其成因[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9期

4 邢青春;赵有良;马立凯;;邯郸地区不同煤质煤层在电阻率和散射伽玛曲线上的反映特征[J];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5 冉庆;史凤香;刘军飞;姜登美;宋燕;朱启东;;煤层天然气测井解释评价的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3期

6 罗序琪;;半罗山煤矿1号煤层组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8期

7 王修,,宋志坚;庇山矿区二_1煤层高岭石夹矸特征及地质意义[J];中国煤田地质;1995年02期

8 艾安富;王宝君;;鸡西煤田太平地区煤层发育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9 孙耀庭,李涛;测井评价煤层天然气的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忠;;谈谈煤层构造形变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徐安武;谌建国;肖建新;李树惠;;贵州织金地区晚二叠世煤系上部沉积相与煤层参数的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5)[C];1990年

2 郑景华;;东坑仔井田8号煤层顶板岩相变化及层位对比[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何明刚;;观文井田F_(12)层间滑动断层对煤层的影响浅析[A];四川省煤田地质局论文集[C];2010年

4 刘豪;王媛;王英民;;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胡永发;攀枝花大宝顶矿主采煤层Be和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彦飞;韩城地区深/浅部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与产能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赛英;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地区煤储层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英;霍林河地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杨遂发;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张海荣;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主力煤层煤岩储层特征研究及产能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7 姚春卉;沉积环境分析在煤层顶板力学参数确定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海燕;兖州煤田主采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刘志强;煤层地应力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2544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44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7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