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落地马头门围岩异化破坏机理分析及注浆综合加固
【图文】:
马头门设计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6.3m,净高6.5m,支护形式为锚网索喷加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护。锚杆强度335MPa,直径22mm,长度2.4m,间距800mm×800mm;锚索直径18.9mm,长度8.3m,间距1600mm×1600mm;喷射混凝土强度C25,厚度50mm。混凝土衬砌:拱部、墙部为C30钢筋混凝土,厚度450mm;底板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厚度300mm,螺纹钢筋直径18mm。进风立井马头门井筒落地层位柱状图如图1所示。图1井筒落地层位柱状井检孔与进风立井井筒距离约25m,通过井检孔探测,井筒实际揭露3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02.50m,煤层厚度5.3m,而井检孔揭露3号煤层底板标高为+506.05m,煤层厚度5.93m,井筒实际施工揭露3号煤层层位情况与井检孔柱状图煤层层位出现明显差别,马头门位于3号煤层及其顶部砂质泥岩中。2马头门区域地应力及围岩结构调查2.1马头门区域地应力分布及围岩强度影响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耦合测试对马头门区域进行地应力测试,共布置2个测试点。通过测试,第1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46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7.11MPa,垂直应力为10.66MPa;第2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1.61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6.57MPa,,垂直应力为10.56MPa;地应力场在量值上属于中等应力区。两个测点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45.5°E,N51.9°E。两个测点中最大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应力场类型为σH>σV>σh型应力常该区域巷道顶板泥岩强度平均值为53.28MPa。中粒砂岩强度平均值为97.43MPa,3号煤平均强度为13.78MPa。2.2马头门破坏围岩结构窥视为了准确了解马头门的围岩变形情况,对马头门、井筒与井底水窝连接段及相关硐室围岩结构进行了窥视,顶板窥视孔深12m,帮部窥视孔深10m。窥视结果显示,马头门区域顶板相对完整,部分位置细小裂
畲?水平主应力大于垂直主应力,应力场类型为σH>σV>σh型应力常该区域巷道顶板泥岩强度平均值为53.28MPa。中粒砂岩强度平均值为97.43MPa,3号煤平均强度为13.78MPa。2.2马头门破坏围岩结构窥视为了准确了解马头门的围岩变形情况,对马头门、井筒与井底水窝连接段及相关硐室围岩结构进行了窥视,顶板窥视孔深12m,帮部窥视孔深10m。窥视结果显示,马头门区域顶板相对完整,部分位置细小裂隙发育,两帮1.2m以下为煤层,裂隙发育,煤层破碎,钻孔过程中多出现塌孔现象。马头门不同位置围岩结构窥视如图2所示。图2马头门不同位置围岩结构窥视2.3马头门及井筒围岩变形破坏数值分析根据井筒的不同落地层位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共有143270单元、24381节点,分别模拟了马头门位于3号煤底板及3号煤层中等不同层位马头门围岩破坏情况。支护方式为锚网索喷+双层钢筋混凝土砌碹支护,喷射混凝土标号为C25,厚度100mm,砌碹双层钢筋混凝土标号C40,厚度500mm。锚杆为鐖20mm×2400mm高强螺纹钢锚杆,间排距800mm×800mm,锚固力不小于70kN;网片鐖6mm钢筋网,网格100mm×100mm;锚索鐖17.8mm×7300mm钢绞线,间排距1600mm×1600mm,锚固力不小于130kN。锚索用2000mm×100mm×10mm扁钢带连接成一个整体。马头门及井筒不同落地层位围岩最大位移云图如图3所示,围岩塑性区分布如图4所示。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得出:当马头门位于3号煤层中时,马头门与井筒连接部分变形量最大,塑性区范围也最大,但井筒上部变形较小,塑性区范围也较小,马头门两帮移近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塑性区主要分布在两帮及拱肩位置,与现场情况基本一致。59李文洲:井筒落地马头门围岩异化破坏机理分析及注浆综合加固2017年第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念鹤;;马头门参数计算[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79年01期
2 王刚;潘志;;马头门参数计算方法评述[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1981年02期
3 邵正义;快速施工马头门[J];建井技术;1989年02期
4 郑忠友,杜锋;马头门设计主要因素浅析[J];陕西煤炭;2001年01期
5 吴翔天,谷栓成;亭南矿副井马头门稳定性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6 吴翔天,谷栓成;亭南矿马头门稳定性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年04期
7 乔卫国;吕言新;张彦奇;;砂岩夹薄页岩层马头门加固技术[J];煤炭工程;2011年11期
8 王保东;;竖井马头门快速支护技术[J];现代矿业;2012年10期
9 张兆军;;软弱围岩条件下马头门稳定性及加固范围确定[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年12期
10 刘玉锋;;朱集西矿副井马头门支护设计技术[J];煤炭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海若;黎明镜;;潘一东矿副井马头门稳定性分析及支护对策[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2 种建涛;;煤矿马头门稳定性有限元分析[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陈锋;周光莲;桂钊;;金川46行副井马头门施工技术[A];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2年
4 李振军;;清水营煤矿副立井马头门加固技术方案研究[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5 徐淑岐;赵建希;杨星林;薛魁才;;浅谈不稳定地层竖井马头门的施工[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6 李利平;;马头门扩修与加固技术[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7 靖洪文;苏海健;孟波;;新上海一号煤矿副井马头门合理支护技术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8 王子龙;王桦;宋友良;邓昕;;软岩刚化与固化技术在望峰岗千米深井大断面马头门施工中的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C];2008年
9 荣传新;王天亮;郑腾龙;;软弱围岩马头门修复加固技术及效果[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10 薛奎才;鲍永聚;董敏琪;;曲江矿井副井马头门修复加固[A];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晓健;煤矿深立井马头门围岩历时稳定性及其控制技术[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许佳佳;深立井大断面马头门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王方宇;张集煤矿东进风井马头门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项德彬;煤矿深立井马头门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4 杨青;钱营孜煤矿马头门围岩变形特性与支护优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大顺;深井马头门围岩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6 田柯;深井大断面马头门支护理论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志勇;张集矿深井马头门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支护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8 钱魏魏;复杂地质条件下马头门处新型井壁结构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启霞;深立井连接硐室围岩动态响应规律及其支护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3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63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