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域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分析
【图文】:
采的大型露天煤矿[13],分别为湖北宜化煤矿、大成能源煤矿、天池能源煤矿、神华新疆能源煤矿、神东天隆煤矿,区域内天然植被类型少、结构单一,植被生长矮小且稀疏,多为荒漠植被,有梭梭、琵琶柴、假木贼、沙拐枣、盐节木等,其中以梭梭为主.本文以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6种优先控制的PAH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降尘、土壤和植物中PAHs的含量及主成分分析,并对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和土壤中PAHs的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估,以期为煤矿开采区域PAHs的环境污染风险识别奠定基础.1实验部分(Experimentalsection)图1采样点位示意图Fig.1LocationofsamplingsitesinZhundongarea1.1样品的采集与制备考虑区域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敏感性,本文共布设监测点位6个,采样点位见图1.土壤每个采样点采集表层土样3个,植物每个采样点采集同一种类的植物样品,植物样品名称为梭梭,样品混合后进行前处理,因降尘量较少,故降尘采样为每个点放置9个(内径15±0.5cm,高30cm的圆筒形玻璃缸)集尘缸.将9个集尘缸放置距地面1.5m的不锈钢支架上,每个集尘缸内加入50mL乙二醇和50mL水[14].采样结束后,集尘缸罩上塑料袋带回实验室,将每个采样点的9个集尘缸样品进行合并后测定.1.2样品的预处理与分析本文中土壤、植物和降尘中PAHs的检测委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测试研究院进行测试,其中检测依据均为《环境空气和废气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HJ646—2013》,检测PAHs主要包括萘(Nap)、苊(Ace)、二氢苊(Acy)、芴(Flu)、菲(Phe)、蒽(Ant)、荧蒽(Fla)、芘(Pyr)、苯并[a]蒽(BaA)、(Chr)、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苯并[a]芘(BaP)、茚并[1,2,3-cd]芘(InP)、二苯并[a,h]蒽(DahA)、苯并[g,
3期张琳等: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域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分析679含量在1.07—8.34mg·kg-1,各采样点中多环芳烃含量与降尘量的关系图见图2.表1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mg·kg-1)Table1PAHscontentsinthedustsamples(mg·kg-1)1#2#3#4#5#6#Nap1.2000.018ND0.0730.0200.014AceNDNDND0.0190.0230.054Acy0.0480.013ND0.0070.0090.027Flu0.9040.1920.1420.0930.0730.013Phe1.1900.9650.5630.6850.2180.416Ant0.2000.2100.0310.3600.0460.084Fla0.6580.3800.0470.8390.1510.264Pyr0.3040.2750.0360.9500.1200.187BaA0.0730.132ND0.8710.0640.102Chr0.4180.293ND0.8950.0960.177BbF0.1762.0800.0451.5900.3480.906BkF0.1240.919ND0.5540.1540.402BaPND0.4390.0630.4760.1030.223InPND1.2400.0760.6100.2300.544DahAND0.104ND0.0960.0410.068BghiP0.1970.2860.0670.2240.0810.149降尘量(t·km-3·30d)16.457228.669.4163167∑PAHs5.497.551.078.341.783.63注:ND,未检出.ND,notdetected图2降尘中多环芳烃含量与降尘量的关系Fig.2Relationshipbetweendustmassand∑PAHsinthedust由表1可以看出,降尘中的大多数PAHs都有不同浓度的检出.降尘中的PAHs从总体分布来看,BbF占整个多环芳烃总量的18.47%,其次为Phe、Nap和Fla,这4种多环芳烃合计占总体的51.05%,分析结果显示出研究区域内降尘中PAHs相对比较集中.降尘中PAHs以3环、4环和5环化合物为主,且显示出富3环芳烃的特征.由图2可以看出,准东煤矿开采区6个降尘采样点中(除1#外)降尘量范围为16.4—572t·km-3·30d,,∑PAHs范围为1.07—8.34mg·kg-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念;原珂;李丽;周永言;王宇;栾天罡;王晓玮;;沉积物中12种羟基多环芳烃的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龚香宜;何炎志;孙云雷;;江汉平原四湖流域上区地下水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源解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3 蓝家程;孙玉川;师阳;徐昕;袁道先;胡宁;;岩溶地下河流域表层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2014年08期
4 姚峰;包安明;古丽·加帕尔;阴俊齐;李长春;张光胜;;新疆准东煤田土壤重金属来源与污染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10期
5 牟玲;彭林;刘效峰;白慧玲;张建强;;机械炼焦过程生成飞灰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3年03期
6 于国光;叶雪珠;赵首萍;张永志;张棋;王钢军;;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7 那广水;刘春阳;张琳;顾佳;马新东;林忠胜;姚子伟;;固相膜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极地水体中多环芳烃[J];分析试验室;2011年01期
8 彭驰;王美娥;廖晓兰;;城市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和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2期
9 马万里;李一凡;孙德智;齐虹;刘丽艳;张志;田崇国;沈吉敏;;哈尔滨市大气气相中多环芳烃的研究[J];环境科学;2009年11期
10 杨策;钟宁宁;陈党义;李岩;刘爽;;煤矿区大气降尘的芳烃化合物分布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宇潇;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夏楠;刘芳;刘科尧;;新疆东天山北坡工业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中国矿业;2017年03期
2 张琳;陈勇;孔利锋;李宗硕;胡潇涵;吕任生;赵晨曦;;新疆准东煤矿开采区域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化学;2017年03期
3 刘诗敏;高良敏;;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以及来源简析[J];广东化工;2017年03期
4 史健婷;邹艳荣;刘千红;;基于PCA-EMMA方法的多环芳烃来源解析[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5 刘巍;王涛;汪君;王果;杨建军;卢刚;;准东煤田露天矿区降尘、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中国矿业;2017年01期
6 付彦博;窦晓静;赖宁;黄建;王新勇;王治国;;新疆温宿县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7 耿梦娇;昌盛;刘琰;王山军;韩向云;;滹沱河冲洪积扇深层孔隙水中多环芳烃和酞酸酯的污染水平与饮水健康风险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12期
8 刘芳;塔西甫拉提·特依拜;高宇潇;夏楠;杨春;;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开采区PM_(10)和PM_(2.5)污染特征[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9 熊霜;桂和荣;彭位华;;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6年12期
10 侯艳军;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杨春;吴攀升;;新疆准东大型露天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艳萍;祁士华;陈静;许峰;邢新丽;张小辉;;四川绵竹—阿坝剖面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和来源及其生态风险[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年04期
2 孙玉川;沈立成;袁道先;;表层岩溶带土壤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J];中国岩溶;2013年01期
3 孔祥胜;祁士华;蒋忠诚;黄保健;;广西大石围巨型漏斗土壤中多环芳烃与环境因素[J];环境科学;2012年11期
4 黄兴星;朱先芳;唐磊;季宏兵;靳宇斯;;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9期
5 张红亮;樊曙先;顾凯华;朱彬;范洋;祖繁;李红双;孟庆紫;何佳宝;;南京冬季市区和郊区气溶胶中PAHs浓度的昼夜特征及粒径分布[J];环境科学;2012年07期
6 汤智;廖海清;张亮;郭建阳;吴丰昌;郭飞;周北海;;成渝经济区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7 班璇;杜耘;吴秋珍;余成;冯奇;吴胜军;;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空间分布和污染源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8 罗庆;孙丽娜;张耀华;;细河流域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污染健康风险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9 廖书林;郎印海;王延松;;辽河口湿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10 孔祥胜;祁士华;Oramah IT;张原;何师意;;广西大石围天坑群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萍;姚檀栋;丛志远;燕新梁;康世昌;张勇;;珠穆朗玛峰地区土壤和植被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海拔梯度分布[J];科学通报;2006年21期
2 Staffan Lundstedt;Paul A.White;Christine L.Lemieux;Krista D.Lynes;Iain B.Lambert;Lars銉berg;Peter Haglund;Mats Tysklind;王丽平;;多环芳烃污染区域氧化多环芳烃的来源、迁移转化和毒性危害[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7年06期
3 ;欧盟2010年正式限用多环芳烃[J];特种橡胶制品;2008年01期
4 刘廷凤;陶丹丹;王磊;刘常志;顾阳;丁克强;;公路两旁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的测定[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5 于国光;张志恒;叶雪珠;孙彩霞;袁玉伟;杨桂玲;;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3期
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澍研究团队定量分析了我国居民多环芳烃呼吸暴露风险[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王振;高云涛;刘晓海;;化工厂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04期
8 刘增俊;滕应;黄标;李振高;骆永明;;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与源解析[J];土壤学报;2010年06期
9 于国光;叶雪珠;赵首萍;张永志;张棋;王钢军;;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0 ;布达佩斯城市地区空气中的多环芳烃[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卫生学分册);197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国光;张志恒;叶雪珠;袁玉伟;孙彩霞;杨桂玲;;杭州市郊区表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风险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杭维琦;薛光璞;;南京市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3 魏垠;高铭徽;郭良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多环芳烃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4 秦宁;朱樱;徐福留;;白洋淀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陶澍;;从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暴露说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6 马静;Yuichi Horii;程金平;王文华;Kurunthachalam Kannan;;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地区中氯代多环芳烃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刘金泉;吴明松;王丽;黄君礼;;二氧化氯对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去除效果[A];二氧化氯研究与应用--2010二氧化氯与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艳;张经华;林金明;;多环芳烃检测技术研究进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胡健;张国平;刘
本文编号:2563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6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