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机理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机理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煤层气勘探开发大多集中在中、高煤阶含煤区,而低煤阶含煤区的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及相应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低阶煤通常指最大镜质组反射率小于0.65%的褐煤、长焰煤,这类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孔隙结构与中、高阶煤有较大的差异,这样势必造成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特性的特殊性。 本文主要以等温吸附与解吸实验为手段,,对低阶煤煤层气进行吸附和解吸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室的大量测定数据,结合对低阶煤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吸附特征的理论研究,对低阶煤储气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分析了低阶煤煤层气的解吸特性。研究表明:低阶煤孔隙结构特征以大孔和中孔为主,小孔和微孔为辅,这种结构特点导致低阶煤具有高渗透性、低吸附性的特点;低阶煤吸附甲烷的能力相对中、高阶煤要低,但低阶煤具有较好的游离气储集能力;低阶煤对甲烷的吸附和解吸表现出非可逆性。同时还对实验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根据低阶煤的储气特征和解吸特征,对原有计算临界解吸压力和理论采收率的公式进行了修正,获得了适合计算低阶煤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和理论采收率的公式,从而更好的指导低阶煤煤层气的开采。
【关键词】:低阶煤 煤层气 吸附 解吸 临界解吸压力 理论采收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D845
【目录】:
- 1 绪论8-16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9-14
- 1.2.1 国内外低阶煤煤层气开发动态9-11
- 1.2.2 国内外煤层气吸附与解吸实验装备研究动态11
- 1.2.3 国内外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动态11-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6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14-16
- 2 低阶煤物性特征分析16-24
- 2.1 低阶煤的界定16-17
- 2.2 低阶煤的物质组成分析17-20
- 2.2.1 低阶煤的工业分析17
- 2.2.2 低阶煤的显微组分组成17-18
- 2.2.3 煤样的密度18-20
- 2.3 低阶煤孔隙特征分析20-23
- 2.3.1 低阶煤孔隙形态20-22
- 2.3.2 低阶煤孔隙分布特征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3 煤的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与解吸实验24-41
- 3.1 煤层气吸附/解吸大样量仿真实验装置的研制背景24
- 3.2 煤层气吸附/解吸大样量仿真实验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24-27
- 3.3 实验过程27-32
- 3.3.1 煤样处理27-28
- 3.3.2 样品缸自由空间体积的确定28-29
- 3.3.3 吸附等温曲线的测定29-31
- 3.3.4 解吸等温曲线的测定31-32
- 3.4 误差分析32-38
- 3.4.1 误差公式32-33
- 3.4.2 误差来源33-34
- 3.4.3 参照缸体积V_r误差分析34
- 3.4.4 样品缸系统自由空间体积V_0误差分析34-35
- 3.4.5 吸附量的误差分析35-38
- 3.5 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解吸实验测定结果分析38-40
- 3.6 本章小结40-41
- 4 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41-56
- 4.1 高压容量法等温吸附/解吸实验结果41-44
- 4.1.1 实验数据处理结果41-44
- 4.1.2 数据结果综述44
- 4.2 低阶煤储气特征分析44-48
- 4.2.1 低阶煤吸附甲烷气特征44-46
- 4.2.2 低阶煤游离气储集特征46-47
- 4.2.3 低阶煤储气机理及其储气能力分析47-48
- 4.3 低阶煤煤层气解吸特性分析48-53
- 4.3.1 低阶煤煤层气吸附/解吸可逆性分析49-52
- 4.3.2 低阶煤煤层气解吸速度分析52-53
- 4.4 低阶煤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和理论采收率53-55
- 4.4.1 临界解吸压力和理论采收率的一般计算方法53-54
- 4.4.2 修正后的低阶煤煤层气临界解吸压力和理论采收率54-55
- 4.5 本章小结55-56
- 5 结论56-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煤层气》杂志编委会会议胜利召开[J];中国煤层气;2011年04期
2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煤层气脱氧技术通过鉴定[J];石油化工;2010年12期
3 陈宇;;煤层气管道输送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4 管嵩;宋成;岳春雷;郭武;;进口低阶煤内水的研究[J];煤质技术;2011年04期
5 解波;罗昆;;瓦斯资源的开发利用[J];安徽科技;2011年06期
6 苏梅;;点燃希望火炬的人生——记东北煤田地质局副总工程师、一○一勘探队队长黄贵[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7期
7 吴汉川;刘伯修;;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压裂装备的研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6期
8 张馨元;王晓东;张俊凡;张宏燕;罗斌;;影响煤储层吸附性能因素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7期
9 贺建忠;申峻;;从低阶煤直接制取苯类产品的项目研究[J];煤化工;2011年03期
10 孙仁远;任晓霞;胡爱梅;陈东;林李;;注二氧化碳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实验系统设计[J];石油仪器;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彭卫东;;SCB60煤层气钻机的研制[A];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及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陶明信;;煤层气地球化学与资源类型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韩保山;张新民;;用典型曲线计算煤层气资源量[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孟军;宋岩;苏现波;柳少波;秦胜飞;洪峰;;煤层气聚气历史研究及其地质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徐会军;王保玉;周东;;晋城矿区煤层气储藏特征及开发前景[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6 黄述森;;山西省沁水煤田沁源区块煤储层特征及煤层气富集的地质因素分析[A];2006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董全庚;;煤层气与西部开发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吴建光;叶建平;唐书恒;;注CO_2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模拟实验研究[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冯三利;张遂安;胡爱梅;马方明;张秉铭;丛连铸;吴建光;范华;孙晗森;郭本广;黄圣祥;樊生利;李安启;;煤层气压裂工艺技术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10 赵光宇;;提高煤层气采收率途径的探讨[A];山西省上半年煤炭经济运行分析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萍 本报通讯员 龚奕丹;洁净新能源 还一片蓝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2 本报通讯员 冯跃封;踏平坎坷成大道[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徐水师出席中国地质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并作主题报告[N];中煤地质报;2009年
4 田孔社 王婷;山西晋城:三万户居民受益清洁煤层气[N];中国改革报;2008年
5 实习记者 白清荣;“晋气入豫”煤层气输气工程开工[N];中国化工报;2008年
6 记者 朱殿勇;我国首条跨省区煤层气管道工程开建[N];河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李伟锋;加快煤层气抽采利用[N];湖南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每天百万立方米煤层气被点天灯[N];中国煤炭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仑 通讯员 郎亚娟;沁水煤层气安全开发路漫漫[N];中国煤炭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于祥明;各地加速煤层气产业化 外资身影闪烁其间[N];上海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小康;中国西部低阶煤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潜力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赵卫东;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田忠坤;管式气流干燥器提质低阶煤理论与技术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王娜;提质低阶煤热解特性及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6 张冬丽;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7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王鹤;提质低阶煤型煤防水性能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10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保山;废弃矿井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方法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2 陈鹏;低阶煤低温干燥工艺及其对煤性质的影响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艳斌;基于GIS的华北煤层气资源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郭威;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付玉;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陈玲侠;韩城矿区空间数据库建立及在煤层气评价中的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7 郭大浩;煤层气井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8 张莲;火花点火式煤层气发动机控制模型及动态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王红岩;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构造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王大春;高硫煤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低阶煤煤层气吸附与解吸机理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