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平顶山十矿下保护层开采围岩破坏数值模拟及水害防治

发布时间:2020-02-13 13:43
【摘要】:为研究平顶山十矿下保护层开采是否达到释放己_(16-17)煤层瓦斯的目的以及是否会诱发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问题,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十矿24130首采面为例,模拟采动条件下顶底板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显示:开采下保护层所引起的顶板冒裂带发育高度能够达到己_(16-17)煤层,满足释放己组煤层瓦斯的裂隙要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最大为24.5 m,破坏裂隙会成为灰岩承压水进入矿井的导水通道,突水系数超过临界值。为确保24130首采面的安全生产,设计并实施了水害综合探查、疏水降压、完善排水系统、安全带压开采等综合防治水措施。该首采面成为平顶山矿区以开采下保护层释放己组煤层瓦斯和成功防治灰岩承压水的示范性工作面。
【图文】:

结构图,平顶山,采面,模拟模型


开挖斜长取160m,开挖沿走向推进400m,模型高度依据矿区地层资料,在满足开挖要求下,经简化,由寒武系灰岩往上至二叠系砂岩,共361m。依据前人建模经验,鉴于本次下保护层开采属于深部开采,为保证模拟正常进行,模型长宽按模拟开挖范围的5倍取值,故模型尺寸为800m×2000m×361m。整个模型依据钻探孔资料,按照各地层岩性特征划分,共设计18个模拟层,包括1个开采层(庚18煤层+泥岩层),开采层之上有10个模拟层,之下有7个模拟层。将模拟模型做三维立体网格剖分,剖分后的网格单元共计77000个,节点83538个(图1)。模拟模型前后和左右边界采用零位移单约束条件,取u=0,v≠0,其中u为x方向位移,v为y方向位移;下边界为全约束边界,即u=v=0;上边界为自由边界。为加快软件计算速度,在满足模拟开采要求下,将距保护层工作面约104.4m以上直至地表的岩层等效为一个重块,其压力根据上覆岩层厚度和密度计算,重块密度取实际岩层密度的平均值,计算得到模型顶部加载的均布荷载,为33MPa。平顶山矿区普遍分布有10~15m厚的本溪组铝土泥岩隔水层,建模时,将承压水水压视为竖向均布荷载施加在隔水层底板上,施加在模型的竖向力为包括承压水压力在内的竖向合力。本次模拟采用FLAC3D提供的Mohr-Coulomb塑性本构关系和屈服准则[15],依据十矿历年来岩体力学参数实测资料,确定模拟地层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模拟地层平均厚度及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值如表1所示。表1模拟地层平均厚度及岩石物理力学参数Tab.1Averagethicknessofsimulationstrataandtheirandphysical-mechanicalparameters岩石名称平均厚度/m密度/(kg·m-3)体积模量/GPa剪切模量/GPa抗拉强度/MPa黏结力/MPa内摩擦角/(

云图,塑性区,云图,裂带


有小幅扩大(图5)。为检验数值模拟结果,使用经验公式(1)、(2)计算采高2m时顶板冒落带和冒裂带发育高度[16],Hm=100∑M4.7∑M+19±2.2,(1)Hf=20∑i酠+10,(2)式中:Hm为冒落带高度;Hf为冒裂带发育高度;∑M为累计采高。在覆岩为中硬岩和采高2m的开采条件下,冒落带高度为4.8~9.2m,冒裂带高度为38m。计算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时用公式[16]CP=0.0085H+0.1665α+0.1079L-4.3579,,(3)式中:CP为底板破坏深度,m;L为工作面开采斜长,m;H为开采深度,m;α为煤层倾角,(°)。运用式(3)可得十矿24130首采面底板破坏深度为23m。综合数值模拟和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十矿开采面位于己16-17煤层底板下方15m处的庚18煤层及泥岩中,煤层顶板冒裂带发育范围超过15m,产生释放己组煤层瓦斯的裂隙通道。在煤层底板形成了最大深度24.5m的采动破坏带,使阻挡寒武系灰岩岩溶水进入矿井的隔水层厚度由原来的65m削减到40.5m,为灰岩承压水通过采动破坏裂隙涌入矿井提供条件。4底板灰岩突水危险性评价及水害防治评价采煤工作面煤底板承压水突水危险性,突水系数法是常用方法,它是指煤底板单位厚度隔水层能够承受的静水压力[16],基本公式为19第6期潘国营:平顶山十矿下保护层开采围岩破坏数值模拟及水害防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鹤听取煤矿水害防治安全督查情况汇报[J];煤矿安全;2006年09期

2 梅新;;北方十省煤矿水害防治研讨会在郑州召开[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3 梅新;;煤田地质专委会暨水害防治专委会召开2007’学术研讨会[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5期

4 ;“2009年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座谈暨技术研讨会”圆满召开[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磊;刘勇;;小煤矿技改过程中水害防治措施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1年05期

6 林水兵;曾德祥;;浅谈晒口煤矿水害防治工作[J];能源与环境;2013年01期

7 董家国;全国煤矿水害防治委员会河南分会成立[J];中州煤炭;1990年04期

8 谢小军;;在全市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年20期

9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通知[J];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公告;2008年09期

10 范景坤;;淮北煤矿水害防治技术[J];安徽科技;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新民;;加强煤矿水害防治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2 贺卫中;;烧变岩强富水区水害防治技术[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门红卫;;石炭井二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水害防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剑;黄采伦;王靖;周华;;地下磁流体探测系统及其在矿区水害防治中的应用[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虎维岳;;新时期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昭行;王爱凤;;白沙南(苏二)煤矿水害防治分析及思考[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7 王军;;非煤矿山地下水害防治新技术[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袁亮;李佩全;程功林;刘登宪;;淮南矿区水文地质勘控工作及水害防治技术介绍[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闫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深井高承压岩溶水害防治新途径[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10 魏大勇;宋晓洪;;瞬变电磁勘探在Ⅱ617工作面水害防治中的综合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赵铁锤;煤矿水害防治的重点问题[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桂来保 汪云龙;强化水害防治基础工作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N];江淮时报;2006年

3 方冰;黑龙江: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经理日报;2008年

4 石宇昊;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贵州政协报;2007年

5 单于;雨季要高度重视煤矿水害防治[N];经理日报;2006年

6 张春 张开源;抓好汛期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中国煤炭报;2006年

7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靳慧洁;石壕煤矿完成水害防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记者刘飞;山东强化水害防治[N];中国煤炭报;2010年

9 叶青;常村矿水害防治“五部曲”[N];经理日报;2009年

10 李清勇;专家会诊解难题保安全[N];六盘水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保涛;唐家会煤矿特厚煤层水害防治分析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6年

2 张旭芳;地下水害防治帷幕位置及水位观测网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胡宏清;喀斯特煤矿山矿井突水预测及水害防治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4 刘翔;羊场湾二分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防治[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5 杨丹丹;基于GIS的谢桥煤矿矿井水害防治专家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杨彪;矿山地下水害防治工程可视化及地表塌陷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9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79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f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