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入料容积率对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特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9 11:45
【摘要】:空气重介流化床能够实现对-50+6mm粒级煤炭的有效分选,但在分选效果与分选时间的约束下,对煤样的入料量以及入料性质具有一定的要求。试验或生产过程中获得高效、稳定分选效果的前提是分选床体内空气与加重质形成的浓相似流体环境保持动态均匀稳定,因此需要研究煤样颗粒加入条件下,入料扰动对气-固流化床流化、分选特性的作用规律,确定分选过程中在一定的分选时间内保证稳定分选效果的入料量及入料性质范围。从颗粒绕流理论分析了颗粒(群)在气-固流化床中绕流时对附近区域流化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认为:与纯加重质流化环境比较,颗粒物料加入后,颗粒迎流面区域为高压区,颗粒背流面为低压区,且颗粒背流面湍流尾迹区域会交替变为沟流通路和流化死区。采用-50+6mm通孔模型颗粒研究了单颗粒入料附近区域流化环境的变化,测定结果与颗粒绕流分析结果相吻合。从时均统计角度分析了不同密度入料在床层中的沉降,认为入料的分选时间由重产物的沉降决定,重产物的沉降过程受表层轻物料量影响显著,采用电火花计时器测定了-50+6mm煤样重颗粒在流化床中的自由、干扰沉降规律。以榆家梁长焰煤大样为基础,通过筛分浮沉制备得到-50+25mm、-25+13mm、-13+6mm三个粒级示踪物料。对比研究了纯加重质以及添加不同性质示踪煤样物料情况下流化床流化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单纯形格点设计研究了不同入料量与入料性质下流化床的分选特性。推导得到分选机处理量与床体结构参数和入料性质间的计算式,结合研究内容并参考工业实践计算得到不同床体结构参数下适宜的处理量上限。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淑芳;康文泽;韦鲁滨;;加重质流化特性及其流化床分选效果[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陶秀祥,赵跃民,丁玉,骆振福;高密度浓相流化床中气泡的兼并与分裂特性[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5年01期

3 ;COAL DRY BENEFICIATION TECHNOLOGY IN CHINA:THE STATE-OF-THE-ART[J];China Particu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articles;2003年02期

4 程小艳;曾鸣;;空气重介干法选煤的应用与展望[J];洁净煤技术;2009年02期

5 雷灵琰,邢善华,苏丁;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的发展及现状[J];选煤技术;2000年06期

6 韦鲁滨,边炳鑫,陈清如;运动物体在浓相流化床中的受力[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7 陶秀祥,丁玉,骆振福;高密度浓相流化床内气泡行为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骆振福,赵跃民,陈清如,陶秀祥,樊茂明;浓相高密度分选流化床气体分布参数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Low Density Dry Coal Beneficiation Using an Air Dense Medium Fluidized Bed[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7年03期

10 韦鲁滨;双密度层流化床的形成特性[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本文编号:2581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81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