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俯伪斜开采采场顶板破断模型与工程实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8 14:34
【摘要】:根据俯伪斜开采采场布置呈平行四边形特点,基于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建立了俯伪斜开采基本顶力学模型;采用康托洛维奇法推导得到工作面初采和正常推进2个阶段基本顶弯曲变形近似表达式,揭示了俯伪斜采场基本顶2个阶段变形破断形状效应的力学机理。结合逢春煤矿S2611俯伪斜工作面的实际工程参数,计算得出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分别为12 m和8 m,基本顶破断前最大挠度均为0.08 m,处于工作面中上部位置。对急倾斜薄煤层俯伪斜工作面来压强度低,采空区上、中、下部矸石充填率差异不大及分段来压等特殊矿压现象进行了讨论。
【图文】:

变形曲线,基本顶,步距


取特殊情况α=90°为矩形板,分别与文献[11](四边固支矩形板)和文献[8](三边固支一边简支矩形板)中给出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的载荷与板的力学参数均参照文献[11]。最终采用本文公式计算得到板中心挠度分别为-0.00136m和-0.00581m(文献分别为-0.00130m和-0.00549m),误差分别为4.62%和5.83%。可见本文给出的平行四边形板弯曲变形解近似程度高,基本能满足工程计算精度。2.2顶板变形特征及其形状效应1)样顶板变形随推进步距a变化规律取α=120°,b=20m,令a在35~85m范围内变化(6种情况),分别得到初次开采(图2中实线)和正常开采(图2中虚线)2种状态下v=b/2剖面上顶板的下沉曲线,可以看出:①在初次开采和正常开采阶段,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基本顶变形特征均为先增长后稳定趋势,对应下沉曲线表现为由“V”形向“U”型的转化;最大下沉量趋于稳定,表明顶板开始破断失稳,此时,a位于45~55m之间。②基本顶最大变形量均位于u=a/2处,且初次开采时,变形曲线沿u方向严格对称。③在正常开采阶段,临采空区一侧顶板下沉量大于工作面侧顶板下沉量,且正常开采时顶板最大下沉量较大,说明与四边固支平行板相比,存在简支边的顶板更容易或者更早发生破断失稳,与现场的周期来压步距小于初次来压步距现象吻合。度挠m/图2推进步距对基本顶变形影响Fig.2Effectofadvancingstepondeformationofmain2)顶板变形随倾斜角α变化规律取a=20m,b=85m,令α在90°到140°范围内变化,分别得到初次开采和正常开采2种状态下u=a/2剖面上顶板的下沉曲线。在初次开采阶段,如图3所示,随着倾斜角α的增大,,顶板变形量逐渐增大,成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平行四边形倾斜程度的加大,板的稳定性降低,即随着俯伪斜工作面层面角(与倾?

变化曲线,支护阻力,支架,变化曲线


椒ń鈉信卸?[14],即采场顶板来压判断的计算公式为:tlpPP(14)tppPP(15)式中:Pl为来压判据,MPa;Pp为正常时期支架平均工作阻力,MPa;Pt为支架最大工作阻力平均值,MPa;σp为平均值的均方差,MPa,按下式进行计算:211niiPPntpt(16)式中:Pti为支架实测最大阻力值,MPa;n为支架最大工作阻力实际统计次数。当实测值Pti>Pl时,即可判断顶板处于来压状态。将矿压观测期间工作面10#,27#和44#支架每日测得的最大工作阻力值绘制成如图7所示的折线图,并用采场顶板来压判据式(14)~(16)进行S2611工作面来压特征识别,结果在图7中进行了标注。依据实测数据,得到S2611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14.2m,初次来压强度平均为36.1MPa;周期来压的平均步距为8.47m,平均强度为32.45MPa。采场顶板周期来压步距、强度分别为初次来压步距、强度的60%和90%,与前面理论计算结果较为一致,误差分别为15%和5%。较之于缓倾斜、倾斜煤层开采,S2611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的步距和动压系数均比较校究其原因,可能是S2611工作面开采M6-3#煤层的直接顶为厚1.03m的M6-2#煤层和泥岩,基本顶为厚度3.38m的砂质泥岩。尽管煤层倾角较大,顶板岩层压力顺层面的分力加大,垂直层面的分力减小,但直接顶较薄而松软,基本顶厚度偏小,基本顶之上还存在厚0.06m的M6-1#煤线,直接顶、基本顶的整体强度低。随工作面向前推进,直接顶容易垮落,基本顶的悬露长度大为减小,导致采场顶板来压步距偏小,来压强度偏低。架工作面支荷载MPa/架工作面载荷支MP/a架工作面载荷支MP/a图7支架支护阻力变化曲线Fig.7Curveofsupportresistanc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尚华;;破断和伪缺陷二起特例的金相分析[J];钢管技术;1980年01期

2 J.G Kaufman;米亦农;;破断韧性试验[J];工程与试验;1973年05期

3 梁兴国;塑料挤出机螺轴破断分析[J];材料工程;1993年02期

4 周小宁;;计算大型转子锻件强度的新方法[J];汽轮机技术;1985年03期

5 王启庆;李文平;李小琴;孙如华;;采场上覆整体移动带坚硬岩层破断规律研究[J];金属矿山;2014年03期

6 高召宁,石平五;急斜煤层开采老顶破断力学模型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1期

7 黄庆享,祈万涛,杨春林;采场老顶初次破断机理与破断形态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石平五;采场直接顶破断运动的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0年04期

9 黄庆享,李树刚;浅埋薄基岩煤层顶板破断及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10 蒋金泉;张培鹏;聂礼生;李洪;许丽娜;王伟东;;高位硬厚岩层破断规律及其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可钧;刘保国;;煤矿采场顶板破断规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2 欧阳辉;邹义怀;;软岩采场老顶破断的有限元模拟[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3 张顶立;王庆康;;倾斜长壁工作面老顶岩层破断规律的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忠雨;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采场顶板破断行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雁峰;桥梁索构件损伤破断及系统可靠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2 段昌晨;厚硬顶板直覆采场覆岩破断及支架工作阻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谷恺;巷道锚索破断机理及弹射防护措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润兵;杨柳煤矿上覆双层厚硬火成岩破断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85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85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b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