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河北省石湖金矿含金石英脉中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14 07:56
【摘要】:河北省石湖金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核部中南段,其围岩主要是太古宇阜平群,是冀西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大型金矿。为研究石湖金矿的成矿时代,重点对含金石英脉中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分析和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锆石形态为自形-半自形,环带特征明显,Th/U比值大多大于0.1,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两组,其中一组~(207)Pb/~(206)Pb年龄主要位于(2 569±41)-(2 014±38)Ma之间,年龄数据在谐和图上基本位于一致曲线下方,显示放射成因铅明显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其年龄数据与一致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2 492±82)Ma,表示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可代表阜平群TTG片麻岩的结晶年龄;另一组~(206)Pb/~(238)U年龄为(136±4)Ma,结合含矿地质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综合表明石湖金矿主要成矿事件发生在(136±4)Ma之后。石英脉中没有热液锆石,锆石来自围岩。
【图文】:

照片,锆石,含金石英脉,阴极发光


。Th、U质量分数总体适中,w(U)为279.53×10-6~2156.91×10-6,主要集中在405.98×10-6~1381.56×10-6之间;w(Th)为20.91×10-6~969.45×10-6,主要集中于102.06×10-6~290.50×10-6之间;Th/U比值在0.03~0.89之间,平均值0.27,锆石Th/U比值大多大于0.1。以上特征指示该石英脉中的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图2含金石英脉中锆石阴极发光照片Fig.2Cathodoluminescenceimagesofzirconsfromgold-bearingquartzveins3.2分析结果利用LA-ICP-MS对YSH1样品中36颗锆石进行了测试分析(表1),除了1个点(YSHI-16,普通铅含量太高且年龄也不谐和)不参与统计计算外,其余数值可分为两组,第一组207Pb/206Pb年龄为(2992±43)~(1922±35)Ma,主要集中于(2569±41)~(2014±38)Ma之间。用谐和度>80%的年龄数据分别制作谐和年龄图和加权平均年龄图(图3)。年龄数据在谐和图上基本位于一致曲线下方,显示放射性成因铅明显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其年龄数据总体组成一条不谐和直线与一致曲线相交,上交点年龄为(2492±82)Ma,代表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该组年龄表明锆石的结晶年龄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靠近新太古代晚期,含金石英脉中锆石不是燕山期热液沉淀结晶所致,而是来源于阜平群。第二

照片,锆石,含金石英脉,阴极发光


。Th、U质量分数总体适中,,w(U)为279.53×10-6~2156.91×10-6,主要集中在405.98×10-6~1381.56×10-6之间;w(Th)为20.91×10-6~969.45×10-6,主要集中于102.06×10-6~290.50×10-6之间;Th/U比值在0.03~0.89之间,平均值0.27,锆石Th/U比值大多大于0.1。以上特征指示该石英脉中的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图2含金石英脉中锆石阴极发光照片Fig.2Cathodoluminescenceimagesofzirconsfromgold-bearingquartzveins3.2分析结果利用LA-ICP-MS对YSH1样品中36颗锆石进行了测试分析(表1),除了1个点(YSHI-16,普通铅含量太高且年龄也不谐和)不参与统计计算外,其余数值可分为两组,第一组207Pb/206Pb年龄为(2992±43)~(1922±35)Ma,主要集中于(2569±41)~(2014±38)Ma之间。用谐和度>80%的年龄数据分别制作谐和年龄图和加权平均年龄图(图3)。年龄数据在谐和图上基本位于一致曲线下方,显示放射性成因铅明显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其年龄数据总体组成一条不谐和直线与一致曲线相交,上交点年龄为(2492±82)Ma,代表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该组年龄表明锆石的结晶年龄在一定误差范围内靠近新太古代晚期,含金石英脉中锆石不是燕山期热液沉淀结晶所致,而是来源于阜平群。第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良,杜德文;含金石英脉成矿可能性评价的一种概率方法[J];贵金属地质;1996年02期

2 张良矩;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中自然铁的首次发现及其研究[J];地球科学;1987年04期

3 崔文智;;含金石英脉型矿床中早期硫化物石英脉的变形控金规律[J];黄金科学技术;1990年11期

4 刘齐跃;石英复介电系数的频率特征在含金石英脉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矿产与地质;1990年02期

5 管和国;李晓林;;含金石英脉的中子活化分析[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6 隗合明,张振飞;陕西蓝田灞源-张家坪地区含金石英脉的判别标志[J];地质找矿论丛;1993年02期

7 邵世才;容矿断裂和含金石英脉的成因机制[J];地质与勘探;1994年05期

8 李维群;红花沟金矿田含金石英脉的判别标志[J];沈阳黄金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陆德复;含金石英脉的展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涡旋作用[J];贵金属地质;1996年03期

10 宫同伦;含金石英脉的新成因类型—动力热液型[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小蝶;赵嘉农;李双保;;张宣地区太古代变质岩中脉金的成矿作用 含金石英脉的地质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2 胡小蝶;赵嘉农;;河北小营盘含金石英脉的地质特征和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5年

3 王魁元;;金厂峪含金石英脉的几何样式及其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5年

4 胡小蝶;赵嘉农;李双保;;张宣地区太古代变质岩中脉金的成矿作用 含金石英脉的矿物标型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5 周军;郭文魁;;小秦岭金矿田陕西潼关金矿区含金石英脉矿化蚀变特征及成矿分析[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6 胡小蝶;赵嘉农;李双保;;张宣地区太古代变质岩中脉金的成矿作用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7 胡小蝶;赵嘉农;李双保;;张宣地区太古代变质岩中脉金的成矿作用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8 胡小蝶;赵嘉农;李双保;;张宣地区太古代变质岩中脉金的成矿作用 金的成矿作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2)[C];1990年



本文编号:2586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86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