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断裂带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地质构造。它破坏了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可能切穿了不同的含水层,因此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水文地质体。在基岩地区,断裂带是控制地下水赋存与运移的主导因素。对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而言,断裂带可能是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运移的重要通道,因此对于处置库场址区内断裂带的查明及导水性研究是处置库性能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能否长期安全运行及能否有效隔离废物。断裂带位置、产状、宽度的查明可为断裂带性质研究及导水性和富水性研究提供依据。 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在室内模拟断层,并在断层一侧注水,同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对注水和排水过程中跨断层剖面上的电阻率变化进行监测,探讨了注水和排水条件下高密度电阻率法研究水在断裂带中的运移和分布特征;(2)在室内建立了断裂带中热流传导的物理模型,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了热流的传导引起的视电阻率断面的变化,研究了热流在断裂带中的传导过程;(3)建立了不同宽度、埋深的断裂带物理模型,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其异常特征。建立了不同倾角断裂数学模型,通过正演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其异常特征。建立相同埋深、宽度、倾角(垂直)断裂带数学模型,通过正演模拟计算获得了不同电极距条件下断裂带异常特征。(4)在放射性废物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新场地段f4断裂上开展了探测工作,获得了三条跨断裂高密度电阻率剖面,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异常数据剔除,反演计算,得到了三条剖面上电阻率分布图像,结合实际地质情况分析了f4断裂的异常特征,计算得到了断裂带的宽度、倾角等信息。 通过以上工作,获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对断裂带注水过程中视电阻率断面变化的分析,获得了水在断裂中运移过程及分布特征,视电阻率断面反映的水在断裂中的运移过程与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一致,说明用高密度电法监测断裂带中注水过程是可行的。水会优先饱和细粒介质,当细粒介质的水位高于其所能支撑的毛细压力后才向其粗粒介质流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固定的水位差。因此当地下水流向垂直于阻水断裂时,将在断裂带两侧形成水位差,在宽度相同的条件下,这一水位差的大小可作为评价断裂带阻水能力的指标。 (2)对热流传导过程的监测结果表明,由于断裂带的存在,将使得热流传导过程发生变化,当热流遇到导热性差的介质时,热流将发生“绕流”。可在野外布置电极,监测季节性温度变化引起的跨断裂带电阻率剖面变化过程,从而为野外断裂带的存在及其导水性研究提供参考信息,但由于季节性温度变化的影响范围为地下几米到十几米,因此该方法得到的信息仅限于地表较浅的范围内。 (3)对不同宽度和埋深断裂带模型的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断裂带宽度越大、埋深越浅,视电阻率剖面上异常幅度越大,反之异常幅度越小。对不同倾角断裂带采用不同装置正演计算结果表明,二极、微分和温纳装置均能反映断裂带异常,但相比而言,二极装置探测深度最大,微分装置次之,温纳装置最小,但温纳装置探测效果最好。 (4)分析反演计算得到的f4断裂电阻率剖面,结合野外实际地质情况,确定了断裂带与电阻率剖面的对应关系,得到f4断裂在电阻率剖面上的异常特征为向南东倾斜的低阻条带状异常,经计算得到产状及宽带等信息,f4断裂的宽度为30-40m,倾角约为60°。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 断裂带 放射性废物处置 结构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64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问题提出及选题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20
- 1.2.1 断裂带探测研究现状15-18
- 1.2.2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国内外研究现状18-20
- 1.3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20-22
- 第二章 断裂带结构特征及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应用于断裂带探测的理论基础22-40
- 2.1 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导水性影响因素22-26
- 2.1.1 断裂带结构特征22-24
- 2.1.2 影响断裂带导水性的因素24-26
- 2.2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理论及工作方法26-40
- 2.2.1 电阻率法基本原理27-31
- 2.2.2 高密度电法的测量方式31-33
- 2.2.3 数据处理方法33-37
- 2.2.4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野外工作方法37-40
- 第三章 断裂带注水和排水过程的高密度电法监测研究40-48
- 3.1 试验设置及方法40
- 3.2 试验过程40-41
- 3.3 结果与讨论41-48
- 第四章 温度传导过程的高密度电法监测与应用于断裂带导水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48-55
- 4.1 岩体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48
- 4.2 岩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机理探讨48-49
- 4.3 试验方法49-50
-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50-55
- 第五章 高密度电法探测断裂带异常的效果及有效性研究55-61
- 5.1 不同宽度和埋深断裂带的电阻率异常特征55-56
- 5.1.1 试验方法55
- 5.1.2 试验结果与讨论55-56
- 5.2 不同倾角断裂带在不同测量装置和电极距条件下的异常特征正演模拟56-61
- 5.2.1 正演模型与方法56
- 5.2.2 不同倾角断裂带在不同测量装置条件下的异常特征56-58
- 5.2.3 垂直断裂带在不同电极距条件下的异常特征58-61
- 第六章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放射性废物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f4断裂探测中的应用61-72
- 6.1 研究区概况61-63
- 6.1.1 自然地理概况61
- 6.1.2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61-63
- 6.1.3 水文地质条件63
- 6.2 测定方法及工作布置63-64
- 6.2.1 野外测定方法63
- 6.2.2 野外工作布置63-64
- 6.3 数据预处理与反演计算64-65
- 6.3.1 数据预处理64
- 6.3.2 远电极效应消除64-65
- 6.3.3 反演计算65
- 6.4 反演结果及分析65-72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2-74
- 参考文献74-80
- 简历与科研成果80-81
- 致谢81-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吴智平;侯峰;孔菲;;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关系[J];石油学报;2010年05期
2 胡连英;孙寿成;;茅山断裂带结构和构造混杂岩带及磨砾岩之发现[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9年02期
3 刘池洋;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4 封东晓;田美荣;张辉彩;曹爱锋;;惠民凹陷西部张扭地质结构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J];上海地质;2010年S1期
5 何绍勇;马凤良;;断层带结构特征及其封堵性[J];西部探矿工程;2009年01期
6 郑莉,王玉青,赵俊峰,陶德强,乔春生;CEMP勘探在鄂尔多斯西缘前陆盆地的应用效果[J];中国石油勘探;2005年05期
7 罗群;黄捍东;李玉喜;;柴达木盆地北缘浅层滑脱断裂下盘油气富集规律及控藏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姚志祥;王椿镛;裴正林;;昆仑山断裂带围陷波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解释[J];地球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9 叶柏龙,,彭恩生,何绍勋;一种新的统计方法在三山岛金矿节理导水性研究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4年03期
10 李澎,王山山;变电站场地岩土电阻率测试及层位划分解释的快速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收运;刘高;韩文峰;;黑山峡出口段中卫-同心断裂带结构特征[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封东晓;田美荣;张辉彩;曹爱锋;;惠民凹陷西部张扭地质结构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3 姚志祥;王椿镛;楼海;孙卫国;;利用基于围陷波波形相关的网格搜索法确定断层带参数[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池阳;杨道庆;袁朋昌;杨斌谊;姚亚明;;成熟盆地构造及结构再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汪敏华;程志忠;;谢桥井田岩溶陷落柱探测浅析[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6 韩德品;张连福;龚世龙;;采煤工作面内陷落柱超前探测技术与应用[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周玉华;;八里铺断层含、导水性分析评价[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周玉华;;八里铺断层含、导水性分析评价[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9 卜万奎;茅献彪;;断层内破碎岩石渗透性的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白山;;利用横波方法探测煤矿沉陷区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新宏 李路;干河边界断层产状及导水性勘查通过评审[N];中煤地质报;2009年
2 尚力;户外运动穿什么[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记者 刘平;环境专家指出新颁绿色环境标准有三新[N];中国信息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岳汀;盆器更新换代助推盆花生产[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郝树波 高国芹;水文局物测队探索防治煤矿水害新招[N];中煤地质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伟;含油气盆地断裂带内部结构特征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陈帅;知识视角下团队断裂带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青;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张津宁;阿拉尔断裂带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D];西北大学;2012年
3 董建楠;北京大灰厂地震观测孔水位动态特征及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张伟;映秀—北川断裂带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韩涛;平武附近地区地应力场及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刘哲;断层侧向封闭性评价方法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刘伟坡;古城煤矿安昌—中华地堑导水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8 綦翠华;盐处理对碱蓬幼苗肉质化及水孔蛋白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丽花;改良剂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结构和水分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孟庆鑫;瞬变电磁在煤田导水构造勘查上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断裂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