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

发布时间:2017-03-21 08:12

  本文关键词: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通过三维地质模型,可以直观和方便的查看和利用地质数据资料,将其复杂的内容通过图像方式表达出来,更为清晰易读和便于操作分析,也能为决策和运营部门提供有效的参考。随着BIM技术在建筑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领众多行业的发展,利用BIM相关技术能够为三维地质建模本身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本文以BIM核心建模软件Civil 3D为建模和调试主程序,以某煤田地质勘查资料为项目依托,基于C#.NET为工程语言,通过对于三维地质建模中所涉及的各类算法进行编程开发,作为模块功能导入核心建模软件,使其具备更加全面的地质建模功能,能够对于多种地质情况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系统研究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点和BIM软件的功能特征,探讨了利用BIM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的方法。(2)在BIM软件Civil 3D的基础上,采用C#.NET语言和Visual Studio平台编程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开发了数据交互、区域均分和空间插值等具体模块。(3)以某煤田地质勘探资料为基础,进行了煤矿区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研究,可以清晰展示矿区的地质特征,方便开展深入的地质研究和评价。
【关键词】:三维地质建模 Civil 3D BIM C#.NE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28.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11-15
  • 1.2.1 三维地质建模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和现状11-12
  • 1.2.2 BIM技术的发展和现状12-14
  • 1.2.3 基于BIM三维地质建模的发展和现状14
  • 1.2.4 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14-15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19
  • 第2章 运用Civil 3D实现三维地质建模19-32
  • 2.1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路线19-20
  • 2.2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流程20-25
  • 2.2.1 地质数据组织20
  • 2.2.2 空间插值方法20-23
  • 2.2.3 三维地质建模要点23-25
  • 2.3 Civil 3D功能简介25-27
  • 2.3.1 Civil 3D在地质方面的应用25-26
  • 2.3.2 Civil 3D在三维地质建模的不足26-27
  • 2.4 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互27-32
  • 2.4.1 BIM软件28-29
  • 2.4.2 数值分析软件29-31
  • 2.4.3 其他软件31-32
  • 第3章 Civil 3D的二次开发32-41
  • 3.1 C#.NET 简介33-34
  • 3.2 VS编程平台简介34-35
  • 3.3 图形界面和事件处理35-37
  • 3.3.1 界面设计35-36
  • 3.3.2 事件处理36-37
  • 3.4 基于 C#.NET 的 Civil 3D 二次开发37-41
  • 3.4.1 开发准备37-39
  • 3.4.2 开发内容39-41
  • 第4章 三维地质建模补充模块开发41-63
  • 4.1 模块开发原则41
  • 4.2 程序开发环境41-42
  • 4.3 主要开发内容42-43
  • 4.4 模块功能实现43-63
  • 4.4.1 取点导出功能43-47
  • 4.4.2 插值点生成功能47-52
  • 4.4.3 空间插值功能52-63
  • 第5章 某煤田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63-81
  • 5.1 煤田地质环境概况63-65
  • 5.1.1 地形地貌概况63
  • 5.1.2 区域地层63-64
  • 5.1.3 地质构造64-65
  • 5.2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65-68
  • 5.2.1 地表地形数据处理65-66
  • 5.2.2 地层钻孔数据处理66-68
  • 5.3 表面模型的构建68-73
  • 5.3.1 地形模型的构建68-69
  • 5.3.2 地层表面模型的构建69-73
  • 5.4 实体模型的构建73-77
  • 5.5 模型的空间交互分析77-79
  • 5.5.1 空间几何变换77-78
  • 5.5.2 剖切显示与剖面显示78-79
  • 5.5.3 模型计算79
  • 5.6 模型复用79-81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81-83
  • 6.1 结论81-82
  • 6.2 展望82-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华;白云;;三维地质建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土工基础;2006年04期

2 潘懋;方裕;屈红刚;;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3 李俊鹿;;地质开发工作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7期

4 马富强;郭宁;李小茹;胡志华;宋春;;三维地质建模在油田基础研究中的应用[J];青海石油;2007年03期

5 申健;徐大伟;蔡雄翔;;基于钻孔数据的滑坡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6 王浩天;李一波;席剑辉;;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7 明镜;;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4期

8 张洋洋;周万蓬;吴志春;郭福生;郑翔;;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现状及建模实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王润怀;李永树;刘永和;向中林;;三维地质建模中虚拟钻孔的引入及其确定[J];地质与勘探;2007年03期

10 马洪滨;郭甲腾;;基于剖面的面体混合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金属矿山;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加树;刘展;;多尺度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苗晋祥;吴继臣;朱学立;王永成;李自涛;;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展望[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下册)[C];2008年

3 刘兰法;刘展;李连伟;白永良;许明明;;基于三维建模的可视化数据挖掘初探[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4 杜阳;王安怡;刘亚;杨辉辉;;海洋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A];2013年度江苏省测绘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杨亮;侯卫生;;基于熵权法的多源三维地质建模数据误差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李晓玲;张时忠;马维峰;;面向多源数据的多工具协同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于会臻;刘展;相鹏;宋学锋;;基于Java的三维地质建模的位场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马美媛;盛蔚;叶丛英;王文强;;平湖油气田放二断块平湖组气藏三维地质建模[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 朱立英 李雪梅;拓宽千米油层新视野[N];大庆日报;2008年

2 王大勇;长江中下游圈定8处深部找矿有利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少强;一个以“移动立方体法”为关键技术的人机交互三维地质建模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邓飞;剖面三维地质建模与高斯射线束正演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刘小杨;辽宁鞍山—本溪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及三维地质建模[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吉波;厚松散层条件三维地质建模与开采沉陷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笑伟;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L区延10储集层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钱睿;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刘喜;三维地质建模关键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赵洲;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5 郭甲腾;基于剖面的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6 马士磊;马岭地区长8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与优化水平井部署[D];西北大学;2014年

7 裴禾;金川Ⅱ矿区三维地质建模和矿化空间分析[D];中南大学;2014年

8 江二中;基于GOCAD的某水电站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龚绪龙;区域松散介质三维地质建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10 王浩天;全断面掘进工程中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BIM的三维地质建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59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e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