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松潘-甘孜地块南部及周边区域电性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1:41
【摘要】:松潘-甘孜地块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盆地的西侧,区域构造复杂,地震频发,为了探究该地区各板块和各断裂带的岩石圈构造,本论文使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MT)对区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担的“青藏高原地壳物性结构和变形带成像”下属专题“藏东—川西地区三维岩石圈电性结构研究”。通过对野外采集大地电磁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反演,最终获得了3条测线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和研究区的整体三维电性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内已有的地球物理探测资料以及地质学和构造学资料,从二维三维电性结构模型中得出了以下认识:松潘-甘孜地块南部与四川盆地以龙门山断裂带为界,两边区域的电性差异十分明显,松潘-甘孜地块南部的电性结构主要表现为垂向分层的特点,上层的上地壳主要表现为高阻的脆性特征,而下层的中下地壳则表现为大规模的低阻塑性特征,推测大规模低阻体可能是含盐的水流体或局部熔融物质。龙门山断裂带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以东的四川盆地岩石圈整体表现出高阻特征。研究区内的断裂多为逆冲推覆断裂,这些断裂主要是在逆冲推覆作用下形成的,变形机制属于壳内脆性变形,进而引起地壳缩短推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隆升。松潘-甘孜地块中下地壳低阻物质的运动可能导致地壳增厚,地壳增厚导致青藏高原东部隆升。推测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整体隆升是在这两种动力学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电性模型上显示扬子板块西边界为虎牙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带连线。研究区内震中位置多数集中在断裂带附近高阻体与低阻体的接触边界上,断裂两侧块体的挤压运动使得断裂带附近区域产生强烈形变,应力不断累积,使得地震频繁发生,中下地壳低阻层内无震源存在,说明地下低阻塑性体不具备地震震源所需的应力积累条件。
【图文】:

剖面分布,松潘,甘孜,地块


4图 1-2 研究区部分大地电磁剖面分布图(引自并修改于王绪本等,2009,2017;Bai et al.,2010;张乐天等,2012;Zhan et al.,2014)前人也曾在这一区域做过大量的大地电磁测深的研究(见图 1-2),王绪本等人曾在碌曲-合川做了一条大地电磁剖面,,这条剖面部分经过松潘-甘孜地块,认为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壳除了位于地表较薄的低阻体外,大多表现为厚度 20km左右的高阻体,而低阻体广泛分布在中下地壳,连接成为一个较厚的低阻层,电阻率最小可到 10 欧姆米以下,壳内低阻层的发育推测为青藏高原东移隆升变形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学边界条件( 王绪本等,2009,2013)。张乐天等在 2012 年完成了若尔盖到重庆的大地电磁剖面,剖面北西端部分经过松潘-甘孜地块,电性剖面结果显示松潘-甘孜地块上地壳总体上表现为高阻,地块的中下地壳则表现为低阻特性,推测可能在松潘-甘孜地块内部形成了壳内物质流动的通道(张乐天等,2012)。另外

采集仪器,长周期


3 大地电磁数据采集3 大地电磁数据采集3.1 仪器设备本文使用的大地电磁宽频数据由加拿大 Phoenix 公司生产的 MTU-5 型宽频电磁测深仪器观测获得,MTU-5 型大地电磁测深仪具有探测精度高、稳定性好点。长周期数据由乌克兰空间研究所生产的 Lemi-417 型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观测获得,LEMI-417 的磁通门磁力仪和专用的电极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采集的数据低漂移、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功耗极低,适合长时间的长周期探测。两器都使用额定电压为 12V 的铅酸蓄电池作为供电装置(图 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31.325;P5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坝州中藏药产业推进暨培训会在松潘召开[J];阿坝科技;2016年01期

2 东川;;遥望松潘[J];政工学刊;1993年01期

3 寿州高峰;;松潘路上(三首)[J];椰城;2018年12期

4 ;最美乡村 情系松潘 主题征文大奖活动[J];散文诗世界;2019年03期

5 阿贝尔;;我在美丽而忧伤的松潘[J];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6 罗国雄;;松潘饮 组诗[J];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7 ;“最美乡村 情系松潘”征文大奖获奖名单[J];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8 刘慧娟;;阳光下的松潘大地[J];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9 朝颜;;在松潘,我有写不完的人间 组诗[J];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10 冷吟;;松潘行 组诗[J];散文诗世界;201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宗起;闫全人;闫臻;张宗清;王涛;卢海峰;;从周边造山过程判断松潘-甘孜的构造性质[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苏本勋;陈岳龙;兰中伍;刘飞;张宏飞;王巧云;;松潘-甘孜地块三叠系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聂树人;邬树学;;巴颜喀拉——松潘地区的构造发展[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4 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张季生;李仲远;政天发;李朋武;王海燕;朱海华;卢占武;管烨;白金;郑洪伟;;松潘地块-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与位场多尺度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饶荣标;朱占祥;黄盛碧;;川西松潘地区中三叠世拉丁期的瓣鳃类和牙形石[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9)[C];1985年

6 韩渭宾;夏大德;;松潘、平武地震与川、青块体的运动[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7 简星;Amy Weislogel;Alex Pullen;;松潘-甘孜盆地三叠系浊积岩的物源分析及其对古特提斯洋消亡的启示[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8 杨国桢;;开发松潘草地调取富足地下水和巨量泥炭资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李秋生;高锐;王海燕;张季生;管烨;李朋武;卢占武;;由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地壳结构探讨松潘地块基底属性[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戴宗明;王全海;王大可;王全伟;阚泽忠;江元生;;松潘-甘孜造山带区调新进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中成;看松潘如何啃下脱贫“硬骨头”[N];四川日报;2019年

2 朱蕾 本报记者 徐中成;松潘提前布局铁路经济[N];四川日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唐勃;松潘入“云”,京东云助建城市会客厅推进电商扶贫进程[N];企业家日报;2019年

4 成都传媒集团特别报道组记者 于遵素 胡科;“产业帮扶样板”推进松潘跨越发展[N];成都日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罗宝 陈明 四川日报记者 王虹;震后十年,松潘巨变[N];安徽日报;2018年

6 省政协委员 松潘天马集团董事长 马继云;常怀感恩心 真情助脱贫[N];四川政协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洪继东;大邑:帮扶松潘脱贫攻坚战役全面打响[N];成都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徐中成;旅游改革一年多 松潘收获了啥[N];四川日报;2017年

9 王丽;松潘的故事[N];中国青年报;2017年

10 谷运花 记者 庄媛;松潘“三保障”为改善民生“加保险”[N];四川经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春平;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李月;松潘—阿坝及东缘龙门山地区构造特征及动力学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3 蔡宏明;松潘—甘孜褶皱带印支期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类成因及深部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4 武斌;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昭歧;松潘-甘孜地块南部及周边区域电性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王芳香;松潘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3 陈晨;明代松潘卫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殷叔鹏;明代松潘卫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5 贾涛;成兰铁路松潘段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蕾;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陈维涛;松潘—阿坝地区东缘二叠—三叠纪地层对比及沉积盆地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廖丹;“八景”的中国式城市意象与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明燕;四川省松潘三种秦艽的质量评价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曾穷石;汉藏边缘的土司政治[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02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02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d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