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03 00:15
【摘要】: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其中,花岗岩的分类是一项重要课题。截止目前已提出20余种花岗岩分类方案,本文系统总结了常见的4种花岗岩分类:ISMA花岗岩分类;Barbarin花岗岩分类;磁铁矿、钛铁矿系列分类;Frost岩石化学分类,并对以上4种分类方案的优缺点做出简要评述。高分异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花岗岩,为岩浆演化至晚期的产物,在部分岩体中难以确定其成因类型。另外,高分异花岗岩与钨锡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因此,厘定出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标志对花岗岩的分类和钨锡矿的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世界范围内约38个典型高分异花岗岩岩体的地球化学数据,根据其岩相学特征分为8类进行讨论:白岗岩、细晶岩、Li-F花岗岩、含电气石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含碱性暗色矿物花岗岩,并对其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对于缺失矿物含量的岩体,本文用Modan软件模拟了这些岩体造岩矿物的含量。基于高分异花岗岩的主要造岩矿物和主量元素,本文提出了高分异花岗岩的判别标准:(1)造岩矿物方面,斜长石牌号15,暗色矿物含量8%;(2)主量元素方面,CaO含量小于1%,FeOt+MgO+TiO_2含量小于6%,SI(固结指数)6,DI(分异指数)88。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矿产地,本文挑选了该地区13个典型的与高分异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并将其分为三类: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钨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和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三类高分异花岗岩均富集Rb、Th、U、Ta,亏损Ba、Sr、Nb、Ti,表现出强烈的Eu负异常。另外,笔者对钨锡矿化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岩浆演化程度不同是造成钨锡差异性矿化的因素之一。这种成矿差异性在三种不同类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上也有所体现:(1)相较于与钨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较高的La/Yb;(2)相较于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与锡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较高的Zr/Hf、Nb/Ta以及较低的Y/Ho;(3)在上述三种花岗岩中,与钨矿有关的高分异花岗岩有更强烈的四分组效应。这些微量元素表现出来的差异可以作为区分三种类型花岗岩的依据。这种差异性对钨锡矿集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图文】:

分布图,核密度,分布图,镁铁矿物


在岩浆演化过程中,CaO,FeO,MgO 的含量趋于降低,并且斜长石是 CaO 的主要寄主矿物,CaO 含量的降低必然致使斜长石牌号的降低,黑云母与角闪石是花岗岩中主要的镁铁矿物,较低的镁铁含量则对应主要镁铁矿物含量的减少。另外,通过对我国南岭地区与钨矿成矿作用直接相关的花岗岩中的长石进行测试发现,其长石主要为碱性长石,斜长石牌号整体小于 5,在 QAP 图解中,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定名应为碱长花岗岩(祝新友等,2012)。因此,本文以 CaO 含量和斜长石牌号作为主要参考依据,,选取最典型的高分异花岗岩数据来对高分异花岗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从CaO 含量为横坐标,An 值为纵坐标的核密度图中可以发现,约有 90%的数据集中分布于 CaO<1%,An<20 的范围内(图 3-1-a)。将该部分放大之后,数据集中分布于CaO<1%,An<15 的范围中(图 3-1-b)。所以,本文以 CaO<1%,An<15 为筛选标准,从已有数据集中筛选出更加典型的高分异花岗岩,对其镁铁矿物含量、主量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归纳。

暗色矿物,斜长石


巴尔哲岩体暗色矿物含量 0.7~10%,斜长石为钠长石(Jahn 等,2001)。从图3-2 中可以看出,高分异花岗岩暗色矿物含量整体小于 8%,白岗岩和细晶岩有最低的暗色矿物含量,Li-F 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暗色矿物含量相对最高。由于拟合结果存在误差,因此会出现白岗岩暗色矿物含量接近 2%这一情况。除细晶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中部分斜长石牌号介于 10~15 中间外,其余 5 种花岗岩斜长石均为钠长石,含电气石花岗岩有最低的斜长石牌号(图 3-3)。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588.121;P6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诗灿;;对华南花岗岩研究的若干思考[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2 鲍正德;赵翊茹;黄涓;张思慧;魏帆;;云南凤庆地区花岗岩类矿物化学特征[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3 刘怡亨;鲍正德;魏小龙;张思慧;韩沅宏;;云南凤庆地区花岗岩类岩相学特征[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4 张骞;;当代花岗岩研究的若干问题[J];环球人文地理;2017年09期

5 刘家远;关于花岗岩类形成作用概念的讨论[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申屠保,王增;藏东花岗岩类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年01期

7 П.Г.涅达什科夫斯基 ,А.М.连尼科夫 ,孙恭安;钡-铷-锶比值是花岗岩类成因和演化的指示剂[J];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1994年01期

8 申屠保ng;藏东花岗岩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特提斯地质;1995年00期

9 刘家远;;对我国花岗岩类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浅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0年03期

10 彭振安;含锡花岗岩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性评价[J];矿产与地质;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2 庞振山;杜杨松;颜世强;章浩;;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余希静;;西藏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演化[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7)——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3年

4 张能德;张怀举;;川西含锡花岗岩类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1)——“三江”论文专辑[C];1991年

5 刘红涛;孙世华;刘建明;翟明国;;华北北缘地区中生代高锶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源区性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张能德;;川西花岗岩类的海相火山-侵入成因证据[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20)——“三江”论文专辑[C];1990年

7 李之彤;;吉黑东部地区花岗岩类的时代划分和空间分布[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8 吴澄宇;白鸽;黄典豪;朱正书;;南岭富重稀土花岗岩类的特征和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5)[C];1992年

9 王心泉;;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类型与岩石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10 叶伯丹;李志昌;;南岭及其周围地区花岗岩类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章寅虎;九华山——花岗岩断块地貌的完美展示[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2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黄丽;区域性矿产评价再传捷报[N];中国矿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Hafizullah Abba Ahmed;A型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2 魏玉杰;花岗岩风化岩土体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与稳定性数值模拟[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3 陈伟;河南新县及周边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及钼矿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孔娟娟;西秦岭三叠纪同碰撞花岗岩及中国东部中生代岩脉成因与洋壳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5 张元朔;北秦岭造山带东段显生宙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6 吴洪杰;苏鲁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及花岗岩Mg-Fe同位素分馏若干机理问题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7 王新雨;北澜沧江带二叠—三叠纪花岗岩类对古特提斯洋俯冲、闭合过程的约束[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8年

8 李永峰;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伍光英;湘东南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显愿;江西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多期似斑状花岗岩岩浆作用与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王传斌;西南三江保山地块木厂碱性花岗岩岩石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张琦玮;腾冲地块早白垩世高硅花岗岩结晶分异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邢慧强;西秦岭中生代花岗岩对于大陆弧长英质岩浆成因的启示[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杨飞;高分异花岗岩: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武阳;西藏仲巴始新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刘孟言;扬子地块东段四条近东西向早白垩世花岗岩带的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胡俊强;西秦岭地区同源偏铝质和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9 柳海涛;内蒙古苏右旗及西乌旗地区三叠纪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10 孙乾坤;内蒙杜尔基花岗岩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本文编号:2612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12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c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