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海底热液硫化物金银富集机制研究
【图文】:
可以发现冲绳海槽热液区硫化物矿床多为Zn-Pb-Cu型硫化物矿床,不同于洋内型弧逡逑后盆地产出的Zn-Cu型硫化物矿床及洋中脊构造背景产出的Cu-Zn型或Zn-Cu型硫化物矿床逡逑(图1-1A)。冲绳海槽的海底热液硫化物具有明显的Pb富集特征,而报道的富铜的样品逡逑非常少。这种差异部分归因于洋中脊和成熟的弧后盆地之下为相对富集Cu、Fe的玄武质逡逑岩石,而不成熟的弧后盆地其火山作用产物主要为相对富含Pb的长英质火山岩系。冲绳逡逑海槽热液硫化物矿床富Pb还与沉积物的贡献有关(Halbach邋et邋al.邋,,邋1997)。沉积物对逡逑Pb的贡献,在发育于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上的热液硫化物矿床的化学特征上也有所体现逡逑(图1-1A)。贫Fe是冲绳海槽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另一特征,在岛弧背景和东马努斯盆地逡逑发育的热液硫化物大部分样品Fe的比例也相对较低(图1-1B);而洋中脊背景,包括太逡逑平洋东部的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发育的海底热液硫化物中Fe都是占主导的(图1-逡逑1B)。这主要归因于基岩性质的差异:洋中脊的玄武岩基岩中含Fe矿物含量高,而冲绳逡逑海槽、东马努斯盆地这些不成熟陆内弧后盆地的长英质基岩中Fe含量相对较低。这与热逡逑液流体的组成一致:冲绳海槽中热液系统喷出的热液Fe浓度在8.邋6-445邋mjhoI/L之间逡逑(Kawagucci
Fe邋(wt.%)逦Pb邋(wt邋%)逡逑图1-1全球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的主量元素三角图逡逑(A)邋Zn-Cu-Pb三角图,冲绳海槽的样品明显富集Pb;邋(B)邋Pb-(Cu+Zn)-Fe三角图,冲绳海槽的样品明显逡逑相对贫Fe。数据整理自JAMSTEC邋G0DAC邋(见第2页脚注1)和ISA数据库(见第2页脚注2)。逡逑7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刚;张玉祥;陈祖兴;马瑶;王晓媛;张丹丹;李晓辉;;西太平洋典型弧后盆地的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J];海洋科学集刊;2016年00期
2 杨文达,陆文才;东海陆坡—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初探[J];海洋石油;2000年04期
3 李乃胜;大洋钻探与冲绳海槽[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3期
4 吕成富,李永植;冲绳海槽成因的初步探讨[J];海洋科学;1986年05期
5 高金满,李国胜,孙家淞,梁寿生;冲绳海槽的地形地貌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7年01期
6 金翔龙,喻普之;冲绳海槽的构造特征与演化[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年02期
7 J.Letouzey;M.Kimura;陶国保;;冲绳海槽——沿大陆边缘发育的弧后盆地的成因[J];海洋地质译丛;1987年03期
8 大岛章一;高元勤;;冲绳海槽的海底没有扩张[J];地震地质译丛;1988年01期
9 秦蕴珊,翟世奎;冲绳海槽浮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及含氟性的讨论[J];地球化学;1988年02期
10 许薇龄,乐俊英;东海的构造运动及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博;李三忠;索艳慧;郭玲莉;Ian Somerville;;冲绳海槽地质属性及其动力学机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23: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专题24: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C];2016年
2 姜效典;;冲绳海槽及邻域热流场反演[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栾锡武;;冲绳海槽地球动力学模型[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杜德文;孟宪伟;刘振夏;石学法;;五万年以来冲绳海槽突变沉积事件[A];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青年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海洋湖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赵金海;王振宇;;冲绳海槽新生代构造深化讨论[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李培廉;杨文达;;东海陆坡——冲绳海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付永涛;王先超;谢天峰;;冲绳海槽地区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计算和地质解释[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孟林;张训华;温珍河;孟祥君;;冲绳海槽构造活动性的热模拟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九)——专题67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进展、专题68地热:从今到古[C];2015年
9 李冬玲;;冲绳海槽南部中全新世以来的古海洋环境演变[A];2015年浙江省地理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江为为;刘少华;朱东英;宋海斌;;东海冲绳海槽地壳结构与性质研究现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本报记者 何亮 王静婷;下潜10027米,记录地球心跳[N];科技日报;2017年
2 张旭东;我国“科学号”在冲绳海槽科考满载而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本报专稿 吴猛;中国诚意换来日本蛮横[N];世界报;2010年
4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提前反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现代国际关系》杂志主编;钓鱼岛争端的四种战略前景[N];中国国防报;2013年
6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李金蓉;划界案具有充分的科学和法律依据[N];中国海洋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纪岩青;谈判是中日和平划界的唯一途径[N];中国海洋报;2012年
8 记者 郭一娜 刘天;日学者:钓鱼岛不是日本固有领土[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瑶瑶;冲绳海槽海底热液硫化物金银富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常凤鸣;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3 黄朋;冲绳海槽火山活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傅命佐;冲绳海槽构造地貌发育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刘焱光;近4万年来冲绳海槽物质来源的定量估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李萍;冲绳海槽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余华;冲绳海槽中部37 Cal ka BP以来的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韩波;东海地球物理场及深部地质构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李冬玲;冲绳海槽南部中全新世以来的硅藻记录与古环境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蒋富清;冲绳海槽晚第四纪沉积特征及其物源和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月;东海陆架—冲绳海槽不同沉积单元表层沉积物组成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徐烨;末次盛冰期以来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水文条件的快速变化[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3 王佳泽;17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柱状样沉积学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4 李青;7500aBP以来冲绳海槽北部海洋古环境的演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5 胡倩男;冲绳海槽中部热液区近海底水体及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6 常凤鸣;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及其古海洋学意义[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7 张丹丹;冲绳海槽中部地区沉积物特征及对沉积环境的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8 陈晨;两株冲绳海槽热液细菌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7年
9 王静;长江口沉积物反硝化细菌和南冲绳海槽深海沉积物产胞外酶细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何晋娜;冲绳海槽南部7000cal.yr BP以来的硅藻及冬季海水表层温度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42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42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