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相山铀-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3 19:05
【摘要】:相山铀矿田位于华南赣杭火山岩型铀成矿带的西南端,江西省抚州境内。随着勘探程度不断加深,该地区已经形成了铀-铅锌多金属矿床集聚区。目前,对该地区铀-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机理等的认识尚存在争议,尤其对于矿田西部地区揭露的铅锌矿化与铀矿床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对薄弱。因此,本文综合运用蚀变岩石学、矿物地球化学、原位S同位素等方法,对相山铀矿田西部的居隆庵和河元背铀矿床,北部的沙洲铀矿床,及西部地区揭露的牛头山铅锌矿体开展研究,对比分析相山西部和北部铀矿床的热液蚀变及矿化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探讨牛头山铅锌矿体成矿流体来源,以便深入探讨铀-铅锌成矿机制及铅锌矿化与铀矿化之间的关系。镜下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相山铀矿床的蚀变围岩和铀矿脉中发育的大量黄铁矿多为热液成因,主要形成于铀成矿前期,是引起铀还原沉淀的重要还原介质。相山铀矿田西部和北部铀矿床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异显著,西部铀矿床(居隆庵和河元背)中黄铁矿的δ34S值为0.1‰~8.4‰,明显低于北部沙洲铀矿床中黄铁矿的δ34S值(7.5‰~16.2‰),表明形成两地区铀矿床中黄铁矿的热液流体和硫的来源不同。矿田西部铀矿床中形成黄铁矿的硫主要是通过大气降水演化的流体对基底变质沉积岩中硫的淋滤而获得,并在流体运移过程中存在来自围岩(火山-次火山岩)的硫的混入;北部铀矿床中形成黄铁矿的硫主要来自矿田西北侧红盆内的蒸发岩,这暗示了矿田内成矿流体存在红盆卤水的参与。此外,西部居隆庵和北部沙洲矿床中矿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相对于它们各自的新鲜围岩和蚀变岩石也显示了显著的差异,表明形成西部和北部铀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西部铀矿床中成矿流体富F;而北部铀矿床中成矿流体相对贫F。矿田西部和北部铀矿床中铀均是以氟的络合物形式进行迁移,矿田内西部铀矿床成矿规模大于北部铀矿床,可能与西部成矿流体中F含量高于北部成矿流体中F含量有关,这暗示相山西部地区成矿潜力大于北部地区。对牛头山铅锌矿化体中硫化物原位S同位素的分析表明,形成该铅锌矿化体的矿化流体δ34SΣS值约为+3.79‰,利用共生矿物对(闪锌矿-方铅矿)硫同位素温度计计算获得的平衡温度为197~476℃,表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的岩浆热液。此外,硫化物矿石的微量、稀土元素研究显示这种岩浆热液具有富Cl贫F的特征,主要为矿田西部河元背地区深部最晚阶段侵入的斑岩质岩浆分异的岩浆热液。通过对铀矿床和铅锌矿化体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这两种矿床不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铀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演化的热液;铅锌矿化体为中高温岩浆热液成因。此外,根据矿田西部铀矿床黄铁矿硫同位素特征及结合铀矿与铅锌矿化的空间分布关系,可认为铅锌矿化体可能为铀矿床中黄铁矿的形成提供了硫源。
【图文】:

构造带,赣杭构造带,相山铀矿田,板块缝合带


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逡逑相山铀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赣杭构造带的西南端,接近于扬子板块与华夏逡逑板块缝合带的结合部位(图2-1),受制于相山塌陷式火山盆地,该盆地东西长逡逑约26km南北宽约16km,面积约316km2邋(图2-2)。逡逑|\50逦116。逦II乙逦118°逦119°逦120°邋E逡逑

地质图,相山铀矿田,地质


地层逡逑研究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包括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沉晚三叠世沉积岩、早白垩世火山岩和晚白垩世红层(范洪海等,,2001)各石特征具体描述如下:逡逑)前寒武纪变质岩基底逡逑相山地区地表出露的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主要包括三个组:神山组、库里施组,其中库里组出露最广泛,神山组主要出露在相山的西南部,上施组相山的北部和东部等地。神山组被分为两段:下段厚度约986m,主要由含石榴子石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岩,夹少量炭质千枚岩等组成;上段厚m,岩性主要包括灰黑色}y云母千枚岩夹少量炭质千枚岩等,岩石局部发热接触变质作用,发育特征变质矿物石榴子石和黑云母。研究表明,神山,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焕章;;论成矿流体[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2 邓军,高帮飞,王庆飞,杨立强;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05年01期

3 肖荣阁,原振雷,刘敬党,费红彩,葛振华,张明燕;区域成矿流体的形成与演化[J];地学前缘;2004年02期

4 梁俊红,金成洙,王建国;成矿流体研究的内容及其进展[J];地质找矿论丛;2001年04期

5 张志坚,张文淮;有机成矿流体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8年02期

6 林文蔚,殷秀兰;水—岩反应中成矿流体的浓缩作用及其应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9年01期

7 莫测辉,王秀璋

本文编号:2662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62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