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低品位微细粒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
【图文】:
然金与黄铁矿嵌布关系密切,少部分自然金包裹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中,还有少量自然金嵌布于脉石中。自然金以细粒嵌布为主,含量为77.19%,其次为微粒级,含量为22.81%,未见有+37μm粒级的自然金。2浮选试验矿石中可回收的元素为金,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矿。根据金及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间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可利用浮选工艺将载金矿物从矿石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金的富集和回收[3-4]。2.1磨矿细度试验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结果见图2。图2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增加,精矿回收率增加,粗精矿品位略有降低,-0.074mm粒级含量达到87.07%后,精矿回收率增加趋缓,尾矿品位也不再明显降低,因此,确定磨矿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7.07%。图1磨矿细度试验流程图2磨矿细度试验结果2.2pH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调整剂是调节捕收剂与矿物颗粒作用的辅助药剂,浮选过程多在调整剂和捕收剂的适当配合作用下进行,从而获得最佳的分选指标[5]。硫酸(H2SO4)和碳酸钠(Na2CO3)作为在含金硫化矿分选过程中常用的pH调整剂,得到广泛应用。另外,硫酸、碳酸钠同时也是黄铁矿的活化剂。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pH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结果见表2。表2调整剂种类与用量试验结果调整剂种类用量/(g·t-1)粗精矿产率/%金品位/(g·t-1)金回收率/%原矿品位/(g·t-1)无17.188.0079.421.73Na2CO3100017.808.2083.141.76Na2CO3200015.078.9077.441.73H2SO4150017.818.5085.201.78H2SO4300017.268.6083.681.77由表2可知,试验所用的2种调整剂在一定范围内对粗精矿品位影响不大,但碳酸钠用量?
然金与黄铁矿嵌布关系密切,少部分自然金包裹在黄铜矿和方铅矿中,还有少量自然金嵌布于脉石中。自然金以细粒嵌布为主,含量为77.19%,其次为微粒级,含量为22.81%,未见有+37μm粒级的自然金。2浮选试验矿石中可回收的元素为金,载金矿物为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矿。根据金及载金矿物与脉石矿物间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可利用浮选工艺将载金矿物从矿石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金的富集和回收[3-4]。2.1磨矿细度试验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磨矿细度条件试验,结果见图2。图2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增加,精矿回收率增加,粗精矿品位略有降低,-0.074mm粒级含量达到87.07%后,精矿回收率增加趋缓,尾矿品位也不再明显降低,因此,确定磨矿细度为-0.074mm粒级占87.07%。图1磨矿细度试验流程图2磨矿细度试验结果2.2pH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调整剂是调节捕收剂与矿物颗粒作用的辅助药剂,浮选过程多在调整剂和捕收剂的适当配合作用下进行,从而获得最佳的分选指标[5]。硫酸(H2SO4)和碳酸钠(Na2CO3)作为在含金硫化矿分选过程中常用的pH调整剂,得到广泛应用。另外,硫酸、碳酸钠同时也是黄铁矿的活化剂。按照图1所示流程进行了pH调整剂种类及用量试验,结果见表2。表2调整剂种类与用量试验结果调整剂种类用量/(g·t-1)粗精矿产率/%金品位/(g·t-1)金回收率/%原矿品位/(g·t-1)无17.188.0079.421.73Na2CO3100017.808.2083.141.76Na2CO3200015.078.9077.441.73H2SO4150017.818.5085.201.78H2SO4300017.268.6083.681.77由表2可知,试验所用的2种调整剂在一定范围内对粗精矿品位影响不大,但碳酸钠用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大新;;微细粒矿物选矿的进展[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1980年04期
2 余雪花;微细粒矿物分选中粒子间作用能的影响[J];有色矿冶;1990年01期
3 刘丽芳;邬汉骐;;微细粒物料的分级脱水研究[J];云南冶金;1990年02期
4 马金环,李玉敏;含砷、锑型微细粒金矿石的强化浮选[J];黄金;1996年01期
5 黄菁华;张康生;刘运财;罗开贤;;复杂微细粒低品位硫回收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0年01期
6 孙立;邓政斌;;回水中的微细粒矿物资源化利用[J];矿冶;2012年02期
7 宋少先 ,代宗福 ,卢寿慈;微细粒矿物悬浮体的聚团与分散[J];江西冶金;1987年02期
8 袁领群;用重选方法回收微细粒金[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6年06期
9 夏志乡,王凯;攀钢选钛微细粒生产改进研究[J];四川冶金;2001年04期
10 翁达;电场在微细粒物料脱水过程中的应用[J];矿冶工程;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启学;肖庆苏;罗家珂;张宝丽;乔宗科;;微细粒矿物资源选矿新技术研究[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2 杨强;张裕书;毛益林;龚文琪;;细粒浮选研究动态[A];复杂难处理矿石选矿技术——全国选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英姿;;微细粒复杂红磁混合铁矿选矿技术研究及工业应用[A];晋琼粤川鲁冀辽七省金属(冶金)学会第二十一届矿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明达;;磁重分选器在微细粒磁铁矿选矿流程中的作用探讨[A];2008年全国金属矿山难选矿及低品位矿选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金长;;磁重分选器在微细粒磁铁矿选矿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矿山采选技术进展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志红;王怀法;李洪跃;;微细粒煤泥剪切絮凝助滤技术的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选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军;戴向东;;MOS浮选回收攀枝花微细粒级钛铁矿的研究[A];199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7年
8 张明达;赵云鹏;贺国录;;浅谈处理微细粒磁铁矿的工艺流程和设备选择[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明达;;微细粒难选磁铁矿的高效选别设备——磁重分选器[A];2005年全国选矿高效节能技术及设备学术研讨与成果推广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汤玉和;;提高微细粒级赤铁矿磁选回收率的新技术研究[A];2008年全国金属矿山难选矿及低品位矿选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暨设备展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谢玉先 周军 赖思民;攀钢攻克微细粒级钛铁矿选矿世界难题[N];中国冶金报;2003年
2 野晶;攀钢14万吨微细钛生产线今年投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记者 刘艾瑛;微细粒复杂金矿浮选难题得以解决[N];中国矿业报;2014年
4 吴长锋;微细粒铁矿石磁选难题被攻克[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正鹏;微细粒高硅型铁矿石的高效分选及产业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淼;微细粒赤铁矿分散—絮凝行为及机理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路晓龙;基于旋流场中微细粒矿物运动特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5年
3 彭晓;某含碳高砷微细粒金矿提金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贤晨;微细粒白云石浮选特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5 郭超;超微细粒物料的资源回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张延军;微细粒氧化锰的回收与利用[D];广西大学;2008年
7 胡本福;微细粒孔雀石硫化—浮选的强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谭燕葵;微细粒—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浮选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吕中海;四川大顶山微细粒矽卡岩型铁锡矿选矿工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刘玫华;四川某微细粒矽卡岩型锡矿选矿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7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687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