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微波干燥及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褐煤微波干燥及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褐煤资源丰富,但其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热值、易自燃等特点,使得褐煤直接利用效率低、经济性差,需对褐煤进行提质后利用。褐煤众多利用途径中,脱水是提质第一步。传统的干燥工艺,通常采用热风或蒸汽进行,但加热速度慢、工艺复杂、环保处理难。由于微波干燥具有选择性、穿透性、高效性和即时性等优点,结合水分作为极性分子是强吸波介质,本文以中国内蒙古东部的典型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的介电加热技术探索褐煤干燥的特性,通过试验揭示褐煤微波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并提出提高褐煤微波干燥安全性的措施。通过开展褐煤微波干燥的研究,希望对褐煤微波干燥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首先,本文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微波功率、煤样粒径、煤种、煤样余温、抽湿方式)下的褐煤微波干燥特性试验,考察褐煤微波脱水机理。结果表明,褐煤微波干燥过程分为三段:恒重段、快速失重段、慢速失重段,其中快速失重段和慢速失重段划分以临界含水率为界;并给出“饱和功率”这一概念,定义为某-粒径的一定质量煤样在微波干燥下的最佳功率,大于或小于饱和功率均使临界含水率增大,干燥程度降低;煤样粒径对干燥效果的影响与传统干燥不同:三种粒径煤样临界含水率依次为粉煤(小于0.2mm)块煤(8~12mm)粒煤(1~4mmm),相应的干燥效果依次为粉煤块煤粒煤;在不同煤质研究中发现煤样含水率是导致不同煤样升温和失重不同的最主要因素,含水率越高升温、失重越快,而煤质则决定了煤样的干燥程度;微波干燥后的余热,可以使煤样含水率继续降低1-2个百分点,其中煤样表面温度在60℃以上时的余热,对降低煤样含水率较为明显;对干燥系统中抽湿设备进行简单模拟,发现抽湿速率越大,煤样温度越高,着火风险提高,需对抽湿速率严格要求;通过对干燥过程中煤样内外水的分析,发现相比常规干燥微波干燥脱除内水具有一定效果,且两种干燥方式均是在煤样自由水大部分脱除后,内水才开始大量脱除。通过对干燥后煤样物化性质的分析,发现经过微波照射的煤样热值提升,且当含水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热值增加约60-65kcal/kg;干燥后煤样中的羟基和羧基含量及氧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微波照射可以使煤阶提升;干燥后煤样孔隙发生变化,总孔容和总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而褐煤的微孔孔容和微孔比表面积则是先增大后减小。干燥后褐煤的回吸试验表明,微波干燥并不能很好的抑制煤样回吸,不同粒径煤样干燥到相同含水率时,粒径越小回吸越明显。微波干燥后褐煤的燃点比常规干燥法燃点高约60C,微波干燥后自燃和燃烧的倾向稍低,体现微波干燥独特性。为降低褐煤干燥过程中的着火风险,通过调节微波功率分配方式、煤样温度、气氛氧含量等手段探寻抑制煤样着火的方法,结果表明:微波间歇加热方式可使煤样温度维持在70℃~90℃之间,且干燥过程更具安全性;控制煤样表面温度90℃、降低氧气浓度可以有效降低着火风险,并能使煤样达到深度干燥。最后,本文对块状褐煤内部水分脱除形态进行了研究,结合煤样内部不同位置含水率和温度的对比分析,发现由于微波干燥过程中煤样内部压力升高,在“泵’效应的作用下,煤样中的部分水分以液态或气态形式从煤样内部快速排出,且数量可观的液态水聚集或喷离褐煤外表面,这些发现为通过非蒸发方式收集这些液体水分提供了可能,从而减少水分汽化的能耗,进而提高微波整体干燥效率。鉴于此,对于微波干燥来说,可直接采用较大粒径的块状煤样,不但可以有效降低破碎过程的能耗,而且也有望获得较好的干燥效果,以体现微波干燥的优越性。
【关键词】:微波 褐煤 干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849.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3
- 第1章 绪论13-29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褐煤利用方式14-17
- 1.3 褐煤脱水工艺简介17-25
- 1.3.1 蒸发脱水17-22
- 1.3.2 非蒸发脱水22-23
- 1.3.3 微波干燥23-25
- 1.4 褐煤微波干燥研究进展25-27
- 1.5 本文研究内容27-29
- 第2章 褐煤微波干燥特性试验研究29-55
- 2.1 引言29
- 2.2 试验系统与设计29-32
- 2.2.1 微波干燥试验系统29-30
- 2.2.2 试验步骤30-31
- 2.2.3 试验煤样31-32
- 2.3 褐煤微波干燥的影响因素研究32-42
- 2.3.1 微波功率的影响32-36
- 2.3.2 煤样粒径的影响36-38
- 2.3.3 煤质的影响38-40
- 2.3.4 物料余温的影响40-41
- 2.3.5 抽湿的影响41-42
- 2.4 褐煤微波干燥提质效果42-52
- 2.4.1 干燥样品的热值分析43-44
- 2.4.2 含氧官能团变化44-45
- 2.4.3 孔隙结构变化45-49
- 2.4.4 微波干燥和常规干燥脱除内外水比较49-50
- 2.4.5 微波干燥褐煤回吸特性50-52
- 2.5 本章小结52-55
- 第3章 褐煤微波干燥着火特性55-67
- 3.1 不同功率大小的影响55-57
- 3.2 不同功率组合方式的影响57-59
- 3.3 微波间歇加热的影响59-61
- 3.4 煤样终温的影响61-62
- 3.5 氧含量的影响62-63
- 3.6 微波干燥与常规干燥煤样燃点比较63-65
- 3.7 本章小结65-67
- 第4章 微波干燥褐煤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67-77
- 4.1 试验设计67-69
- 4.2 脱水过程中煤样表面处水分析出情况69-72
- 4.3 脱水过程中煤样内部含水率和温度变化72-75
- 4.4 本章小结75-77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7-81
- 5.1 结论77-79
- 5.2 展望与不足79-81
- 参考文献81-89
- 致谢89-9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91-93
- 附件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育烽;微波干燥法[J];铁道机车车辆工人;2001年02期
2 陈留根;原木微波干燥装置[J];工业加热;2002年05期
3 施树基;微波干燥茧茧层和蛹体成分的初步分析[J];丝绸;1978年01期
4 ;微波干燥装置[J];纺织器材通讯;1978年01期
5 ;微波干燥碱性紫5BN试验情况简介[J];染料工业;1978年01期
6 ;微波干燥[J];化学世界;1983年04期
7 P·查尼斯 ,侯今铁;粉煤的微波干燥[J];选煤技术;1988年02期
8 刘丽,罗平,彭增华,宋云芳,江滨;鲜姜微波干燥的湿热分析试验[J];食品科学;2002年07期
9 祝圣远,王国恒;微波干燥原理及其应用[J];工业炉;2003年03期
10 曾祥燕,林庆生,赖凤英,黎锡流;绵白糖微波干燥的初步描述和质量控制[J];中国甜菜糖业;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厚旭;程志;廖建军;沈刚;雷霆;王朝峰;张洁;;微波干燥技术在钛硅分子筛生产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和进娜;徐庆;苏伟光;叶京生;;微波干燥技术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兴业杯”中国制药装备论文集[C];2006年
3 王永周;陈美;黄茂芳;张福全;;微波干燥天然橡胶研究[A];2010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朱德泉;孔晓玲;朱德文;钱良存;王硕;;猕猴桃切片微波干燥特性及品质与能耗分析[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绍林;邱丽娟;;微波干燥中的一项新工艺——微波钝化酶的机理及其影响[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孔臻;席年生;刘朝贤;姚光明;;微波干燥烟丝的显微结构观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朱德泉;孔晓玲;张肇鲲;蒋德云;王继先;;小麦微波干燥特性及工艺参数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朱德泉;孔晓玲;张肇鲲;周杰敏;王硕;;微波干燥条件对小麦干后品质和能耗的影响[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韩翠萍;郑先哲;霍贵成;于鹏;;鲜牛奶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初探[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渠灏;唐伟强;谢民;;基于DCS的微波干燥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鹏 王延斌;我国纺织业首创应用微波干燥技术[N];中国质量报;2010年
2 崔大涛 ;微波干燥技术独具匠心[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赵福欣 特约记者吉发敏;微波干燥技术向化工领域渗透[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卢飒;用创新推动企业不断成长[N];贵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建芳;木材微波干燥热质转移及其数值模拟[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玉川;莴苣颗粒负压微波高效节能均匀干燥机理及工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3 李雨;典型冶金物料的微波及组合干燥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林强;枸杞微波干燥特性研究与试验[D];宁夏大学;2015年
2 姚连升;褐煤微波干燥及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杜春林;织物真空微波干燥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4 郭胜利;复合肥料的微波干燥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余文胜;茭白微波干燥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蒋仕飞;球形介质材料的微波干燥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7 冯薇丽;黄姜微波干燥特性及较佳干燥工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8 郭国柱;微波干燥关键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朱艳丽;微波干燥矿物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10 唐伟琴;木瓜的薄层微波干燥特性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褐煤微波干燥及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0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0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