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地雷达的煤岩界面识别技术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163.1
【图文】:
化识别及无人化开采的目标做出一定贡献。1.2 国内外研究现状(Present Research States)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开始,世界上英美、澳大利亚、前苏联等一些主要产煤国就开始了对煤岩介质识别的研究[7],[8],而探地雷达手段由于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无损检测方法,从研发以来,被越来越多的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用探地雷达手段进行煤岩界面的研究,需先对前人做出的研究贡献进行总结,结合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2、探地雷达在煤巷工程中的应用现状;3、探地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及智能化识别研究现状。1.2.1 煤岩界面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百度数据库[9]对近年来关于“煤岩界面”学术成果的分析和统计,煤岩界面的研究热度近年来逐步上升,煤岩介质的界面识别也成为研究煤岩的重点,从关联研究可以看出,图像信号的数据处理、 射线及传感器等方法是研究煤岩界面的重要手段,无损、智能化探测成为发展的趋势。
程技术大学张强等(2016)[28]人选取截割过程中截齿的振动信号识别的特征信号,针对截割过程中截齿 x、y、z 三个方向的振动、齿尖红外闪温值和温度-频数图像进行实时采集,研究截齿振不同煤岩比例试件之间的变化规律[29]。业大学王昕等(2017)[31][32]人基于电磁波对煤岩界面进行了大量煤岩太赫兹信号差异特征,分别采用物质成分分析法和德拜/洛仑吸收、折射和介电特性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了煤岩光电特性机理,煤岩识别的可行性[33];在太赫兹频段,利用煤岩的吸收特性和折了一种基于 THz-PCA-SVM 的煤岩识别方法,解决了煤岩特性相。内外研究一些成果来看,目前,对于煤岩界面的识别技术,从识方法:一种是对采煤过程中剩余煤层的厚度进行探测,理论上是测;另一种是对采煤机是否切割到岩层顶板进行判定,理论上是料与采煤机切割轮碰撞响应的探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一杰;徐志钮;金虎;;基于三电极法的相对介电常数测量误差分析及修正方法研究[J];高压电器;2018年06期
2 杨锦舟;林楠;张海花;魏宝君;;相对介电常数对电磁波电阻率测量值的影响及校正方法[J];石油钻探技术;2009年01期
3 龚炽昌;;不均匀介质相对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的计算[J];电工技术学报;1987年02期
4 B、И、Aфъoмeeв;赵灼文;;相对介电常数快速测量法[J];国外计量;1987年04期
5 王国伟;;Baylectrol4900/4900stab/oc4901电容器浸渍剂[J];电力电容器;1988年04期
6 雷龙飞;李继明;李靖宇;程学珍;;一种基于电容检测的密闭管道人体掉入探测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年13期
7 张龙,朱健,林立强,卓敏;相对介电常数大于100的BST(钛酸锶钡)薄膜[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5年01期
8 郭文川;王婧;刘驰;;基于介电特性的薏米含水率检测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3期
9 武志燕;黄卡玛;;DMSO-乙醇混合溶液相对介电常数特异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10 邓小燕;王通;;探地雷达探测中对媒质相对介电常数的测定[J];物探与化探;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泰;张玉良;;微波介质相对介电常数与损耗正切的高温测量系统[A];198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C];1985年
2 许彬彬;李长江;林俊渊;;天馈防雷连接器设计[A];2018(第八届)连接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C];2018年
3 许万业;李鹏;;材料的随机误差对天线罩电性能的影响[A];2014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4 赵宏杰;周济;桂治轮;李龙土;;Bi取代钇铁石榴石的介电频率行为[A];第十三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4年
5 鲍贻清;刘玮;宋玉梅;宋晓瑜;;电容器用新型绝缘油的合成研究[A];2015年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论文集[C];2015年
6 史振华;高成;宋双;许祥辉;朱晖;;复合材料对飞机表面感应电场影响的仿真研究[A];第22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选[C];2012年
7 庄建兴;成立;郝张成;洪伟;;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介质材料特性测试与分析[A];2015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15年
8 吕俊峰;郭文川;;加热对食用玉米油微波介电特性及品质的影响[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9 肖毅;冯启宁;尚作源;;含水岩石的低频介电特性和极化机理[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赵玉顺;柏勇;仇善良;段泽民;司晓亮;陈佳怡;;金属钮扣式分流条的静电场分布特性研究[A];静电放电:从地面新技术应用到空间卫星安全防护—中国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全国静电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共烧材料匹配:LTCC研发关注点[N];中国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高;黄土填方介电参数特性及地质雷达回波的正演与解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2 于松涛;宽带天线的可穿戴设计与雷达截面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孙银宝;氮化硅基多孔透波材料制备及其性能表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光照;基于探地雷达的煤岩界面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文排举;三维平面分层非磁化等离子体介质散射和逆散射[D];厦门大学;2017年
3 刘磊;基于探地雷达的水泥土探测试验及病害数值模拟[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4 于启洋;小粒咖啡豆介电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年
5 陈志远;番茄电特性的无损检测与生理特征关系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顾健健;多频带可穿戴微带天线的研究和设计[D];苏州大学;2013年
7 周道传;地质雷达检测砼结构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应用[D];郑州大学;2006年
8 郭璇;光子晶体光纤传感机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周泓宇;改变填充介质参数实现可调谐的契伦科夫高功率微波输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陈鑫;非线性绝缘介质交变电场激励下介电特性的仿真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7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1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