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煤层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区段煤柱留设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315
【图文】:
学硕士学位论文下采空区上覆岩层的裂隙发育过程。逡逑数值模拟逡逑数值模拟软件,根据现场地质条件建立数值模型,分析侧向煤体支承压力分析采空区上覆岩层运动稳定的时间以及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和低应力区的的区段煤柱尺寸以及巷道掘进滞后工作面的时间和距离。逡逑
铜匠川铁路,井田内南部有109国道穿过,西边界有东胜东外环与国道210相接,矿井逡逑进场公路接自哈拉不拉沟运煤专用公路,此外井田西南部以塔拉壕镇为中心,公路网发逡逑达,杨家村矿井交通位置图如图2.1所示。逡逑%邋—邋1逡逑%逦,家村矿井I逡逑伊金一邋4/:/逡逑,乫逡逑’邋:|陕逦店堪十逡逑/邋J逦f逡逑f邋Z-一邋^■木县逦^逡逑图2.1杨家村矿井交通位置图逡逑Fig.2.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Yangjiacun邋mine逡逑井田总体地形为南?北低。最闻点位于井田西南部628号钻孔以南的山包上,标尚为逡逑1542.40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GI01号钻孔附近巴隆图沟的沟谷中,标高为1409.30m,逡逑最大高差为133m。井田位于鄂尔多斯台向斜东部,地壳完整、稳定,根据中国科学院地逡逑震局资料:井田所在地地震烈度为7度。逡逑根据地质填图及钻探成果对比分析,矿区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逡逑(T3y)、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l-2y)、侏罗系中统(J2)、白垩系下统志丹群(Klzh)逡逑和第四系(Q)。各岩层厚度岩性及特征描述见地层综合柱状图2.2。逡逑10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泽勋;田灵涛;;大采高首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7年16期
2 吴少伟;;综放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年01期
3 白少华;郭中华;关金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12期
4 桂和荣,陈兆炎;支承压力带宽度的数值模拟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1996年09期
5 梁纯升,赵阳升,刘成丹;抚顺龙凤矿支承压力非线性数值分析[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5年S1期
6 蒋金泉;宋振骐;;采场围岩应力分布的三维相似模拟研究[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7 ;用相似材料模拟法研究淮北芦岭煤矿采场周围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J];淮南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8 刘进海;支承压力带煤体温度的变化[J];煤矿安全;1988年10期
9 姜福兴,范炜琳;采场上覆岩层运动与支承压力关系的机械模拟研究[J];矿山压力;1988年02期
10 刘先贵;;采场周围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的探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阚磊;;软厚泥岩顶板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实测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九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4年
2 陈清国;秦奋;李吉静;;冲击地压在采场支承压力区的观测研究[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滕学军;张万斌;;锤击波速法测量煤体支承压力试验研究[A];矿山坚硬岩体控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王乃鹏;;关于冲击地压的类型与治理途径的探讨[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5 张京泉;;小煤柱护巷合理时空关系的确定[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6 蒋金泉;刘保国;;采场三维状态下顶板初次破断与支承压力显现[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7 文志杰;陈连军;尹立明;王荣超;;岩层明显运动时间效应分析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宋振骐;杨增夫;彭林军;;我国煤矿重大事故控制(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李学彬;曲广龙;黄万鹏;张国炎;陆侃;王军;;高支承压力区沿空留巷充填体强化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开忠;;近距离煤层同采技术与实践[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董健涛;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解除的力学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魏全德;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3 文志杰;无煤柱沿空留巷控制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向阳;采场围岩应力壳力学特征的柱宽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5 卢国志;煤矿安全开采可视化决策平台构建及核心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6 杨鹏飞;煤矿胶结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大冲;浅埋煤层侧向支承压力演化及区段煤柱留设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崧玮;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及灾害防控[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3 薛子武;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工作面支承压力测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4 徐志强;杭来湾煤矿30104上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及区段煤柱尺寸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年
5 王丰年;巨厚砾岩采场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6 杨友伟;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及保留巷道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孙伟芳;考虑围岩力学性质梯度特征的支承压力分布及影响因素[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田厚强;郓城煤矿综放采场微地震与应力特征研究及应用[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9 梁赛江;深井综放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及围岩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10 康维;深埋弱粘结厚煤层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17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1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