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胶结充填材料静态抗离析性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849.5
【图文】:
图 1-1 粗骨料颗粒受力分析ure 1-1 Force analysis of a single pa了颗粒级配对尾砂充填膏体静均粒径和粒径分散系数两个参 11 种骨料级配,并通过改进分散系数的合理范围,试验结 μm 颗粒的质量分数为约束条径分散系数为 1.43~1.45,平质量浓度对尾砂充填膏体静态度与初始浓度呈正相关,静态颗粒粒径分布的差异将影响充粉煤灰用量对煤矸石胶结充填
(a)VSI=2 (b)VSI=3图 1-2 不同稳定性等级的自密实混凝土试样Figure 1-2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VSI电子图像分析法依据骨料和料浆的色差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硬化混凝土剖面照片得到剖面上骨料的分布状况[32]。该方法所需的试件尺寸和制作方法与硬化视觉稳定性指数法相同,待混凝土试件硬化后将试件剖开并用相机对剖面进行成像,然后使用特殊的分析软件计算试件剖面四个高度范围内的骨料面积,通过比较骨料面积对混凝土拌和物的静态抗离析性能作出评价。柱状法是另一种纳入 ASTM 标准的自密实混凝土静态抗离析性能评价方法,是以200mm×660mm 的标准圆柱体试模中上节与下节混凝土拌合物中大于 4.75mm 的粗骨料的质量差异来反映混凝土拌合物的静态抗离析性能[36]。试验时首先让拌合物在试模中静停(15 1)分钟,接着在 20 分钟内用取料器将圆柱体分为上、中、下三节,然后用4.75mm 的标准方孔筛将顶节和底节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骨料洗出并将其擦至面干状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卢俊;叶燕华;李炎;姚荣;;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能与抗离析性能数值分析[J];混凝土;2016年11期
2 徐长伟;张阳;杨梦卉;高杰;;矿物掺合料对轻骨料混凝土抗离析性能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12年09期
3 徐长伟;王志军;高杰;杨梦卉;;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抗离析性能影响的研究[J];混凝土;2012年05期
4 冯冀平;;浅谈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J];门窗;2017年04期
5 魏建国;李平;付其林;;沥青碎石抗离析性能评价体系[J];中国公路学报;2014年07期
6 毛世辉;杨正宏;;大流动性陶粒混凝土抗离析性能改善的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08年12期
7 王建栋;吴爱祥;王贻明;王洪江;彭乃兵;;粗骨料膏体抗离析性能评价模型与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8 郭海滨;胜利桥上部结构C_(50)砼的配制[J];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9 黄新菊;;0C35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与应用[J];广东建材;2015年09期
10 朱宪荣,王瑜,张风林,孙启坡,王玉兰;BB肥的生产[J];磷肥与复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涛;赵青林;徐奇威;刘源强;马磊;;高水灰比超细灌浆材料抗离析性能及干缩性能研究[A];第三届全国商品砂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2 龙光银;孙清臣;钟旭;;自密实混凝土在预制构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模板脚手架工程创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3 马保国;王慧贤;欧志华;程志斌;;增稠剂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A];2011年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树桐;岳小强;仝尧;;自密实废弃塑料改性轻质混凝土工作性能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5 黄炳周;;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发展对策[A];福建省第九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宏志;考虑抗离析性能的沥青碎石平衡设计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庆东;煤矸石胶结充填材料静态抗离析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徐林强;掺增粘剂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戴炜;膨胀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工程应用[D];湖南大学;2012年
4 李进锐;高速铁路板式轨道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9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39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