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单截齿截割实验的煤岩可截割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15:51
【摘要】:目前我国煤炭开采逐渐向深部转移,深部危险煤层无人自动化开采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煤岩可截割性是采煤机自适应截割的关键技术因素,为达到无人工作面开采需要采煤机实现智能感知截割,煤岩截割比能耗作为采煤机与煤岩相互作用结果是评价煤岩可截割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单截齿截割实验探究煤岩可截割性,主要结论如下:1)对截割实验过程中截割温度与截割参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截割温度与截割速度关系:截割温度与截割速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截割深度与截割温度的关系:随着截割深度增加,截割温度曲线多数为“Z型”曲线上升,少数情况下呈现“下凹型”曲线上升。截割温度与f值关系表现为,截齿截割温度随煤岩f值降低而降低。(2)通过对各截割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各参数对截割温度影响敏感度大小表现为截割深度截割速度煤岩性质(普氏硬度),因此调控截割温度时对于参数调节优先级依次为:截割深度、截割速度、煤岩性质(普氏硬度)2)对截割实验过程中截割比能耗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截割比能耗进行了理论分析,从理论上推导了实时截割比能耗的计算方法,并指出了通过现有手段可以进行实时截割比能耗测定。(2)煤岩截割比能耗随截割深度变化主要表现为随着截割深度增加,平均截割比能耗均呈现“下凹型”曲线下降。H3、H2煤均出现了“临界截割深度”,即在“临界截割深度”前随着截割深度增加截割比能耗下降速率较大,超过“临界截割深度”之后平均截割比能耗下降速率较小。L1煤在本次实验中截割比能耗随截割深度增加均表现出截割比能耗逐渐降低,且比能耗降低幅度不大。截割比能耗随煤岩普氏硬度变化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通过煤岩截割比能耗与截割参数敏感性分析以及截割温度变化率与截割参数敏感性分析可知把截割过程中温度变化率作为煤岩可截割性评价是可行的,并且能够为煤岩可截割性实时评价提供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421.6
【图文】:

实验平台,普氏系数,煤样


煤样由灰黑至黑色,煤样内原生节理裂隙发育。1 煤普氏硬度为 1.5,通过普氏系数可划分为软煤层煤矿煤样取自该矿井主采煤层 3#煤层,实验过程中为三分之一焦煤,煤样原生节理裂隙较少。根据地 2.1,通过普氏系数可将 H2 煤划分为中等硬度煤层朔州露天矿煤样取自矿井露天矿二区,实验过程中为不粘煤,煤体整体较为致密,期间夹杂黄铁矿纹路显示 H3 煤普氏系数为 3.2,通过普氏系数划分为硬验平台(Cutting Experiment Platform)采用江苏省矿山机电装备高校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单方位模拟采煤机、掘进机滚筒截齿割煤的特点[39],试度的纵向升降系统;用来调整截齿截割两刀之间距程采用液压驱动系统带动煤样运动的方式实现;实验控系统实现[67],整体试验机如下图 2-1 所示。

原理图,截齿,测温,原理图


图 2-2 测温截齿原理图Figure 2-2 Principle diagram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ia)测温截齿 (b)PT100 铠装图 2-3 测温截齿实物图Figure 2-3 Practicality picture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i

模块图,截齿,测温,实物


(a)测温截齿 (b)PT100 铠装热电偶图 2-3 测温截齿实物图Figure 2-3 Practicality picture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pick(a)YG-1502DD 型恒压电源 (b)8 路 PT100 热电阻温度采集模块图 2-4 8 路 PT100 热电阻温度采集系统Figure 2-4 Thermal resistanc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system of PT100表 2-2 PT100 铠装热电偶Table 2-2 PT100Armored thermocouple项目 参数温度系数 TCR=3850ppm/k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生;王庆华;李德根;;镐型截齿截割阻力谱的分形特征与比能耗模型[J];煤炭学报;2015年11期

2 刘春生;宋杨;陈金国;孙广义;;镐型截齿割岩过程的温度场模拟[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3 邓嵘;李勇;;PDC钻头切削齿破岩温度场有限元仿真分析[J];石油机械;2012年12期

4 王想;阳廷军;杨林;肖高雄;;岩石可截割性及其分级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5期

5 王燕宁;何全茂;刘玉梅;;煤岩截割试验台的研制[J];中州煤炭;2010年02期

6 宋克志;袁大军;王梦恕;;基于盾构掘进参数分析的隧道围岩模糊判别[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7 郭臣业;鲜学福;吴轩洪;姚伟静;张昌勇;;岩石破碎功、坚固性系数、强度关系的实验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王洪英;李晓豁;;采煤机镐形截齿负荷的数学模型建立分析[J];煤矿机械;2007年04期

9 王春华;丁仁政;李贵轩;郑连宏;;截齿截割煤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红外热像研究[J];岩土力学;2007年03期

10 王洪英;刘春生;;截齿截割阻力的实测方法及其结果分析[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745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45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7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