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高层建筑群下多层采空区场地工程适宜性评价及治理

发布时间:2020-07-12 08:10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矿区矿城的转型发展,对废弃煤炭矿山的土地建设和生态利用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保障采空塌陷区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对采空区稳定性进行科学、合理和客观的评价。本文以徐州荣盛城项目为研究对象,该项目位于徐州矿务集团卧牛山煤矿井田范围内,项目场地下分布有2、3、7、9、10、20、21煤多层采空区,该项目拟建建筑为4F、11F、18F、24F、34F住宅(设1-2层地下室)及多层商业。该项目拟建建筑层高、建筑规模、采空区情况复杂,本文综合采用物探、钻探及钻孔成像开展采空区探测调查,在确定采空区范围、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情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特征的采空区,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场地稳定性及工程适宜性评价并分区,并提出相应的采空区治理方案,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各煤层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及裂隙发育情况。采用在物探、钻探、钻孔成像、水位观测等技术手段,结合收集的采矿资料基础上定量分析场地各煤层的采空区的分布情况及残留孔洞裂隙发育情况。(2)分别采用煤(岩)柱稳定分析法和采空区条件特征判别法分别对场地下的房柱式、条带式开采采空区和长壁式开采采空区场地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将场地按采空区场地的稳定性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不稳定区。(3)分别采用采空区特征判别法、活化影响因素分析法,地表剩余变形判别法等分析评价采空区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并采用荷载影响深度判别法、附加应力分析法分析评价拟建工程对采空区的影响程度分析,结合采空区场地稳定性评价成果、拟采取的抗采动影响技术措施的难易程度等进行拟建工程的适宜性评价,将采空区场地根据工程建设适宜性划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适宜性差区。(4)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的采空区治理范围,针对需治理采空区特征结合周边建筑物及环境条件,提出了采空区治理方案,采用注浆治理采空区、明确了注浆孔布置及注浆施工工艺等,并提出了注浆治理检测合格标准。注浆治理后通过钻探、波速测试、注水试验、钻孔成像、结石体强度检测等综合检测结果表明:通过注浆处理,已减小甚至消除了采空区地面剩余变形造成的采空地面塌陷灾害的影响,场地注浆治理工程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25.3
【图文】:

规划图,位置图,徐州,专业学位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Study Area拟建的徐州荣盛城项目位于矿山西路以南、三环西路以西,交通便利、地理位越,见图 2-1。徐州荣盛城项目地块总用地面积 2563358m2(约 3845 亩),包括地块,根据建设单位 2016 年 7 月提供的最新规划图,拟建建筑主要为 4F、11

流程图,数据处理,流程图,测线


数据处理及解释流程图

发育高度,采空区,断裂带


图 2-16 Z6 孔 7 煤采空区断裂带发育高度统计Figure 2-16 The height of the caved zone of 7# goaf exposed by Z6图 2-17 Z8 孔 7 煤采空区断裂带发育高度统计Figure 2-17 The height of the caved zone of 7# goaf exposed by Z8断裂带发育高度 H=59.0m7 煤采空区 209-212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倩;宣以琼;;采空区地基处理相关问题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李淅龙;凌丹丹;李德春;;干涉成像在双安煤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5期

3 张国堂;胡德省;汤志刚;;超高密度电法在贾汪煤矿采空区勘察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5年08期

4 刘富有;刘应然;张涛;詹亚辉;李雄峰;;拱形结构注浆控制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的机理初探[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5年04期

5 冯艳平;;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探测及爆破处理[J];采矿技术;2015年04期

6 丁金刚;蒋辉;;采空区勘查新技术及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3期

7 余乐文;张达;张元生;王利岗;;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智能化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5年03期

8 闫腾飞;李元辉;徐帅;安龙;;采空区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地理坐标定位方法[J];金属矿山;2015年05期

9 孙贵尚;李建中;;我国采煤塌陷地治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年21期

10 冯旭海;;煤矿老空区地表用作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评价[J];煤矿安全;2014年07期



本文编号:2751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51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