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黔西盘县晚二叠世煤系自然伽马高异常层沉积特征及成因

发布时间:2020-07-25 07:26
【摘要】: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16口钻井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并以J901井与J301井样品的实验测试结果为依据,探讨了黔西盘县地区晚二叠世煤系自然伽马高异常层的空间展布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成因及地质意义。基于煤系测井数据的整理分析,建立了研究区内自然伽马高异常层的识别原则,并依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将异常层划分为次高异常层与显著高异常层,并对异常层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对区域内稳定发育的异常层(对比层)进行了命名;对异常层样品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对重点研究层进行矿物学分析时,发现了磁绿泥石、金红石、伊利石、勃姆石等特殊或罕见的矿物。在对除GR-a层以外的异常层样品的主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后发现,多数异常层样品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流纹岩和高钛玄武岩均有一定相似性,证明其物质来源具有双重性,认为其Th元素可能赋存于多种粘土矿物中、U元素的富集主要与有机质有关,K元素主要赋存在伊蒙混层的粘土矿物中。GR-a层作为重点研究层,对其展开了详细的电子探针、扫面电镜等测试分析后发现,放射性Th元素主要来自磁绿泥石,U元素富集和有机质相关,而K元素则最主要来自伊利石,此外含钛矿物中也含有较高的放射性元素,层内的他生矿物主要为火山成因,且放射性元素及其赋存矿物多源自酸性火山岩;将本次研究的重点层位(GR-a层)与滇东宣威组底部相似层位的高自然伽玛异常层进行比对后发现,二者的矿物组合具有高度相似性与继承性,认为其成因与物质来源基本一致,降落型火山碎屑(火山灰)是其主要的形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1
【图文】:

体系域划分,晚二叠世,层序,峨眉山大火成岩省


图 1-1 西南地区晚二叠世层序及体系域划分对比(据邵龙义等,2013)Figure 1-1 Comparison of Late Permian sequence and system tract in Southwest China (accordingto Shao Longyi et al., 2013)2)含煤岩系及其伴生矿物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关系地质学家将大火成岩省视为地球上最大的火山作用,其产生是地球历史上异常的短暂岩浆事件,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且大规模形成和聚集侵入岩与喷出岩(BryanSEetal.,2010)。Coffin 和 Eldholm 最早提出“火成岩省”(Large IgneousProvinces:LIPs)这一概念,专指范围大于 105km2的、以铁镁质侵入岩和喷出岩为主的、发生在地壳的基性岩浆大规模喷发事件。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唯一一个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成岩省(徐义刚,2002)。自上世纪 70 年代至今,峨眉山玄武岩一直是国内外地质学者的研究热点,传统意义上的“峨眉山玄武岩”是指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云南和贵州省内残留的晚二叠世的亚碱性或偏碱性的溢流状玄武岩,认为峨眉山玄武岩的分布面积约为 2.5×105平方公里,西以哀牢山-红河断裂为界,北以龙门山-小菁河断裂为界(图 1-2)。徐义刚和钟孙霖(2013)则认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可能东扩至广西西部、西扩至松潘-甘孜-

黔西盘县晚二叠世煤系自然伽马高异常层沉积特征及成因


峨眉山地幔柱活动发生前后西南地区地质演化示意图(据Xu等,2007)

事件沉积


图 1-3 事件沉积分类Figure 1-3 Classification of event deposits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龚一鸣,1987;王清晨,1991)和相关地质资料,从广义上的“事件沉积”来看,认为凡是在地质环境演化史上,能够记录到某种特殊/异常环境因子变化的地层,都可以称为“事件沉积”亦或是“事件层”,因此,将研究区内上二叠统自然伽马高异常层视为异常事件层加以研究是较为合理的。3)事件沉积研究现状与热点鲜本忠等(2014)基于第 19 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资料,分析了当前国际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除资源沉积学一如既往保持高研究热度外,还有三大热门研究领域,分别为:全球气候变化沉积记录、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和碳酸盐与微生物沉积学。这其中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领域的进展包括水力跳跃、深水实地监测等重力流沉积过程研究,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等事件沉积学及重力流沉积预测及油气勘探。以下结合研究区以及地质背景相近地区主要事件沉积,对其现状及研究热点进行论述。Tonstein(s煤中粘土岩夹矸):Tonstein一词源自德文,最早由G.Bischo(f1863)

本文编号:276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6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c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