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古近系巨厚“红层”工程地质特性及灾害隐患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16:25
【摘要】:“红层”广泛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广大地区,具有岩体强度较低、抗风化能力弱、亲水性强以及浸水后岩体软化,强度迅速下降的特点,使得“红层”工程问题日益突出。淮北矿业集团信湖煤矿地质构造复杂,普遍被古近系巨厚“红层”所覆盖,加上目前针对“红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研究和借鉴较少,使得“红层”工程地质特性及煤层开采可能诱发的灾害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以安徽省信湖煤矿82采区“红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勘探过程中所收集到的信息,对古近系“红层”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力学特性展开研究。利用XRD衍射分析和SEM扫描电镜进行“红层”微观结构分析,并通过全应力-应变渗透试验(GDS)和耐崩解试验,了解“红层”水理性质,进行隔水性能评价。同时,结合冲击倾向性测试,系统的总结了信湖煤矿古近系“红层”独特的工程地质特性。通过研究发现,“红层”整体性及自承性较差,随着8煤的开采,巨厚“红层”将在自重作用下随着基岩的垮落而增加支架的附加荷载,尤其是断层处,易形成较为强烈的矿山压力显现。另外,“红层”底部往往发育一定厚度的砂砾岩含水层,在采动的影响下易被导水裂隙带波及而导致“红层”突水。故本文以824工作面为例,结合FLAC~(3D)模拟软件研究“两带”(裂隙带、冒落带)高度、断层影响范围以及采动覆岩破坏规律,并基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相似条件矿井类比的方法确定导水裂隙带高度113m。然后结合勘探资料,在分析82采区巨厚“红层”灾害隐患的基础上,提出了“红层”与煤层间距、断层影响因素、导水裂隙带高度、“红层”底部含水层厚度、“红层”底部RQD、“红层”底部含水层泥岩比例、煤层厚度、“红层”厚度和钻孔单位涌水量9个诱发矿井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建立了矿井地质灾害易发生程度分区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信湖煤矿82采区上覆巨厚“红层”诱发不良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进行分区,为实现巨厚“红层”下煤层安全开采提供基础参考。该论文有图79幅,表28个,参考文献96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163.1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专业学位,工程硕士


技术路线图

交通图,交通图,涡阳县


Area2.1 研究区概况(General Situations of StudyArea)信湖煤矿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境内,行政区划属涡阳县,位于淮北煤田的西部。地理坐标:东经 116°03′00″~116°09′15″,北纬 33°22′30″~33°35′00″;中心点坐标:Y=39417000,X=3709000,距涡阳县城约 14km。井田范围:东起矿权边界,西至 F5 断层,北起 F8 断层或矿权边界,南至石炭系太原组第一层灰岩露头线,东西宽约 9km,南北长约 20km,井田面积约 114km2,可采储量 24696.3Mt,矿井建设规模 300Mt/a,服务年限为 63.5a。区内陆路交通较为方便,涡阳县城东 3km 有濉阜铁路经过,县城北附近有天齐庙站(会让站)和龙山集站(中间站)。本区西部约 26km 处有京九铁路,勘查区东部和东北部分别有涡阳~阜阳、涡阳~亳州的干线公路,涡阳至蚌埠、淮北及邻县均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涡河流经本区的东北边界,上游可达亳州,下游直通淮河,可长年通航小型机动船,交通比较便利,见图 2-1。

厚度等值线图,采区,“红层”,厚度等值线图


图 2-3 82 采区“红层”厚度等值线图Figure 2-3 The thickness contour map of "Red Beds" in No. 82 mining area82 采区 8 煤厚度等值线图如图 2-4,由图可以看出:82 采区 8 煤发育稳定,煤层厚度范围 4.1~10.08m,且自南向北逐渐增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胡小娟;李文平;曹丁涛;刘满才;;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2 许家林;朱卫兵;王晓振;;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J];煤炭学报;2012年05期

3 施龙青;辛恒奇;翟培合;李守春;刘同彬;闫勇;卫文学;;大采深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4 许延春;李俊成;刘世奇;周霖;;综放开采覆岩“两带”高度的计算公式及适用性分析[J];煤矿开采;2011年02期

5 何蕾;文宝萍;李慧;;水在兰州地区红层风化泥岩抗剪强度中的综合效应[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詹华勤;基于GIS川黔铁路贵州段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江潮;矿井地质灾害评价系统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6年

3 周永昆;滑带土的力学行为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1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71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