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GIS的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快速判别系统

发布时间:2017-03-30 13:11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快速判别系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年来,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开采强度、开采速度、开采规模等不断增加,煤炭开采受地下水威胁、危害日趋严重。准确、快速的判别突水水源,是快速采取针对性的治水措施的基础,是确保矿井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基于ArcSDE空间数据引擎技术和Microsoft SQL Server设计建立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综合信息空间数据库;引入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将其应用于矿井地下水分析中,并基于Voronoi图方法和DEM方法挖掘了矿井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和地下水水化学与构造的空间关联规则;研究了常用的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模型,重点研究了采用F值定权的模糊综合判别模型,并提出了基于GIS的水温识别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集成水位、水化学、水温于一体的矿井突水水源的综合信息判别模型;基于GIS开发了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快速判别系统。 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及成果:建立了简单实用的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识别流程体系;建立了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综合信息空间数据库;潘一矿煤系水具有在研究区北部沿潘集背斜走向一带状区域主要为Cl-K+Na型水,南部一集中区域为HCO3-K+Na型水,其他为HCO3·Cl-K+Na型水的分布特点;新生界下含水具有水化学类型为单一的Cl-K+Na型水的特点;得到了研究区内与潘集背斜距离近的煤系水样的HCO3-浓度值小等规则;在潘一矿,贝叶斯判别准确率为87.23%,神经网络判别准确率为87.23%,灰色关联分析判别结果为80.43%,F值定权的模糊综合评判判别准确率为93.48%,综合信息判别结果表明,水温判别对水质判别已经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建立的判别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基于GIS开发的系统实现了对相关的各种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矿井突水水源的综合信息判别以及空间数据的三维可视化等功能,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的创新之处: (1)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矿井地下水分析中,并基于Voronoi图方法和DEM方法挖掘了矿井地下水化学类型分布规律; (2)提出了基于GIS的水温识别矿井突水水源的判别方法,并构建了集水位、水化学、水温于一体的矿井突水水源的综合信息判别模型; (3)开发了简便、快速、实用的基于GIS的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快速判别系统;
【关键词】:突水水源 综合信息判别 GIS 空间数据挖掘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D7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致谢8-14
  • 第一章 绪论14-1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16
  • 1.3 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16-17
  • 第二章 矿井突水水源识别研究17-27
  • 2.1 研究区介绍17-20
  • 2.1.1 矿井地质条件17-18
  • 2.1.2 矿井充水条件18-20
  • 2.2 矿井突水主控因素分析20-24
  • 2.2.1 充水水源20-21
  • 2.2.2 隔水条件21-22
  • 2.2.3 导水通道22-23
  • 2.2.4 采掘影响23-24
  • 2.3 突水水源识别方法概述24-25
  • 2.4 突水水源综合信息识别流程体系的建立25-27
  • 第三章 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综合信息空间数据库研究27-35
  • 3.1 空间数据及空间数据库基础27-29
  • 3.1.1 空间数据27-28
  • 3.1.2 空间数据库28
  • 3.1.3 ArcSDE for SQL Server 空间数据引擎28-29
  • 3.2 空间数据库设计29-33
  • 3.3 空间数据库建立33-35
  • 第四章 矿井地下水综合信息空间数据挖掘探究35-52
  • 4.1 空间数据挖掘基础35-38
  • 4.1.1 空间数据挖掘所能挖掘的知识类型36-37
  • 4.1.2 空间数据挖掘方法37-38
  • 4.2 矿井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挖掘38-48
  • 4.2.1 基于Voronoi 图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挖掘38-44
  • 4.2.2 基于DEM 分析的地下水化学类型空间分布挖掘44-48
  • 4.2.3 两种方法比较48
  • 4.3 矿井地下水水质及构造信息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48-52
  • 4.3.1 关联规则挖掘基础48-49
  • 4.3.2 空间关联规则挖掘应用49-52
  • 第五章 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判别模型研究52-65
  • 5.1 常用突水判别模型原理52-58
  • 5.1.1 贝叶斯判别模型52-53
  • 5.1.2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53-55
  • 5.1.3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55-56
  • 5.1.4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56-58
  • 5.2 综合信息快速判别模型的建立58-62
  • 5.3 模型判别结果分析62-65
  • 第六章 基于GIS 的矿井突水水源综合信息快速判别系统65-83
  • 6.1 系统总体设计65-68
  • 6.1.1 系统目标65-66
  • 6.1.2 系统结构66
  • 6.1.3 系统平台选择66-68
  • 6.2 关键算法的设计与实现68-72
  • 6.3 系统功能开发实现72-83
  • 6.3.1 基本GIS 功能模块72-73
  • 6.3.2 空间分析模块73-75
  • 6.3.3 数据管理模块75-78
  • 6.3.4 突水判别模块78-81
  • 6.3.5 三维可视化模块81-83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3-85
  • 7.1 结论83
  • 7.2 展望83-85
  • 参考文献85-89
  • 在研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目录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明;利用图形属性数据计算煤层储量的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S1期

2 胡荣明;GIS信息处理模式和信息服务网络[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陈锁忠;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J];江苏地质;1999年01期

4 赵俊三,赵耀龙;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研究[J];矿山测量;2001年01期

5 刘兴权,梁艳平,姚京成;GIS的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的关系[J];矿山测量;2001年01期

6 苟学敏,陈季高,张华义,党黎棠,汪福勇;基于GIS的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建设[J];天然气工业;2002年S1期

7 刘治国,池顺都,周顺平;成矿预测中应用GIS的主要步骤[J];地质找矿论丛;2002年02期

8 何宗宜,黄春雄,韩用顺;水库下游洪水淹没灾害评估系统的研究[J];测绘通报;2003年02期

9 戴星照,方豫,陈葵,林联盛,廖国朝,HAIKAI Tane;鄱阳湖流域综合规划与管理技术[J];江西科学;2003年03期

10 黄芳;GIS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婷;张书亮;;丽水市GIS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林;李万武;卢秀山;;GIS三维动态符号库的研究与实现[A];中国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庄学强;李品芳;;基于GIS的海运液化气泄漏事故应急信息系统[A];2010年船舶防污染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邢怀学;葛伟亚;董志高;田福金;;基于GIS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A];“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专辑[C];2010年

5 薛正哲;马强;;基于GIS的煤矿测绘管理信息系统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6 罗芳;安廷波;;基于组件技术进行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余昊;吕文彦;吕婷;王吉田;秦雪峰;王国昌;王刘豪;王运兵;;基于GIS的河南蝗虫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8 曾涛;何玉良;钟江文;;基于多GIS平台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案——以栾川钼钨矿评价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下册)[C];2011年

9 钱云飞;;基于ArcEngine的基础GIS数据符号化与显示[A];地理信息与物联网论坛暨江苏省测绘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谢储晖;;面向对象的GIS数据模型与实现[A];数据库研究与进展95——第十三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英;我国GIS产业逐步走向成熟[N];光明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杨黎明 卢伟萍;气象GIS应用联合实验室在广西成立[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记者 李大庆;地理信息系统之父诠释GIS新理念[N];科技日报;2010年

4 刘建国;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周原地区古代人地关系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娟;移动GIS应用井喷还差什么[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6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王亮;GIS在文化遗产地管理中的应用初探[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记者 刘修兵;滁州将GIS引入文物普查[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立实;中国GIS协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测绘报;2009年

9 李响;积极推动我国GIS技术自主创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巍巍;影像和GIS的未来走向:简便易用 真实生动[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月娥;基于GIS技术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2 杨同辉;宁波市新农村GIS开发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春;基于VR/GIS一体化城市微观交通虚拟仿真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马海民;基于面向对象的高速铁路网络资源时空GIS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伟;GIS内多绝缘缺陷产生混合局部放电信号的分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杜君;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虞汉华;基于GIS的城市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朱`

本文编号:277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7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0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