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孟村矿深埋特厚煤层巷道冲击地压预测预报与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0-07-30 15:07
【摘要】:开展深埋特厚煤层巷道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本文以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矿为依托,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测预报理论与防治技术,主要工作和结论是:(1)分析了孟村矿煤层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巷道掘进过程中穿越褶皱及断层区域,最大水平主应力为垂直主应力的1.66-2.10倍,属于构造型高应力区域;孟村矿煤层为深埋煤层,平均埋深672m,地应力大且其力学特性与浅部相比具有较大差别;煤层为特厚煤层,平均厚度19.95m,与薄及中厚煤层发生冲击地压相比其释放能量多、破坏区域大、影响范围广;采掘活动中产生的动载荷与原有高地应力下静载荷的耦合作用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2)通过煤岩室内三轴静载试验研究发现:围压越大,煤体内部储存的弹性变性能越多,破坏时释放能量越多;煤岩室内三轴动静载组合试验研究发现:三轴动静载组合中振幅及围压不变条件下频率越低其破坏时释放能量越多;动载作用下声发射幅值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且可将其快速上升阶段作为煤体发生破坏的前兆信息,借此可预测其发生破坏的时间段。(3)针对孟村矿巷道冲击地压机理提出了层次化监测预警技术,采用层次化监测模型,吸收了综合指数法、微震法与钻屑法各自的优点,在空间上形成了“全局-区域-局部”的特征,在时间上形成了“实时-动态-连续”的特点,为孟村矿巷道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预测方式。(4)提出了以“强卸强支,减震吸能”理念为基础的冲击地压煤矿矩形巷道复合支护体系与大直径钻孔卸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防冲措施合理有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D324
【图文】:

井田,位置图,冲击地压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孟村矿巷道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本章以彬长矿区孟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质条件及采掘活动对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得到孟村矿巷道发生冲击地压是埋深、煤层厚度、褶皱断层及采掘扰动多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程概况.1 地理位置孟村井田位于陕西省黄陇侏罗纪煤田彬长矿区中西部,南以董家庄背斜的北部煤层与亭南井田为界。井田东西长 10.30km,南北宽 5.87km,呈近矩形状,面积 60.47km2图 2.1)。

工作面布置


图2.2工作面布置图2.1.2 地质构造特征根据资料及巷道掘进期间实际揭露情况分析,工作面煤层倾角大部分比较平缓,为1o~8o左右,掘进期间将穿越塬口子(X1)向斜、谢家咀(B2)背斜、DF28 断层及巷道揭露的 DF29 断层(落差大于 15m)。其中各构造产状见表 2.1:表 2.1 孟村矿 401101 工作面及巷道构造产状统计表构造名称产状对工作面回采及巷道倾向(o) 倾角(o) 落差(m)可能产生的影响DF28 正断层 346° 55° 0~5 断层范围内顶板破碎DF29 正断层 150° 60°~70° 15~18断层范围内顶板破碎,易导通上覆含水层,发生大的涌水塬口子向斜轴向 NE,影响工作面长度 300m,两侧煤层倾角为 5°~8°良好的储水构造,回采及掘进期间应加强涌水量观测

柱状图,柱状图,工作面,炭质


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孟村矿井勘探地质报告》及工作面附近分布的钻孔中煤系地层岩性以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粗砂岩为主的复合型顶板,底板以遇水易膨,具体情况如下::粗砂岩、细砂岩;灰色、灰白色;层面含大量黑色炭质碎屑及云母~2.83MPa、饱和抗压强度 5.10~28.4MPa,厚度 7.75~20.5m,平均 12好,不易冒落。顶:砂质泥岩;深灰色,黑色,局部含植物叶片化石,薄层状,平行强度为 0.44~1.53MPa、饱和抗压强度 0~16.5MPa,平均 3.38m。:以炭质泥岩、铝质泥岩为主,颜色以黑色、灰黑色为主,其中炭质m,平均 3.6m;铝质泥岩厚度 1.83~7.77m,平均 4.8m。孟村矿地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耀东;赵毅鑫;;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的研究现状:机制、预警与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2 于正兴;姜福兴;李峰;朱权洁;魏全德;;深井复杂条件下冲击地压主动防治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3期

3 张志镇;高峰;;受载岩石能量演化的围压效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4 齐庆新;欧阳振华;赵善坤;李宏艳;李晓璐;张宁博;;我国冲击地压矿井类型及防治方法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4年10期

5 姜福兴;魏全德;王存文;姚顺利;张寅;韩荣军;魏向志;李泽成;;巨厚砾岩与逆冲断层控制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2014年07期

6 赵毅鑫;姜耀东;王涛;高峰;谢帅涛;;“两硬”条件下冲击地压微震信号特征及前兆识别[J];煤炭学报;2012年12期

7 刘金海;翟明华;郭信山;姜福兴;孙广京;张宗文;;震动场、应力场联合监测冲击地压的理论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4年02期

8 姜耀东;潘一山;姜福兴;窦林名;鞠杨;;我国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J];煤炭学报;2014年02期

9 吕进国;姜耀东;赵毅鑫;祝捷;高峰;;冲击地压层次化监测及其预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3年07期

10 毛德兵;陈法兵;;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规律及其诱发冲击地压的防治[J];煤矿开采;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健波;冲击地压电磁辐射实时监测及自动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2 朱斯陶;特厚煤层开采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7年

3 魏全德;巨厚砾岩下特厚煤层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防治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4 蔡武;断层型冲击矿压的动静载叠加诱发原理及其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张瑞玺;开滦矿区深部煤层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6 刘少虹;动载冲击地压机理分析与防治实践[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7 张志镇;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演化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5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75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