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基于突变理论的深埋隧道岩爆危险性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7:04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地下开挖在“长、大、深、群”方向的进展,岩爆等动力灾害时有发生。岩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地质灾害,由于岩爆的破坏性极强、危害严重,因此对地下工程施工的安全、进度、成本等都形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高强度岩爆等动力灾害的发生,有必要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对岩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可靠适用的检测预报方法与预防控制对策,这将会促使地下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向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在分析开挖引起围岩扰动和损伤的基础上,对岩爆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对突变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其次,将基于突变理论建立的能量突变判据、位移模突变判据、熵突变判据应用于判定围岩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验证判据的准确性;然后,在现场取样、实验室常规试验鉴定岩体岩爆倾向性的基础上,从能量转换的角度出发,通过功能平衡关系建立了深部高地应力开挖系统发生岩爆危险的折迭突变模型,并得出预测岩爆的判据准则;最后,结合某煤矿工程实例,运用该折迭突变模型对其进行岩爆危险性预测,验证突变理论在岩爆危险性评价中的适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D313
【图文】:

冲击地压,矿井,增长趋势,岩爆


地下开挖在“长、大、深、群”方向的发展,例如类似岩爆等生越来越多,尤其是复杂高地应力下岩体突然破坏现象日趋严内外学者对岩爆及围岩的稳定问题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至今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近年来,煤矿产品的社会需求量逐部开采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矿井开采逐渐向深图 1-1 我国冲击地压矿井增长趋势Fig.1-1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rock burst in China

示意图,迹线,岩石破坏,岩爆


(c)剪张破坏迹线 (d)剪切破坏迹线图 2-1 岩石破坏迹线Fig.2-1 The trace of rock failure图 2-2 岩爆孕育机理示意图

示意图,迹线,岩爆,岩石破坏


(a)张性破坏迹线 (b)张剪破坏迹线(c)剪张破坏迹线 (d)剪切破坏迹线图 2-1 岩石破坏迹线Fig.2-1 The trace of rock failur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啸;杨志强;高谦;薛改利;;基于节理网络模拟和分形理论预测矿岩体块度[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闫鑫雨;文江泉;;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在大秦岭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4年04期

3 张黎明;高速;任明远;王在泉;马绍琼;;岩石加荷破坏弹性能和耗散能演化特性[J];煤炭学报;2014年07期

4 王立伟;谢谟文;柴小庆;;滑坡变形空间评价的位移速率比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2期

5 王延涛;潘瑞林;;微重力法在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2年S1期

6 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7 ;Mechanism of energy limit equilibrium of rock burst in coal mine[J];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年02期

8 范永慧;杨鹏;;岩爆过程的能量分析[J];煤矿支护;2010年03期

9 左宇军;李术才;秦泗凤;李利平;;动力扰动诱发承压水底板关键层失稳的突变理论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08期

10 陈卫忠;吕森鹏;郭小红;乔春江;;脆性岩石卸围压试验与岩爆机理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贾义鹏;岩爆预测方法与理论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姚成林;深埋长隧洞岩爆灾害机理及判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谭云龙;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极限位移确定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姚仲涛;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3 侯永亮;基于突变理论的人山子隧道围岩稳定性机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3年

4 张涛;深埋硐室岩爆应力预测判据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樊松;基于突变理论的图像边缘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6 张秉鹤;括苍山特长公路隧道相对浅埋洞段岩爆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8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78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0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