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青海东昆仑中段巴隆地区金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6 15:12
【摘要】:研究区位于东昆仑铁、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中,大地构造复杂,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发育,具备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金及多金属矿产资源丰富,找矿前景良好。论文依托青海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青海省都兰县巴隆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在五龙沟式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和阿斯哈金矿研究基础上,对化探数据进行重新处理,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含量—面积分形方法确定元素异常下限,探讨两种方法所确定的金异常下限值的合理性。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金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异常特征,评价金矿找矿潜力,圈定找矿远景区,为后续找矿工作部署提供依据。论文研究取得如下主要成果及认识:1.根据金在不同构造单元、不同地质体中的含量特征研究,提出Au元素主要富集于昆北地层、构造分区中;Au元素富集与中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侵入有关。对Au元素的富集离散特征研究表明,Au元素在巴隆地区的分布极不均匀,存在富集成矿地球化学前提。结合后期的异常查证成果,确定Au是本区的优势矿种之一,金成矿伴生As、Sb、Ag低温热液元素。根据Au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确定Au及相关元素As、Sb、Ag主要富集于诺木洪郭勒、益克郭勒、哈图水库南—布拉湾一带、他翁哈达地区、哈图中游地区及额尾奇耿地区。结合研究区构造、地层、岩体分布及特征、1∶2.5万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的空间展布特征,划分出两个金的地球化学分区:乌拉斯台沟口—尕熊Au-Sb-Mo-W-Bi-Li地球化学分区和他翁哈达—可可晒依Au-Sb-Ag-La-Cr地球化学分区。2.用传统方法和含量—面积分形方法分别确定了Au元素及相关元素异常下限。传统方法由于受特高值的影响,确定的异常下限比含量—面积分形法偏低;含量—面积分形法高值数据对应异常面积较小,对异常下限结果计算影响小,从而能合理地确定异常下限。对比研究结合异常查证效果,认为采用含量—面积分形法确定元素异常下限合理可行,特别是针对Au等热液多期次作用成矿元素。3.研究区北部乌拉斯台沟口—尕熊地球化学异常分区和中部的他翁哈达—可可晒依地球化学异常分区是金矿形成的有利区域。区内近南北向及北西向的断裂构造控矿作用明显,尤其北西西向区域断裂与其旁侧的近南北向、北东向断裂交汇处,是矿化的有利富集部位。4.对五龙沟金矿、阿斯哈金矿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的形成与区域断裂构造作用、印支期花岗闪长岩酸性岩体形成时的岩浆热液作用关系密切,矿化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5.根据金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分布规律、区内地质特征、典型矿床特征对照的综合研究,圈定出金成矿远景区5处:益克郭勒金Ⅰ级找矿远景区、哈图水库南—布拉湾金铅石墨Ⅰ级找矿远景区、他翁哈达—诺木洪那仁金锑铬Ⅰ级找矿远景区、瑙木浑沟脑—可可晒依金铅银稀土Ⅰ级找矿远景区和乌拉斯台沟口—诺木洪郭勒金钼铜Ⅱ级找矿远景区。在远景评价基础上,结合异常查证成果圈定出金找矿靶区6处:益克郭勒Au找矿靶区、哈图水库南Au-Pb找矿靶区、他翁哈达西Au-Cu找矿靶区、肯德冷W-Au找矿靶区、哈图中游Au-Pb-Ag稀土找矿靶区、冬托妥那仁Pb-Au-Cu找矿靶区,为后续勘查工作指明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51
【图文】:

黄土,盖层,水系,山体


第 1 章 绪 论研究区地势相对高差在 500~1500m,属中深切割冰川冰缘作用高山区地貌类型。区内年平均气温 5℃以下,年均降水量 50~200mm,属温带荒漠草原气候类型区。区内山体陡峻,水系发育,流水落差大,冲刷能力较强。部分水系具地表径流,补给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区域内主要土壤类型为寒性干旱土和寒冻正常新成土,植被不发育,主要为干旱类型的含羽柱紫花针茅和篙草草原类型。风成物质(风成砂、黄土)在柴达木盆地和高原内高空气旋产生的风力携带下,在山坡及河道两侧降落形成较厚的风积黄土盖层,黄土盖层从山体边缘向山体内部逐渐变薄。

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2005)(图2.1)。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弧盆体系经历了汇聚、碰撞及叠覆造山等构造演化,内部构造较为复杂,地层、构造及岩浆岩发育,具备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图 2.1 大地构造分区略图东昆中岩浆弧带(Ⅰ11-1):结晶基底为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带内多期次、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广泛发育,前兴凯期主要为幔源基性岩浆活动,加里东期是东

五龙沟,矿集区,地质矿产,韧性剪切带


第 2 章 成矿地质背景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闪长岩;印支期发育肉红色中粒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赵财胜,2004)。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岩体主要为 S 型花岗岩,受断裂构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明显。区域构造作用极为复杂、强烈,总体呈近东西向展布,但在五龙沟矿区总体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以韧性剪切带的形式产出。在韧性剪切带内及其两侧,晚期脆性断裂发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滔;张峰;苗国文;郝亚青;;青海东昆仑大干沟口钒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2 刘明;潘存钢;李长印;祁善智;;青海省东昆仑非金属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18期

3 李维东,张会斌,刘志虎;柯氏鼠兔在东昆仑山的生存现状[J];动物学杂志;2000年06期

4 袁国映;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的垂直自然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1年01期

5 沈军,尹光华,赵瑞斌;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东昆仑山8.1级地震构造背景初探[J];内陆地震;2002年01期

6 李厚民,胡正国,钱壮志,刘继庆,闫臻,孙继东;对东昆仑金及多金属主要成矿系列的初步认识[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李敏,温跨达;东昆仑山区水热状况[J];新疆气象;1996年02期

8 尹成明;田丽艳;任收麦;马寅生;;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J];地质通报;2011年08期

9 孙王勇;孟军海;王成栋;范长安;王生林;王昌勇;;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J];物探与化探;2007年05期

10 尹光华,沈军,蒋靖祥,穆桂金;2000年11月14日东昆仑8.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志琴;姜枚;季强;;中法合作东昆仑及邻区“岩石圈缩短机制”研究新进展[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6)[C];1994年

2 李小伟;黄雄飞;罗明非;董国臣;莫宣学;;东昆仑中晚三叠世火山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背景[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七)——专题20特提斯造山带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专题21中央造山系构造演化与东亚大陆形成、专题22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C];2015年

3 吴锡浩;钱方;浦庆余;;东昆仑山第四纪冰川地质[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4)——第四纪地质·冰川[C];1979年

4 袁万明;张爱奎;;东昆仑斑岩带时空分布[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38:沉积岩系改造与能源矿产赋存、专题39: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40:变质作用过程的观察与模拟[C];2018年

5 张以

本文编号:2782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782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