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类陷落柱介质渗流突变机制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2 04:26
【摘要】:岩溶陷落柱是内部结构杂乱无章的特殊地质构造,易成为隐伏于煤层底板下的垂向导水通道,是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田的重大安全隐患。在采动影响下,底板隐伏陷落柱的突水通道通常由底板破坏带和陷落柱共同组成,为了研究其渗流突变机制,利用自行研制的破碎岩体渗透性试验系统,对不同底板破坏带条件下,隐伏陷落柱的渗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渗流突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大颗粒流失导致破碎岩体孔隙结构改变;发生渗流突变时,流速随渗流边界孔隙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同时试样的初始孔隙度均大于0.21;未发生渗流突变时,渗流边界对渗流无显著影响,并且试样的渗透率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增大,渗透率比和孔隙度比存在幂函数关系;非Darcy流β因子为负是渗流突变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非Darcy流β因子的大小决定渗流突变的剧烈程度。
【图文】:

陷落柱


装迤苹荡釳拖萋渲猹餐囹饔孟碌?渗流突变机制对解释隐伏陷落柱突水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采用现场取样,根据实际破碎岩体各尺寸岩块的质量比配比破碎岩体试样,利用自行研制的破碎岩体渗透性试验系统,分析了孔隙度、渗流边界、颗粒流失质量等因素对渗流突变的影响,讨论了破碎岩体渗流突变中非Darcy流β因子的意义,研究了隐伏陷落柱的渗流突变机制。研究成果可为隐伏陷落柱的水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陷落柱破碎岩体渗透性试验2.1试样样品陷落柱渗透性试验样品取自山西省长治市司马煤矿二采区陷落柱X3(见图1),样品主要为黄黑色破碎泥岩。试验缸筒直径为100mm,试样总质量为2000g,试样的最大直径取缸筒直径的1/5[13],即为20mm。通过2.5~20mm的圆孔筛进行筛分后,根据实际样品各尺寸岩块的质量比(见表1)配制出试样。图1陷落柱X3Fig.1CollapsecolumnX3表1样品配比Table1Sampleratios粒径/mm质量比/%试样质量/g<2.516.8335.32.5~5.011.6232.15.0~8.017.8357.48.0~10.09.2183.610.0~12.012.0239.012.0~15.012.1242.215.0~20.020.2410.3样品总质量100.02000.02.2试验方法破碎岩体的渗透性试验采用中国矿业大学自主开发的渗透性试验装置,该装置由加载系统(见图2)、加压系统[13]、渗流系统[14]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加载系统采用如图2所示MTS816伺服试验机。图2试验加载系统Fig.2Experimentalloadingsystem数据采集系统由电脑、无纸记录仪、压力传感器和电子天平等组成。压力传感器与无纸记录仪相连采集渗透压差;自主开发电子天平的采集程序采φ100mm02mm24mm20mm

渗透性试验,无纸记录仪,电子天平,加载系统


?000g,试样的最大直径取缸筒直径的1/5[13],即为20mm。通过2.5~20mm的圆孔筛进行筛分后,根据实际样品各尺寸岩块的质量比(见表1)配制出试样。图1陷落柱X3Fig.1CollapsecolumnX3表1样品配比Table1Sampleratios粒径/mm质量比/%试样质量/g<2.516.8335.32.5~5.011.6232.15.0~8.017.8357.48.0~10.09.2183.610.0~12.012.0239.012.0~15.012.1242.215.0~20.020.2410.3样品总质量100.02000.02.2试验方法破碎岩体的渗透性试验采用中国矿业大学自主开发的渗透性试验装置,该装置由加载系统(见图2)、加压系统[13]、渗流系统[14]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加载系统采用如图2所示MTS816伺服试验机。图2试验加载系统Fig.2Experimentalloadingsystem数据采集系统由电脑、无纸记录仪、压力传感器和电子天平等组成。压力传感器与无纸记录仪相连采集渗透压差;自主开发电子天平的采集程序采φ100mm02mm24mm20mm

类陷落柱介质渗流突变机制试验研究


渗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贺拿;陈宁生;朱云华;杨建元;杨成林;;泥石流源区砾石土分形特征及其与渗透系数关系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4年09期

2 陈占清;王路珍;孔海陵;倪晓燕;姚邦华;;一种计算变质量破碎岩体渗透性参量的方法[J];应用力学学报;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志全;牛向东;侯克鹏;周宗红;梁维;郭延辉;程涌;杨八九;;砾石土层中注浆扩散参数的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S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春广,王建;一种新的粒度指标:沉积物粒度分维值及其环境意义[J];沉积学报;2003年02期

2 张凯;王少龙;郭鑫;陈干;郑立博;;某煤矿开采中含水层的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年01期

3 崔鹏;泥石流起动条件及机理的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91年21期

4 王壹;杨伟峰;李明;刘曦;;采动断层活化引发突水机理研究[J];煤炭工程;2011年08期

5 李顺才,缪协兴,陈占清;破碎岩体非达西渗流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煤炭学报;2005年05期

6 乔伟;胡戈;李文平;;综放开采断层活化突水渗流转换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7 朱崇辉;刘俊民;王增红;;粗粒土的颗粒级配对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J];人民黄河;2005年12期

8 陈宁生,张军;泥石流源区弱固结砾石土的渗透规律[J];山地学报;2001年02期

9 王裕宜,邹仁元,刘岫峰;泥石流启动与渗透系数的相关研究[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7年04期

10 樊贵盛;邢日县;张明斌;;不同级配砂砾石介质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邦华;破碎岩体变质量流固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龚颜;;浅论陷落柱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与提前探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6期

2 刘益;;用钻孔准确探查陷落柱[J];中国煤炭工业;2007年10期

3 岳亚东;;华北地区陷落柱发育规律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年11期

4 袁振江;王星亮;;大同矿区陷落柱特征及对开采的影响分析[J];同煤科技;2011年03期

5 ;怎样鉴别和确定陷落柱[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8年02期

6 李亭;;一种含水的陷落柱[J];煤田地质与勘探;1979年06期

7 朱友莉 ,颜贤华 ,向先富;陷落柱成因及其开采时的处理方法[J];煤炭工程师;1991年04期

8 王国安;无通道的含水陷落柱[J];中州煤炭;1992年01期

9 侯恩科,夏玉成,樊怀仁,巨天乙;矿井陷落柱的成因分析及其预测[J];西北地质;1994年02期

10 刘重举;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及探测技术[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启静;张吉东;汤振清;;何岗煤矿陷落柱成因研究及防治对策[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陈秀江;;金刚煤矿陷落柱形成机理及规律研究应用[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3 周建军;王经明;侯大勇;;任楼煤矿陷落柱的成因与分布规律探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颖;王经明;蔡东红;;蚌埠隆起北翼陷落柱的发育规律及其导水性判别——以刘桥一矿为例[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善斌;;云岗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6 李朝辉;杨积海;刘乐枝;;综采工作面过陷落柱边缘的防突水技术探析[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7 李广文;张吉东;俞庆礼;;何岗井田陷落柱的分布规律探讨[A];山东省煤炭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强;石亚丁;;太原东山煤矿51520工作面陷落柱探查[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张广忠;程建远;李林元;李庆彪;王玺瑞;蒋勤明;;东庞煤矿突水陷落柱边界的综合解释[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红果;李占文;;浅谈云冈井田陷落柱的发育特征及成因[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儿坪矿地质科 李淑萍;浅谈杜儿坪矿井田内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及发育情况[N];山西科技报;2004年

2 李志勇;浅谈南峪煤矿井田内陷落柱的分布及特征[N];科学导报;2006年

3 牛秋福 王洪涛;“含水陷落柱瞬变电磁井下监测技术”通过鉴定[N];科技日报;2009年

4 王海 刘书红;冀中能源实现“陷落柱”预探治理[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王海 刘书红;“陷落柱”预探治理技术解放亿吨煤炭[N];中国矿业报;2012年

6 通讯员 牛秋福 王洪涛 记者 常素莉;“含水陷落柱瞬变电磁井下监测技术”填补国际空白[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7 牛秋福 王洪涛;河北省科技厅一课题通过鉴定[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节茂科 王矿山;煤炭行业防治水技术取得突破[N];科技日报;2009年

9 李玉宝 赵云;技术创新降伏水魔[N];中国煤炭报;2010年

10 王少清 杨春香;实现年均5万米以上安全钻探水进尺[N];中国矿业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贺志宏;双柳煤矿陷落柱发育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2 许进鹏;陷落柱活化导水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丽红;桃园矿区陷落柱及其富水性地球物理识别方法[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姚邦华;破碎岩体变质量流固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耀杰;司马煤矿底板陷落柱阻隔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2 王蓉蓉;朔州矿区岩溶发育规律及构造控水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杨志豪;岱庄煤矿4325轨顺陷落柱发育特征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林元;利用小波分析进行煤矿陷落柱解释的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5 赵永清;北徐楼煤矿陷落柱充水、导水性分析及防治[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孙二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在煤矿采区解释小断层和陷落柱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7 冯春龙;陷落柱地震观测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孟新富;影响陷落柱地震解释的波场现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强;矿图数字化方案设计及陷落柱分布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2年

10 郭文峰;采空区及陷落柱的地震波场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00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00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1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