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矿业工程论文 >

全扬程无过载矿用抢险泵设计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0-10-27 07:59
   本文的研究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效高可靠性大流量抢险排水技术与装备”(编号:2017YFC0804107)的资助下进行的。矿用抢险泵是一种大流量、高扬程及大功率的多级潜水电泵,是矿山水灾事故抢险救灾的唯一可选装备。矿井突水的水量大、来势猛,常要求抢险泵在大流量工况下持续运行,对泵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是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因此一台优秀的矿用抢险泵应具备高效及全扬程无过载性能,并且满足大流量、高扬程及较低功率的特性。目前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设计经验比较匮乏,本文以自主设计的矿用抢险模型泵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测试以及性能优化,以期丰富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设计理论。主要工作如下:1.概述了大功率矿用潜水泵的发展史,介绍了高性能矿用抢险泵的水力设计进展,总结了离心泵压力脉动、径向力及轴向力的研究现状。2.基于相似换算法对实型泵设计参数进行了换算,结合速度系数法与无过载理论设计了一台模型泵,并对模型泵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模型泵的扬程为21.5m,效率为80.9%,轴功率具有全扬程无过载性能,功率备用系数K1.1;扬程比设计目标低3.66m。3.基于CFD对模型泵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对其外特性、内流特性、径向力、轴向力以及压力脉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叶轮出口处液流相对速度产生滑移,由叶片背面流向叶片工作面,严重影响扬程;叶轮叶片工作面中段出现明显的流动分离,流量较小时出现漩涡,叶片展开面高度不同,涡量规模不同,随着流量增加该处液流逐渐变得平滑;在0.9倍叶片展开面高度,叶轮进口液流出现偏离,造成冲击损失。(2)叶轮流道中间位置的出口处至导叶扩散段的压力脉动的主峰数为4,叶轮内其余监测点压力脉动的主峰数为7;导叶过渡段至出口段的压力脉动主峰数为28。叶轮与导叶的压力脉动主频分别为7APF与4APF。(3)叶轮内流道的压力脉动强度由叶轮进口至出口逐渐增强,导叶内部流道则是由进口至过渡段逐渐减弱。在叶轮叶片工作面出口处压力脉动强度较高,并向叶轮相应流道的叶片背面以及导叶进口(螺旋线部分)辐射。4.对模型泵进行了优化,设计了五叶片、四长四短与五长五短叶片叶轮的三种优化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1)五叶片和四长四短叶片方案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相当,较初始方案增加了14.0%;五长五短叶片方案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大,较初始方案增加了32.6%。五叶片方案叶轮水力损失波动幅值较初始方案上升了2.3%;四长四短与五长五短叶片方案叶轮水力损失波动幅值分别降低了21.6%和36.4%。(2)四长四短叶片叶轮内的水力损失较初始方案增加了0.27m,小于短叶片造成的沿程摩擦损失0.34m,合理的短叶片型式对液流的“整流”作用带来的收益可以高于沿程摩擦带来的损失。(3)五叶片叶轮平均径向力较初始方案减小了3.2N。短叶片的增加较大地增大了径向力,其中四长四短叶片叶轮径向力最大,为85.9N;相应地其波动幅值最低,较初始方案下降了14.6N。叶轮内长叶片和短叶片的添加几乎没有改变轴向力的大小和波动特性。(4)短叶片的添加增加了长叶片背面出口处压力脉动幅值,并明显降低了导叶进口区域的压力脉动幅值。五长五短叶片叶轮流道内存在因脉动频率相同而产生的脉动干涉,其叶轮流道靠近出口处脉动强度较大,并且高强度范围较广。(5)四长四短叶片方案性能最优,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学位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D442.2
【部分图文】:

结构图,模型泵,结构图,导叶


图 2-1 模型泵结构图要部件包括:潜水电机、进水段、出水段、轴套、分别如图 2-2 ~ 图 2-7 所示。潜水电机选用格兰富电机轴端有锥度,并且带有内螺纹孔。为了便于使型加长轴和拉杆,加长轴一端与电机轴端锥面紧固。拉杆与潜水电机轴端螺纹联接,再辅之以轴套将叶导叶出口弧面光滑顺延,并且与导叶轮毂留有一定导叶起轴向定位作用;由于导叶轴向距离较大,为导叶的轮毂,在导叶的轮毂内部衬有聚四氟乙烯材在导叶处设有定位销,防止其周向运动。进、出水泄露;在叶轮和进水段之间设有 H62 铜合金材质的了尽可能与矿用多级泵结构保持一致,出水段出口

电机轴,导叶


模型泵主要部件包括:潜水电机、进水段、出水段、轴套、拉杆、加长轴、叶轮和导叶,分别如图 2-2 ~ 图 2-7 所示。潜水电机选用格兰富产品,额定功率为 23kW,电机轴端有锥度,并且带有内螺纹孔。为了便于使用和安装,设计了一根阶梯型加长轴和拉杆,加长轴一端与电机轴端锥面紧固配合,依靠摩擦力传递扭矩。拉杆与潜水电机轴端螺纹联接,再辅之以轴套将叶轮轴向定位;拉杆的端帽与导叶出口弧面光滑顺延,并且与导叶轮毂留有一定间隙,避免摩擦。出水段对导叶起轴向定位作用;由于导叶轴向距离较大,为了避免加长轴跳动从而损伤导叶的轮毂,在导叶的轮毂内部衬有聚四氟乙烯材质,同时起到水轴承作用。在导叶处设有定位销,防止其周向运动。进、出水段之间设有密封装置,防止泄露;在叶轮和进水段之间设有 H62 铜合金材质的口环,以减少泄露损失。为了尽可能与矿用多级泵结构保持一致,出水段出口管管径与叶轮进口直径保持一致。

进水段


模型泵主要部件包括:潜水电机、进水段、出水段、轴套、拉杆、加长轴、叶轮和导叶,分别如图 2-2 ~ 图 2-7 所示。潜水电机选用格兰富产品,额定功率为 23kW,电机轴端有锥度,并且带有内螺纹孔。为了便于使用和安装,设计了一根阶梯型加长轴和拉杆,加长轴一端与电机轴端锥面紧固配合,依靠摩擦力传递扭矩。拉杆与潜水电机轴端螺纹联接,再辅之以轴套将叶轮轴向定位;拉杆的端帽与导叶出口弧面光滑顺延,并且与导叶轮毂留有一定间隙,避免摩擦。出水段对导叶起轴向定位作用;由于导叶轴向距离较大,为了避免加长轴跳动从而损伤导叶的轮毂,在导叶的轮毂内部衬有聚四氟乙烯材质,同时起到水轴承作用。在导叶处设有定位销,防止其周向运动。进、出水段之间设有密封装置,防止泄露;在叶轮和进水段之间设有 H62 铜合金材质的口环,以减少泄露损失。为了尽可能与矿用多级泵结构保持一致,出水段出口管管径与叶轮进口直径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春光;;电站风机的基本理论(一)[J];电站辅机;1987年01期

2 刘振春;邹介斧;谢百之;;kYF—16浮选机[J];有色设备;1987年01期

3 韩树衡;双列叶栅在离心制冷机模化设计中的应用[J];流体工程;1988年06期

4 谭厚章,乐志成;离心风机最佳进口及最佳收敛性的理论探讨[J];流体工程;1988年08期

5 许洪元,陈星;低比转数两相流叶轮计算机辅助设计[J];流体工程;1988年12期

6 张弄璋;;叶轮流道中心线与压水室流道中心线的对正度[J];排灌机械;1988年01期

7 林洪义;;加大首级叶轮进口直径对多级泵效率影响的探讨[J];排灌机械;1988年03期

8 魏建中;风机声源降噪的新探索[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9年04期

9 朱士灿,陈浩;一种新型后掠叶片离心式压气机叶轮的造型方法流场计算和机理分析[J];内燃机学报;1989年04期

10 王家禄;;旋流泵的性能试验研究[J];排灌机械;198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成斌;全扬程无过载矿用抢险泵设计与优化[D];江苏大学;2019年

2 庞烨;水轮机式液力透平的两相流动性能分析及蜗壳改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曹春晓;纸浆泵的水力设计与结构间隙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4 曹丽;低浓度纸浆泵的数值模拟、水力优化与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8年

5 章和兵;叶轮流道内颗粒碰撞及磨损机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6 陈宇轩;小功率有机工质向心透平叶轮气动优化设计及强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王世成;叶片进出口角对液力透平性能的影响与叶轮切割规律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8 张忆宁;两级矿用潜水泵优化设计及内部流动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9 严俊;叶轮切割对液力透平性能影响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7年

10 汪慧;冲压泵导叶出口与叶轮进口匹配关系的探讨与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8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kuangye/2858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